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凤 《甘肃教育》2023,(7):104-108
中职语文教材中共收录课文四十八篇,其中描写女性形象的作品十三篇,这些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血肉丰满、经久不衰,她们或可亲可敬,或可怜可爱……她们的美好品质,对于中职女生“三观”的形成、心理品质的养成等,有着很强的“榜样”引领、行为“指导”、精神“熏陶”和心理“暗示”等作用。文章在详细分析中职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特征及类别的同时,着重探讨了这些女性形象对中职女生诸多的积极教育作用,其真正目的是想借此制订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真正落实“与时俱进、立德树人、成人成才”的中职语文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中出现了许多中国女性形象,她们个性鲜明,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这些充满个性的女性形象,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饱含着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插图中少年儿童类女性形象类型主要有伙伴形象、英雄形象、需要保护的形象、榜样形象,这些插图中的少年儿童类女性形象对学生的成长和构建性别平等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育观念,消除性别偏见,利用好插图进行少年儿童类女性形象教育,开展少年儿童类女性形象的专题学习;编写的教材要增加少年儿童类女性形象插图数量并丰富女性形象,正确选择插图并提高插图质量。  相似文献   

4.
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2010修订本12册书中有关人物形象的统计分析来看,教材在塑造女性形象上与男性形象相比不光数量偏少,而且存在以下现象:(一)塑造的女性形象单一,社会性不足;(二)女性形象固定、缺少个性;(三)女性形象缺少典型,榜样性不足。由此整个教材在性别上呈现“男强女弱”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改背景下,人们对各版本教材的关注不断升温.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人教版十二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来了解现阶段人教版小语教材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教育特征以及不足.文章由小语教材中的女性形象的统计入手,且进行特点分析、缺点归纳,反观现行人教版小语教材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国家的窗口,它折射的是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理念与先进的教育思想、能看出教材编写者的文明程度与审美追求。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女性比例有限,形象单一,这一点目前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也许是因为毕淑敏不仅是一位女性作家,同时还兼有更多的社会身份的缘故吧,在散文《剥豆》里,她无意却又是客观地便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中小学语文教材里少有的知性女性形象,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母性十足又睿智深刻的不同于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另类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当时时代背景下,女性形象蕴含的思想,改变学生对女性的看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当时时代背景下,女性形象蕴含的思想,改变学生对女性的看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描写女性形象的文学作品。它们散落于各单元,往往被以体裁为线组织起来进行教学,其更深刻的主题价值却被掩盖了,造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缺憾。如果教师能打破教材局限,将它们组织起来,变成一个有关女性意识的主题阅读,这些教材就会发出震耳的时代强音,从而焕发出更耀眼的光彩。一、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从必修教材看,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有《氓》中清醒刚强的女主人,自尊聪慧的刘兰芝,技艺超群的琵琶女,才情横溢的李清照,一生凄苦的"大堰河"。散文中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2010版对女性的定位仍是传统的。即母亲形象是“相夫教子”式的传统母亲形象,大多数女童形象是“乖巧懂事、需要呵护”的传统女童形象,而其他女性形象大多数也是形象模糊、缺乏理性,起着陪衬男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同龄群研究提供的相关理论以及学生心理与语文教材的关系三方面入手对青少年形象选文存在价值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认为由于青少年的特殊性,同龄群的两极性,学生心理的不成熟及认知结构的“棱镜”性,加上语文教材自身的特性与功能,决定了语文教材选入青少年形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刘忠华 《考试周刊》2007,(37):33-34
教材是知识读本,是社会的重要文化产品,还是社会性别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语文教材,承载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对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有着巨大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两性观念。语文教材中的性别文化虽已有研究者关注,但仍未能引起教材编写者的足够重视。通过对近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中女性形象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发现教材中的性别偏见仍未消除。因此,关注性别平等,体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现代意识、民主平等的理念,应该是今后编写语文教材时特别注意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作为传播社会文化、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对学生的社会性别角色认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女性主义研究的发展,教材中的女性形象逐渐受到关注。研究选取二期课改后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针对教材中主要人物和插图中人物的性别数量比例、两性人物的职业分布范围和数量、名人倾向几方面进行统计,发现女性角色始终都处于劣势。从历史文化、刻板印象、性别平等意识方面对其原因予以揭示,通过这些讨论,最终提出推进性别平等教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教材是某一时期时代发展的产物,反映了一个时期历史的发展变化。本文以部编版高中语文5册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数量、社会身份、性格特征分析,并得出结论: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存在数量少于男性、职业女性数量偏少、女性形象塑造刻板化等问题。最后总结概括女性形象的教育价值,希望引起广大一线教师对女性形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从图片到内容涉及的性别问题,对于学生建立一定的性别观和形成客观认识女性的态度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虽然教材在性别问题方面已有重大改观,但仍需在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丰富教科书中女性的角色;第二,完善教科书中的女性形象;第三,在图片的处理上应该增加女性角色的数量,直观地、全方位地展现女性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媒介和载体,深刻影响着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对国家观念的正确认知。21世纪以来俄罗斯一直积极探索如何在苏联解体的废墟上重构新的国家形象,并在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俄罗斯中小学最新系列文学教材《祖国俄罗斯文学》与俄罗斯新型爱国主义教育战略紧密结合,围绕“俄罗斯——我的祖国”这一核心主题,借助科学的理论框架、丰富的内容编选和创新的方法路径,从地理形象、民族形象、文化形象等不同维度成功建构了俄罗斯国家形象,有效抵御了西方污名化对俄罗斯青少年思想的影响,对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和教材改革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17.
影视作品与语文教材具有不同的特点,二者可以形成互补。影视作品具有动态、形象、逼真的特点,语文教材则只有静止的文字,所以将影视作品与语文教材结合使用,可以将静止的语言文字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信息,在影视中变为形象的、具体化了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黄元虎 《教学与管理》2023,(35):46-48+67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多位党的基层干部形象。文学阅读视角下党的基层干部形象的主要特征有:坚持党性,心怀人性;不忘初心,富有爱心;宁死不屈,舍生取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语文教材“以文化人”的特点和党的基层干部的形象特征,在互动关系中感悟引领作用,在矛盾冲突中体会崇高品质,在细节刻画中探究内心世界,在价值澄清中传承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9.
高中女生教育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这一时期女生在学业方面面临着来自外界与自身的巨大心理压力,自我效能感偏低。立足课堂,结合语文教材,笔者认为通过对教材中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挖掘有利于女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因素,对高中女生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中女生教育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这一时期女生在学业方面面临着来自外界与自身的巨大心理压力,自我效能感偏低.立足课堂,结合语文教材,笔者认为通过对教材中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挖掘有利于女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因素.对高中女生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