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最近,有幸拜读了王策三先生的宏篇大论《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载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第3期,下文简称为《“轻视知识”》),感慨万千。笔者谨就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几个问题的认识抒己拙见。一、关  相似文献   

2.
知识不是百宝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策三先生在他的大作《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见《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第2卷第3期)里面提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有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具体表现就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提法宣传了很长时间,现在还在流行,并从理论走向实践。于是王先生要求坚决摒弃这一提法,要为素质教育正名(实质上是要求抛弃素质教育),主张恢复“应试教育”,提倡追求升学率。王先生的这些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对实际工作是有很大危害的,因此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人们的批驳(见《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10期)。但是从理论深度上对这些错误观…  相似文献   

3.
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央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来,引发了诸多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讨论。我国教学论专家王策三教授在其文章《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载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第3期)中认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流行及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体现了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究其原因,是一些人对“应试教育”的认识存在着误区,这种教育思潮在实践中将导致的后果恰恰是会降低人才培养的素质。笔者将就其一些核心观点发表一下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4.
这次争论首先由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教授发起。王教授在矧匕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4万多字的长文:《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他认为,当前存在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要认真对待和克服;要坚决摒弃“由‘应试教育’应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多样综合是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式;加强理论和学风建设,必须建立科学的、有自己特色的课程论。  相似文献   

5.
华中师大祖印在《教育实验评论亟待发展》一文(见《教育研究与实验》1988.4)中旗帜鲜明地强调了教育实验评论这一教育实验研究的新课题,指出“局外人”的评论(主要指“专家们的学术评论”)在推进我国当前教育实验研究中的意义。然则我以为教育实验评论不仅仅是“局外人”的事,还应包括实验研究者尤其是实验主持人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所谓“当局者迷,旁边者清”只讲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实质上“当局者”有“迷”亦有“清”,“旁观者”有“清”亦有“迷”。“旁观音”看问题的角度与“当局者”往往有所不同,并且易保持客观冷静的头脑,也  相似文献   

6.
由袁振国主编的《中国政策评论》(2000及2001两辑,以下称《评论》),由教育科学出版社相继出版,伴随着一年一度的三次“全国教育政策分析高级研讨会”,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评论》以独到的视角对中国现行教育政策进行阐释,给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带来一股强有力的新动力。第一,探索教育决策理论,强化教育政策科学的理论建设。这是《评论》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重大贡献之一。自工业革命,特别是二战以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干预和控制,国家政策日益变为关系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并有效地推…  相似文献   

7.
应理直气壮地提倡“科研兴校”——兼析《中小学应慎提“科研兴校”》●袁维新读了吴义昌先生的《中小学应慎提“科研兴校”》(见《教育评论》1997年第5期,以下简称吴文),对此文的一些观点,笔者不仅不能同意,而且认为应反其义而用之。否则,真的要对“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8.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期刊编辑委员会主办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承办19816905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马陆亭《教育研究》2005年第10期7800字19816906优化职教集团运行状况的几点思考郭苏华《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10期6800字19816907关于职教集团基本问题的思考马成荣《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10期6800字19816908新社会背景下教育与经济生活之关系——再思“符应原则”罗云曾荣光卢乃桂《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第10期13000字19816909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的系统特征分析张力等《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第10期13000字19816910职业教…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史无前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它所针对的问题是“一切为考试而教、一切为考试而学”的教育价值观对课程体系和学生人格的扭曲。近来,有些人对“素质教育”及当前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不同看法。任何真诚的学术观点都值得尊重,但观点只有在商榷和对话中才能显现真理性。有鉴于此,最近,有幸拜读了王策三先生的宏篇大论《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主持人注:本刊曾于2005年第3期、第4期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转载,下文简称为《“轻视知识”》),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0.
由浙江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刘尧撰著的《现代教育问题评论》一书,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五章,约 22万字。第一章,教育专题评论,主要针对 20世纪的中国教育科学、现代化与中国教育现代化、教育学中的师生关系、社会力量办学等问题进行评论。第二章,德育研究问题评论,主要针对教育的适应性、教育规律、教育评价学、教育评论学等问题进行评论。第三章,教育理论问题评论,主要针对教育的适应性、教育规律、教育评价学等问题进行评论。第四章,教育热点问题评论,主要针对教育发达与经济发展、教育产业、教育收费等问题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11.
浙江师范大学教科所刘尧副研究员撰写的《教育评论学》,已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五章,约20万字。第一章,教育评论学总论,涉及教育评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教育评论的性质、作用、目的、特点、形式、分类等内容。第二章,教育评论本体论,探讨了教育评论主体、教育评论客体和教育评论媒体,这是构成评论的三大要素。第三章,教育评论原理论,研究了教育评论过程、教育评论原则、教育评论功能、教育评论标准、教育评论情境等基本理论问题。第四章,教育评论实践…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到周作云等同志所撰写的《评“新的教育理论-非智力因素理论”》一文(载本刊1993年第1期。以下简称“周评”),颇受启发。但“周评”对非智力因素理论所提出的某些带有指责性的评论,却是我不敢苟同的。现就管见所及,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作为对“周评”的评论,并希望海内方家与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13.
王策三先生的《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一文(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第3期),激起了一场关于新课程改革是否“轻视知识”的大讨论,许多著文已经从知识发生学、认知心理学等角度对王先生的观点给予反驳,笔者试从代价论的视角对王先生的论点予以回应,即认为新课改“轻视知识”之嫌恰恰是一种必要的合理代价。因为新课改吸收当代知识观合理成分,对知识和知识教育进行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诠释,必然在价值取向上有所取舍。淡化和克服传统静态知  相似文献   

