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岩 《中华家教》2011,(6):24-25
孩子升入小学后,跟社会有了更为"亲密"的接触,为了方便与家人取得联系,很多孩子都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一部手机。那么,给刚上小学的孩子有必要买手机吗?家长教孩子使用手机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对于是否让孩子持有手机,我们一直是持肯定态度的。事实证明,只要选择得当,手机  相似文献   

2.
已经毕业一年多了,但这些孩子还时不时地用手机QQ和微信给我发信息。有时是把开心的事与我分享,有时是有了烦恼向我倾诉,有时是无聊时想和我聊上几句,有时则是无助了,想听听我的建议。这些孩子常常用怀念的语气对我说:“老师,您是教过我的最好的老师,真想再回到小学,听您给我们再上一节课!”  相似文献   

3.
李瑜 《中学生博览》2022,(30):58-59
<正>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对面,而你却在玩手机。如今的孩子人手一个手机或ipad已经是家庭生活的常态,信息技术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亲子间的“手机争夺战”也成为了很多家庭影响亲子关系的一个挑战。家长们纷纷控诉着游戏的罪过,生怕孩子与游戏有任何瓜葛,而又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爱玩游戏。沉迷于手机与网络是否是孩子的本意?当孩子玩游戏时,家长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你好! 我有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调皮的小男孩,今年10月份满5周岁,现上幼儿园中班(暑假后上大班)。孩子的接受能力较强。平时有些家长在和我交谈时,认为中班上过后,可让孩子直接上学前班,或大班、学前班各上一学期,再上小学一年级。现在的孩子上学普遍较早,我想请教的问题是:孩子几岁上小学较为合适,各年龄段(学期段)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潘变 《家长》2023,(25):45-46
<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为孩子的人生奠基。亲子共读,则是帮助孩子从声音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经常有家长跟我抱怨:“老师,我家孩子不爱读书,一有时间就拿手机玩儿,您说我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喜欢上看书呢?”每次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就会问家长:“那您自己经常看书吗?您平时是不是也经常拿着手机刷视频?”家长会很委屈地说:“我会看书,但是看手机的时间也不少,一来是需要在手机上处理工作上的事,二来是工作太累,想着玩玩手机放松一下。”我说:“身教胜于言教。如果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自己先要有阅读的习惯。尤其是孩子年龄小的时候,要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6.
眼下,不少人都在感叹家长难做,在与孩子的交往中,自己也深感“后生可畏”,虽然孩子还仅仅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最近有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是刚刚买回家中的手机,自己反复阅读说明书,许多问题还没弄明白,孩子拿过来一摆弄,各种功能都已开发出来了。二是周末陪孩子去买《飞蝶探索》,孩子打开杂志便问我知否“皮特·雷斯地图”,我摇头,孩子却侃侃而谈,那副满腹经纶的模样令我这研究生毕业的老爸一时汗颜。   其实,许多家长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比如说,孩子将电脑玩得溜溜转,回到家张口“拷贝”、“软件”,闭口“…  相似文献   

7.
我在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进行调查时,往往发现每班总有几个孩子自称是坏孩子。每当听到孩子哭丧着脸说到这句话时。我内心深处总是感到一阵悲凉。一个刚刚开始人生起步的天真儿童,怎么这么早就给自己贴上“坏”字的标记!  相似文献   

8.
苇岸 《学习之友》2013,(8):53-53
孩子,也教我玩手机或平扳电脑吧!要不然我觉得现在自己太孤单了!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媒体总把我说成是超级英雄,但我不是,我只是一个老师,像所有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会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雷夫·埃斯奎斯美国的霍伯特小学有2000名学生,他们中或家庭贫困或单亲或父母不在身边,许多人英语也不是母语,更有的孩子在十四五岁就辍学到街头流浪。这是雷夫老师初到这所小学的印象。大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知难而退,可他没有,并且他从教30年来一直固守在一间教室———第56号教室。这些的孩子,似乎注定平凡,在  相似文献   

10.
<正>在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玩手机,他们通过手机看新闻、读小说,在城市里都很少有小学生捧着书本在公共场所阅读。国家甚至设立读书日来提醒人们阅读。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尤其是小学生都不喜欢阅读?对身在农村的孩子来说这种情况就更为严重。鉴于此,我个人认为在小学阶段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影响小学生阅读的因素主要有学校和家庭两方面,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下班路上匆匆往家赶,突然手机响了,在包里翻出手机,"喂,您好。哪位?"例行地问问陌生号码。"老——师——"是一个孩子拖长的声音。"噢,谁呀?"我思量着孩子放学了打电话有什么事。"我是圆圆。"这个名字在我的脑中飞快地转,孩子的脸也走马灯似的浮现。可是因为刚接了个新班,班里的孩子还不熟,一时真没想起来。"哦,什么事呀?""您今天下午布置的作业——""哦。"我打断了孩子的话语,  相似文献   

