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河电视剧是日本最具代表意义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类型。在50年的发展历史中,大河剧形成了顺叙的时空安排、戏剧式的情节进展、保守的节奏设计这一稳定的叙事模式。大河剧的语言表达具有一种抒情性与纪实性相交、戏剧化与文学化相融的风格。同时,大河剧采用了全知全能视角和内视角的叙述视角。崇尚洁净的民族性格、惜生崇死的日本物哀、匮乏的历史资源与对历史的过度消费是促使大河剧叙事模式形成的文化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2.
戏曲电视剧是戏曲艺术和电视艺术有机结合形成的独特的综合艺术,其叙事特点既不完全同于一般的电视剧,更有别于舞台叙事。是戏剧和电况的本体差异造成了戏曲电视剧非代言体的叙事体裁、非聚焦型的叙事视角、连续的线性叙事结构以及逆时序的叙事方法等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3.
客观的叙事在叙事学意义上,电视剧叙事是整体叙事及文艺叙事的一部分,电视剧叙事是以影像语言为符号载体的叙事。尽管理论家们煞费苦心地勾勒了电视剧叙事的诸多理论层面,借以确立电视剧叙事的自主地位,但在对电视剧叙事的微观的分析中,我们仍然不能回避电视剧叙事与其它文艺叙事的共同性特征,诸如客观叙事、主观叙事、复合故事等都是所有叙事研究应面对的实际。我们把这些称为电视剧叙事的宏观类型,由于深入分析所采取的立场是具体的拆解,放以“解构”命之。所谓客观的叙事,其意义主要是指叙事的客观性。无论是文字语言系统的小说…  相似文献   

4.
《太原大学学报》2016,(1):84-88
电视剧《推拿》以盲人群体为聚焦对象,并创造性地运用舞蹈展现盲人的内心世界,是一次独特而成功的叙事实践。舞蹈成为整部电视剧的叙事单元之一,承担着多重叙事功能。在情节构建方面,舞蹈推动了剧情的进展;在叙事视角方面,实现了多视角转换;在叙事主题方面,展现了疼痛母题;在审美接受方面,统一了移情与间离的叙事效果。舞蹈通过多重叙事功能成功抽取出盲人流动、跳跃的心理变化,组成独立、重复的段落,使电视剧以表现沙宗琪推拿中心盲人群体各异的心理见长,形成整部剧作的意境美和诗化风格。  相似文献   

5.
戏曲电视剧是戏曲艺术和电视艺术有机结合形成的独特的综合艺术,其叙事艺术既不完全同于一般的电视剧,更有别于舞台叙事。本文从影像艺术的本体出发,从剧情体裁、结构与节奏等方面探讨了戏曲电视剧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6.
国产电视剧的叙事模式以及蕴藏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产电视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独特的叙事模式.文章在综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探索叙事模式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求叙事模式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潜伏》剧情紧凑,悬念频生,其"理解性认同"的视角彰显出强大的叙事张力。《潜伏》在革命叙事中张扬了对人性的关切,在危机四伏的历史语境中彰显出对信仰的价值关怀,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叙事中寻求着理性的艺术审视,在爱情叙事中回归崇高情感的抒写。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最后诊断》用共时性方式描述了沈知鱼的青年时期和叶南山的中年时期,试图通过两段历史的对接完成叶南山的一生或者说是沈知鱼一生的再现。这段个人历史的背面是医学进步的历史,而闪烁其间的亮点是爱情戏的两种展开模式:期待爱情与拥有爱情。剧本叙事手法多样,有对传统叙事手法的借鉴,也有对新历史主义叙事手法的综合运用和民间立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广义地讲,叙事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进行时空序列的记叙与描述。叙事存在于历史史诗、神活、小说、戏剧、电影等等一切文学艺术之中,是这些文学艺术展开的基本形式。电视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叙事功能。电视技术的摄录功能就带有依次序列性,利用镜头,画面依次序列的记录方式,决定了长于叙事的特征。当然这种技术特长只有与记录内容的时空序列相统一,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叙事。电视剧,无论作为新剧种,还是作为故事类节目,都离不开时空故事、情节、人物等等叙事因素。叙事是衡量一部电视剧成败得失的非常关键的艺术要素,这是显而易见的。法国著名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在他的《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  相似文献   

