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镇西塘     
活动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以及参与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关心自己身边的文化生活,学会欣赏、尊重民俗文化,激发对祖国与家乡的热爱,增强继承、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别样江南情     
活动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以及参与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关心自己身边的文化生活,学会欣赏、尊重民俗文化,激发对祖国与家乡的热爱,增强继承、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活动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以及参与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关心自己身边的文化生活,学会欣赏、尊重民俗文化,激发对祖国与家乡的热爱,增强继承、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以及参与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关心自己身边的文化生活,学会欣赏、尊重民俗文化,激发对祖国与家乡的热爱,增强继承、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贺岁广告选择在春节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前后投放广告,为契合目标受众的心理以达到商业目的,广告的传播内容必然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借助民俗文化的语言、人物形象、色彩和仪式活动来传递品牌的诉求。民俗文化对贺岁广告的发展有促进意义,不仅仅因为民俗文化和广告文化同属于文化范畴,民俗文化丰富了贺岁广告的创意创作,也为国际品牌的本土化提供了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6.
节日被称为民俗文化的家门,节庆活动是民俗文化的表演场,集中体现着民俗文化的多种特性。通过习语研究中西方节庆活动展示了中西方在文化取向、文化内核和文化表现形式等方面体现出的多种文化碰撞,有助于扫除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更好地理解英汉民俗的文化差异,提高习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基于民俗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民俗文化为载体,以幼儿发展为目的,巧妙利用幼儿园的各种物质条件与活动形式,创设以民俗戏曲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工艺文化和民俗饮食文化等为内容的环境,增进幼儿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8.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面对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濒临消失的现状,民族地区高校应该通过开设民俗文化选修课、开发民俗文化校本课程、结合学科渗透民俗文化以及加强民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民俗文化教育,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民俗文化知识,弘扬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能培养民族精神和凝聚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是区域重要的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实现其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不仅有利于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二月二"灯会作为宁德市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其文化内涵丰富、文化类别多样,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通过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借助旅游节庆开发的模式实现"二月二"灯会民俗文化的现代化与创新,促进其可持续传承.  相似文献   

10.
民歌作为民俗文化中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密切关联,属文化系统即精神文化范畴。通过繁昌民歌田野调查实践,对繁昌民歌中包含的民俗文化与民俗文化中呈现的民歌进行详实梳理并例证了二者的密切关联。民歌记录历史、承接文化,映射着丰富多元的民俗,民俗文化则是民歌传承中重要"物"的载体。因此,弘扬传统文化,构建民歌"活体传承体系",将开展民俗活动与传唱民歌链接起来共同发展,才是民歌康健"传承"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张小亮 《考试周刊》2014,(2):178-178
面对新课改潮流,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整合问题回归到了教育教学阵营里,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开发成为新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吸纳民俗文化,利用好民俗文化,不仅关乎民族文化传承的大事,而且直接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影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深入挖掘本土民俗文化,利用本土民俗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能够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使本土民俗文化潜移默化地走进幼儿生活、印刻幼儿心中,激发幼儿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助力幼儿全面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原则,然后提出了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内容的适宜性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10):165-166
本文基于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为核心进行研究,先分析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的必要性,然后阐述幼儿园日常活动中融入本土民俗文化的有效策略,主要内容包含:"合理运用民俗资源、创设活动环境""充分挖掘节日资源、拓展活动内容""融入民间艺术文化、提高幼儿审美"等,其目的在于通过民俗活动有效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6):167-168
家乡的民俗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事业中的瑰宝,也是应该让幼儿从小就接受到的教育内容。在幼儿园的教学教育阶段中,教师将家乡的民俗文化融入区域活动中,对培养幼儿文化素养以及民族情怀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展开讨论,通过对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拟分析出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课程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育应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将民俗文化应用于手工活动能促进幼儿实践能力和情感发展,使本土民俗文化代代相传。文章分析民俗文化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阐述当前教学中应用民俗文化的策略,强调家园协作、渗透地方文化、运用多样材料、进行科学评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民俗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学是保护和传承民俗资源、丰富地理教学的有益探索。立足苏州地方民俗探讨民俗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基础与价值意蕴,并结合教学过程从提高教师民俗文化储备、增强学生民俗地理探究兴趣、挖掘民俗素材与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特色民俗地理研学、组织民俗文化校园活动等方面构建“五位一体”的实现路径,同时以“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为例,科学设计民俗文化融入地理教学的案例,以期深化民俗文化融入地理教学,助力实现文化育人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传统文化的“历史母体”,是“我们民族文化的DNA”。但是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慢慢淡化。为此,可以采取营造校园民俗文化氛围、实施民俗校本课程开发和开展民俗文化实践活动等途径和手段,将传统文化的“历史母体”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土壤”,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从而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强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客家民俗文化产业是依托客家民俗文化资源,通过创意将客家民俗转化为具有鲜明客家特色的民俗文化产品及民俗文化相关产品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的集合。客家民俗文化产业可划分为物质层面的民俗消费、行为层面的民俗表达和精神层面的民俗建构三个层次。当前客家民俗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业态较为单一。发展客家民俗文化产业,应树立正确的民俗文化资源观、跳出民俗主义的窠臼、处理好主位与客位的关系、在符合民俗文化发展规律的范围内对民俗进行"发明";针对客家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具体对策建议:一是提炼客家民俗符号,以民俗传播促产业发展;二是文化+科技,提升客家民俗文化产业竞争力;三是深挖客家民俗文化内涵,经营客家民俗文化IP。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88):166-168
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学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如今课堂教学的开展并不只是依照课本来进行讲解,而是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实现课堂氛围的生动化,同时也要求教师适当地拓宽教学内容,将一些优秀的民俗文化引入课堂中。这种方式能够强化幼儿的文化素养,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幼儿在了解到更加丰富的民俗文化后,也能够实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民俗文化元素,积极开展民俗主题活动。文章就如何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融入民俗文化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顾颉刚等老一辈民俗文化学者倡导建设全民众的历史。民俗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文化创造。作为民俗文化研究者和工作者,应该始终坚持深入民间,深入乡村,从自己的家乡做起,关注家乡民俗文化,应该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深刻认识民俗文化的本质,以及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正确的研究方法,为我国民俗文化研究走出一条更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