14.
1998年 ,香港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出版的诺亚与爱克斯坦的合著《从事比较教育研究 :三十年的合作》 ,引起了广泛的国际评论。本期“学人论坛”介绍其中由约瑟夫·法雷尔 (JosephFarrell)撰写 ,发表在英文《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第四期上的书评———“关于诺亚和埃克斯坦”。JosephFarrell来自多伦多大学 ,曾担任北美比较与国际教育协会(CIES)主席 ,现是CIES荣誉会员。撰写过大量探讨平等问题、拉丁美洲的教育、师范教育等方面的文章。虽年逾六十 ,仍不失为本领域的活跃分子。  相似文献   

15.
刘琪在《教育评论》2006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清代书院的膏火奖赏制度是一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养士观念和供禀制度的变化,是一种以地域为中心的公共性教育资助,且是对“寒士”的一种“补偿”福利,保障了科举选士的公平性。清代书院是明代书院“供给”和“给赡”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并经过了一个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九个寒暑,其中担任校长十余年。他结合自己的办学实践,对校长工作发表了许多宝贵意见,很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一、“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见《陶行知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6页。以下只注明页数)这充分说明  相似文献   

17.
2004年第2期《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发表了裴娣娜的(《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转化》一文。  相似文献   

18.
社白进言     
《地理教育》编辑部:《地理教育》2010年第3期第6页常华锋作者所撰写的“褚亚平先生地理教育思想简单”一文,存在疏漏之处,需要及时补正。1981年2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地理教学法》及1985年1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地理教学法》第二版(修主本),  相似文献   

19.
说到教育争鸣与探讨,不能不提起2004年的一场震动全国的南北争论。这场争论直到今日都在不间断地延续——[事件回放]2004年第三期《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上刊载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学论权威专家、教育部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导师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一文,这篇长达4万余字的文章尖锐地指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流行,反映了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它有复杂的社会、思想根源和片面道理,未能全面把握个人发展的社会机制和认识机制。它干扰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决克服。针对王策三的观点,2004年10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在《全球教育展望》上发表《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就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的问题进行论述。两位学者的争论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的核心问题和对改革方向正确与否的认识,引起了广大教育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学制建设经历了一个由《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中的“实业教育” ,被《壬戌学制》中的“职业教育”所取代的过程。从“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 ,不仅仅是称谓的变化 ,而是有其更深刻的精神内涵。它是教育民主化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铸就的结果 ,是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麾下的产物。一、《癸卯学制》中实业教育制度的确立将实业教育纳入学制系统并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制度推行是在 2 0世纪初。 190 4年 1月 ,颁布了由张之洞等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 ,又称《癸卯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完善且实行的学制。该学制正式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