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多个"维特根斯坦观念对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会造成诸多误解和争论。文章主要关注哈克和莫亚-夏洛克有关"第三阶段的维特根斯坦"之争。基于哈克的整体式观点,主要反驳"多个"维特根斯坦概念:它们自身就存在着各种张力。"多个"维特根斯坦像"数维特根斯坦"游戏,它形成的原因是,学界普遍存在的对维特根斯坦哲学阶段的分期、阐释者对其不同理解以及"三个维特根斯坦学派"和"三种阐释方法"的争论。最后,提出"一个维特根斯坦"及其哲学延续性观念,并指出魏斯曼的有阐释著作在理解"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在陈波、哈克等人倡导的近50年最重要的10部哲学著作评选中荣居榜首,同时也被公认为全世界最难懂的哲学著作之一。把《哲学研究》的要旨条分缕析,以最精炼、简省的笔墨勾勒出《哲学研究》的轮廓和要义,供学术界参阅。  相似文献   

3.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讨论的一个核心话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维特根斯坦如何批判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本质主义语言观;其次从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两个概念描述了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最后简要探讨了维特根斯坦语言观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逻辑哲学论》中,矛盾就是一个重要概念。我们现在关注的则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对矛盾的讨论。1939年,同在剑桥任教的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图灵听了维特根斯坦的"数学基础"课,课堂对话后来被记录出版。维特根斯坦与图灵就矛盾问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讨论。本文力图解读这个讨论,为维特根斯坦对矛盾的看法提供一个辩护。  相似文献   

5.
边娜 《现代语文》2007,(2):34-35
一、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义观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著作《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l Investigations)一书中.他明确提出一种新的语义理论模式,即意义的"用法论"(meaning as use):  相似文献   

6.
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不仅成功促进了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同时也使得语言学研究进入了语用研究阶段。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研究的核心理论都可以在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找到思想的源头,这些理论都与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的语言观,如"语言游戏理论""生活形式""家族相似性""私人语言"等有密切的关系。其实仔细研究发现,其实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语言生态系统,可以很好地解释语言。  相似文献   

7.
维特根斯坦(1889-1951)是系统地从语言来思考世界的第一人,在这个意义上,维特根斯坦可说是语言哲学的奠基人。他一生著述不多,主要作品有《逻辑哲学论》、《蓝皮书和棕皮书》、《哲学研究》、《论确定性》。《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生前出版的唯一一部哲学著作,代表他早期的哲学思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身认知的发展为背景,从哲学研究方法论的视角,阐述了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与具身认知的历史渊源、具体内容和两者的思想差异,揭示了形成维特根斯坦具身认知思想的动因。维特根斯坦的"具身认知"观为分析哲学和认知哲学的联系建立了新的思想基础,加速了哲学从逻辑分析和语用分析向身体分析的转向;同时又与具身认知的身体观存在差异,为认知哲学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对具身认知研究的推进和视角转换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外文坛     
正8卷本《维特根斯坦文集》面世由商务印书馆推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林合主编的《维特根斯坦文集》近日面世。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嘉映日前通过讲座的方式,为读者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的生平及思想,并为《哲学研究》做了导读。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对二十世纪哲学面貌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次出版的8卷本《维特根斯坦文集》,是在参考之前众多版本维特根斯坦著作集的基础上,由编者精心编选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中与思维密切关联的意义问题,在语言哲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语言哲学家,他所提出的"意义即使用"学说对译学理论研究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和深刻的指导意义。翻译学中对于意义的研究,使其与语言哲学不谋而合。文章旨在从语言哲学的高度揭示维特根斯坦"意义即使用"给翻译学中的意义观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作为语言分析流派的奠基之作,对哲学研究方法的重大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期的他意识到了语言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本身存在着局限性,并试图寻找一种解决这种局限性的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讲,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哲学思想与《易传》的"言不尽意"思想存在着相通之处,不过"言不尽意"由于"象"思维的作用,最终促成了意象理论的生成;而维特根斯坦则走向了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分析,从而为西方美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前期维特根斯坦的美学观,认为:《逻辑哲学论》的语言逻辑置美学于无意义的神秘之域;美学作为形而上主体的情感表现和宗教体验,与意志、“用永恒的观点”和幸福有关,是不可言说的;美学与伦理学被维特根斯坦置于他为之保留的形而上学地盘之中。  相似文献   