10.
英雄形象的展现是每一部影视剧中最关键的环节,对于中国少数民族电视剧来说也不可避免。它的英雄形象是一个动态的转变过程,即从英雄的自我救赎转向他者的主动侵入。本文便是从这样的视角出发,试图勾勒出中少数民族电视剧英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1.
“扶贫叙事”是近年来农村电视剧的一个新景观。通过扶贫叙事,农村电视剧不仅满足了意识形态要求,还对叙事传统进行了扬弃。扶贫叙事在构建新型人物主体的同时,也彰显了带有新质的历史向度和文化逻辑。扶贫干部形象在叙事中承担了多种功能,主要表现为技术能人、政策达人和爱情素人三个维度。扶贫叙事的现实关怀特性延续了农村电视剧与现实同步的创作传统,反映了精准扶贫的现实要求,并继承了“入世”的中国传统艺术观。扶贫叙事具有中国电视剧一般具有的大众文化、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表征,并通过贫富之间、城乡之间、头脑故乡与呼吸故乡之间的对立与和解,结构成稳定的扶贫叙事系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视剧符号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电视剧符号学在广泛吸纳中国传统符号学与西方现代符号学理论的同时,不断融入自己的理论发现,初步建构中国电视剧符号学理论体系.在电视剧批评实践中,中国电视剧符号学批评偏重于电视剧符号功能与意义的多层次分析,其分析的主要指向:一是现代转型过程中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出现的巨大变化;二是中国电视剧叙事艺术自身的发展.此外,在电视剧改编、传播、跨文化研究等领域,符号学方法亦得到了广泛应用.当然,中国电视剧符号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但也存在着问题.就此而言,适时描述其历史轨迹,总结其理论成就与不足,则具有了理论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叙事视角是叙述者采取的态度、立场、角度和倾向性,直接关系到叙事本文的情节结构乃至主题阐释策略。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是一种以女性观众为收视主体的日常生活叙事艺术,从女性视角出发建构当代女性形象自然而然就成为最主要的诉求。然而,传统的男性中心意识早已积淀成一种深厚的集体无意识,参与着一切文本的建构,为女性叙事构筑了一道道厚重的历史藩篱与话语困境。所以,寻求与男性视角叙事进行平等对话的机制,创造出更契合时代、更富含人文精神的新女性形象,是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创作亟待解决的美学课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良莠不齐的抗日题材电视剧在打破传统战争叙事模式的同时,又限入了娱乐过度的境地,消解了革命英雄主义和崇高精神,解构了历史理性和主流价值观。在西方后现代思潮主张反崇高、重解构的氛围中,抗日题材电视剧更应正视革命历史,以历史性、审美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影视叙述,高扬崇高、英雄主义,弥补社会转型时期大众精神的裂缝。  相似文献   

15.
<正> 1·1 叙事与叙事本体 电视是一种传播媒介,电视剧是这种传播载体中的一类艺术形态。电视剧之为“剧”,则必然与人物、情节等艺术审美因素构成对应关系,而人物与情节又是叙事文艺类型的支架,在艺术美学的意义上,人物与情节就是叙事的全部内容。所以,从审美的角度观照电视剧,无论是创作,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作为接受主体的电视观  相似文献   

16.
视频网站自制剧在现今多元的传媒环境下作为一种新的传播现象脱颖而出,自制剧已成为视频网站在电视剧同质化严重、电视剧版权高企状况下的创新和出路之一。为探讨其独特的传播路径与成功模式,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分析视频网站自制剧之电视剧的投拍模式、播放渠道、盈利特点,研究其生存现状,并试图探索其发展趋势,以期为视频网站自制电视剧传播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众多专家学者对电视文艺作品的价值追求和叙事模式的审视。以《北平无战事》为例,从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价值诉求、叙事策略以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等三个方面分析电视剧的创作之道和电视剧应当承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绝望的主妇》英文原名为Desperate Housewives,是美国ABC电视台于2004年推出的电视剧,编剧在准确把握女性心理特征的同时,又在叙事上加上了诸多巧妙构思与技巧而形成。下面我就该剧的叙事技巧谈些想法。  相似文献   

19.
叙事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艺术传播形态。电视剧叙事是该形态中具有特别意义的一类。在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相关联的前提下,叙述什么和怎样叙述是叙事本体及其美学价值的显现。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革命历史题材剧不断地掀起中国电视剧市场的收视热潮。当代革命历史剧通过塑造另一种意义上的"高大全"又带有"江湖气"的革命英雄人物,弱化革命英雄的"出身"叙事,用知识分子形象来衬托这一类新的革命英雄,以符合当下社会生存现状的"亮剑精神"来迎合大众,最终形成了革命历史题材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的双重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