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词语搭配是指一些词与另一些词同时出现的语言现象。在语言实践中,人们为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经常通过特定的语言环境,巧妙的改变词汇的搭配组合方式。词语搭配的变异是获得修辞效果的一种主要手段,主要体现在矛盾修饰法、移就、通感、轭式搭配、话语反讽以及隐喻等修辞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准语言是文义角度的特殊语言,是在一定语境中存在的修辞活动和语言现象,也是有声语言的伴随语言。文章通过对准语言的特殊性、在语言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作用、交际中的艺术修辞力量和在文学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关键性的分析,说明准语言是人们传播信息、进行交际的一种必须媒介,它以形象而明确的对象性和目的性,表现着人对自然与自身认识的深邃思想,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思想的直接现实。  相似文献   

3.
在广告中使用修辞,能产生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引人注目的广告效力和“媚”力,增强广告的鼓动性和说明性。语言是广告的载体,为使广告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引人入胜,无论是英语广告还是汉语广告都要借助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展现出现代商业广告的语言特色。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就商业广告中的部分修辞格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诗歌语言符号的隐喻表现系统要求在两个没有联系的事物之间依据相似性原理建立意义的连接,把不可言说的情感、意志、精神等化为可感的形象。李白诗歌语言张力的构成重在隐喻策略的运用。隐喻是远距离的交易,在李白诗歌的语言符号系统中存在着对距离的有效控制。在李白的诗歌中,语言的运用是灵动的,通过所言非所指的隐喻策略,创造出诗歌语言的含蓄能指势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汉语修辞学的相关理论,从朗诵艺术视角对有声语言的语音修辞做了剖析,提出构建语音修辞活动场和创造声音形象的有声语言的语音修辞策略,试图在传统汉语语音修辞研究基础上,开拓有声语言语音修辞的审美与语用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6.
格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前人经验的归纳,是隐含劝戒的话语。格言多出于圣贤,载于典籍,流传经久。常常读诵格言可以使人得到启迪,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英语历史悠久,积淀厚重,许多名句格言久积其间,流传后世。这些英语格言不仅在内容上给人启示,在语言结构上也有其独到之处。隐喻是英语格言常用的修辞手段之一,本文从形象与含蓄、新奇与启发、具体与贴切三个方面讨论了英语格言中隐喻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7.
英语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而且包含了大量言语以外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具有结构固定性和语义统一性的特点。英语习语通过“辞格”的手段,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8.
散文的情味语言,是作者表现内在情思,把客观事物经过选择、提炼加工组合后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独特情感和韵味的语言形象.  相似文献   

9.
陶陶 《培训与研究》2004,21(4):19-23
诗歌艺术中所具有的戏剧性话语,是诗歌得以获得审美性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而戏剧性的话语建构的最终实现,必须依靠意象形象转换和语言符号转换才能完成。通过意象形象的转换实现诗的思想与观念的对应物的具象化、隐喻化;通过语言符号的转换,实现戏剧性结构、场景台词、意象的具体化、符码化。意象与语码转换最终指向诗的戏剧化话语的终极意蕴。  相似文献   

10.
谚语是人民大众的一种口头创伤,是人民大众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经验,教训,知识和生活的总结,是一种短小精悍而又富于哲理和科学性的语言艺术形式。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谚语。作为语言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英汉谚语在起源,类别及语言特色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这反映了操两种不同语言的不同民族在语言艺术的创造中有很多共性。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的语言艺术主要表现在他的成熟的戏剧里,语言的个性化和形象化两个特色为莎氏赢得了世界语言大师的称号。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所谓个性化的语言既要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又要蕴涵人物所处时代的独特气息。所谓形象化的语言都来自于语言的内容是具体的生活现象或事物形态。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思考外语教学与培养创新人才的辩证关系是该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彭国钧教授的《语言文集》是他一生研究语言学成果的结晶,篇幅不算大,但都是针对语言学中的真问题有感而发,有的是商量旧学,有的是探寻新知,都有所得。文集表现出的学术精神和学术创获,使这部书成为语言学界不可多得的学术精品。  相似文献   

14.
在叙事抒情散文《马拉喀什见闻》中,乔治·奥威尔选择不同的蒙太奇镜头,生动地合成了马拉喀什人生活现状的全景图:描绘“脏”、“贫”、“惨”、“残”的生活状态,以及结尾处所隐含的各族人民觉醒的镜头。然而文中并未出现此类字样,而是通过蒙太奇手法,以其冷静而含蓄的笔触和敏锐的洞察力,辛辣地鞭笞泯灭人性的殖民者对殖民地的人民残酷剥削和奴役,表达了作者对马拉喀什人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对殖民主义的愤怒,同时也预见了摩洛哥等非洲殖民地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性是杰出人才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外语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如何把这种优势运用到外语教学中,是每个外语教育工作者所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外语课堂教学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探求外语教学与学生创造性培养方面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世界语言文化丰富多元的格局下,不同语言的变体使用与传输有利于增进了解,有助于不同的使用者构建和表达不同语言的文化价值.文章从Taikonaut一词切入,考察其在多元语境下的变体,探讨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词语创新和基于翻译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作为电影艺术特有表现手段的蒙太奇与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营造有许多相似性;都要创造具有鲜明的感官性、再现性、此岸性的“象”(镜头或意象);都要通过“象”与“象”的联接组合以传达出原来单个的“象”所没有的新意-“象”外之象。都要通过“象”与“象”的联接组合手段等等。但它们在同中又有异,对它们进行交叉研究有利于促进电影和诗歌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柳子戏传统剧目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广泛而多姿。类似电影蒙太奇的叫板式、相似式、平行、交叉、复现式等各种学蒙太奇技法的使用,使柳子戏成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特例。柳子戏蒙太奇与西方电影蒙太奇互不影响,各自独立发展的事实,为今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戏曲的学价值带来了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课外儿童文学的阅读对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让学生体验儿童特有的童真情感,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英汉句型结构蕴涵的思维模式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 ,它不仅包含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通过句子表达 ,英汉句型结构折射出英汉民族思维方式之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