13.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那就是“界限”论,即什么可说、什么不可说,这也是维特根斯坦其它各种论题的基础。“可说”与“不可说”不仅是维特根斯坦阐述其哲学的主题,而且是维特根斯坦进行哲学思考的范式与界限。因此,理解维特根斯坦的“界限”论对于理解维特根斯坦的整个《逻辑哲学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康德的空间概念是以两种方式加以阐释的,即形而上学的方式和先验的方式,我把它们分别理解为"分析性的"和"整体论的"。康德强调直观在理解空间以及时间概念中的重要作用。康德的空间概念就是,空间不表象任何一些物自身的属性,它不过是外感官的一切显象的先天直观形式。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依据康德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关于左右手无法完全重合的论述,认为空间是我们借以显现事物存在的方式。在维特根斯坦那里,空间概念应当属于不能描述而只能显示的东西,但在康德那样,空间概念则被用于说明知性活动的方式。通过对康德和维特根斯坦的空间概念的比较分析,我发现,维特根斯坦实际上给出了一种全新的空间观。  相似文献   

15.
《哲学研究》论述的“遵行规则”悖论一直是哲学界探讨之热点,维特根斯坦本人也没有给出明确、清晰的消解方案,而是将其和“语言游戏”、“意义即使用”、“私人语言”等核心概念联系在一起。文章基于对“遵行规则”的解读,阐述悖论产生的原由、论证其消解,指出悖论反映了维特根斯坦的反“意义心理观”,突出他对语言本质的理解院语言是生活形式中的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与人的“游戏”又或者是世界的“图式”?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写道:“命题的总体即是语言”,而在《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则写遭“我还将把语言和活动——那些和语言编织成一片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称作语言游戏”.本文正是从这两种角度的差异上探讨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自身的转向.  相似文献   

17.
"语法"在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法"思想贯穿了维特根斯坦所有写作,如何理解维特根斯坦的"语法"直接关系到如何理解他的"哲学"。围绕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学者们对许多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看法,如哲学语法与普通语法的关系;维特根斯坦语法观点是否发生了改变;维特根斯坦语法观点是否建构了语言或者使用理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与语法的关系、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方法、对维特根斯坦"哲学语法"思想的应用等。限于篇幅,文章首先关注这两个问题:哲学语法与普通语法是什么关系;维特根斯坦的语法观点是否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8.
后期维特根斯坦文献中有不少关于语境的论述,很多学者就此把后期维特根斯坦放在当代语言哲学的语境论中来讨论。源于查尔斯·特拉维斯和詹姆斯·科南特等对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境研究,语境论者普遍把后期维特根斯坦视为激进的语境论者。阿尔贝托·伏托利尼、杰森·布里奇斯和丹尼尔·怀廷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文章就此讨论了后期维特根斯坦语境论争论的得失,指出这一争论实质是源于语义学和语用学在哲学上的不同视角,并阐述了把后期维特根斯坦作为哲学语用学以澄清语境论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都是著名的哲学家,两者在存在哲学、语言哲学、心理学等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在语言哲学的研究上都突破了传统的表象主义和形而上学语言观,在语言的存在论上和真理观上都具有相似观点。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虽然都对语言哲学的研究具有同质性,但因所处时代背景和哲学流派的不同,两者研究语言哲学时的思维方式不同,对源初语言的界定以及针对传统形而上学观点的反对程度也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维特根斯坦是分析哲学的主要创立人之一,一般认为他的哲学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但纵观他的哲学生涯,其哲学创作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就是拒斥形而上学。他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的"可说与不可说"观点,在后期哲学提出的"不要想而要看"观点,一反传统哲学追根寻底的探索精神,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神秘主义和怀疑论倾向。本文通过分析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特征和对哲学的变革性展现其神秘主义的意义和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