12.
爱在细微处     
爱,像一缕缕灿烂的阳光,照亮、温暖孩子的心灵。我做了二十年的小学班主任,深深地感受到了爱所创造的美好,对性格各异的孩子,我都愿意真诚地贴近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内心或快乐或忧伤或迷惑或不解的声音。我用点点滴滴的爱,和风细雨般化解孩子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爱在细微处,由此我也得到了孩子们对我的尊敬与喜爱。一、小纸条里传递爱在一个班级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的孩子活泼开朗,有的孩子文文静静,有的孩子倔强好强……每个  相似文献   

13.
鱼爸 《家教世界》2023,(8):48-49
<正>父母就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孩子缺少父母高质量的陪伴、缺乏有效的亲子沟通,父母本身沉迷手机,这不都是家庭的问题吗?孩子手机成瘾后,其实也是受害者。有一次坐地铁回家,我旁边坐着一位奶奶,怀里抱着一个两岁左右的男孩。孩子应该是觉得车厢内闷,一直在那折腾。眼巴巴地看着站在面前的妈妈。我想他应该是在呼唤妈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孙娜 《师道》2013,(10):11-11
记得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特别在乎女儿成绩的稳定,但凡她考不了一百分,我就开始抓狂,拼命想着这次考试失利的原因,因为一年级的课程,孩子的姥姥已经给她讲了一遍。(姥姥是小学退休教师,一辈子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经验颇丰)在这第二遍学习之后的考试居然得不了一百分,是孩子没有学会吗?是孩子的智力和理解力有问题吗?于是我赶紧联系孩子的班主任。班主任老师的分析,让我刹那间醒悟。她告诉我:"不认真"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没  相似文献   

15.
去年秋季,我担任了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开学的头几个星期,我最忙的时间是放学后,晚上和双休日。在那些时间里,班上先后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家长,或在校门口等着我,或来到我的家中,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们多数表现出对自己刚入学的孩子不满意,而要求老师特别关照或严加管教;也希望老师教给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有的还特地跑到油田八中家长学校去做“家教咨询”。  相似文献   

16.
?冰野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对语文学习特别感兴趣,尤其是期末考试,他的语文成绩接近满分,而数学却仅为及格。我问他为什么数学成绩这么低,他却说他不要学数学。我知道,孩子出现了偏科问题。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阶段开设的各门课程都是为以后发展打基础的基础性学科。如果孩子对某些学科不感兴趣、不喜欢,则意味着这方面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也就达不到全面发展的目的。那么,如何纠正孩子的偏科问题,使孩子对各学科都能感兴趣呢?首先,要随时对孩子取得的成绩或进步给予肯定、鼓励和好评。孩子在小学低…  相似文献   

17.
电话报喜     
放学的时间到了,我照例清点未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看着站起来的又是那些经常拖欠作业的孩子,我的心里充满了无奈。眼看他们就要毕业了,如果就这样让他们走出校门,能算一个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吗?我掏出了手机,至少我要告知他们的家长。  相似文献   

18.
由幼儿园往小学过渡,是每一个孩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想必家长们早已阅读了有关学前准备方面的书籍,咨询了专家或小学生的父母。但还有些准备您做了吗? 入学思想准备 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学、怎样对待上学、以“我要上学了”为荣。您不妨和孩子正式谈一次话。 激发孩子上学的兴趣,解决他们心中存在的疑虑,使他们及早就满怀兴奋与期盼,而不是焦虑和拒绝。您可以和孩子探讨以下问题,比如:孩子,你喜欢上学吗?为什么?你知道上小学与上幼儿园有什么一样,又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想知道小学的哪些事情?您可  相似文献   

19.
宋鸿沄 《家长》2022,(1):12-13
<正>当下,究竟有多少中小学生拥有自己的专属手机?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主要用途是什么?时长是多少?手机成瘾现状如何?怎样才能精准阻断中小学生手机沉迷?熟悉的场景老王夫妇最近烦透了。两个宝贝孩子,大的男孩上高二,小的女孩上小学五年级。大的爱玩手机游戏,小的爱刷短视频,总之就是经常抱着手机不离手。让老王夫妇着急上火的是学习成绩,一个马上要高三,一个马上小学六年级,都是咬牙较劲的关键时候。嘿,父母着急,那两个小东西不着急。  相似文献   

20.
特殊的沟通     
我是小学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最近我在整理网上电子邮件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两年前与一位学生家长的“电邮”沟通。那时候我们沟通内容涉及至的小主人公刚上小学二年级,他的妈妈工作特别繁忙,孩子住宿在学校,每周末回家,就是这样孩子的妈妈仍然不能保证每周来学校,及时与老师沟通有关孩子的情况。于是,我和这个学生的妈妈有了特殊的约定,每周通过电子信箱相互沟通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位妈妈每次发来的邮件,都会在给我写信的同时,也给孩子写一封信。我还记得当时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妈妈信中有些字他还不认识,我就把妈妈的来信读给他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