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莉莉 《文教资料》2006,(29):178-179
由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理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目前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的交往沟通能力欠缺的状况及分析结果,提出除了学校常规沟通课程教学外,班级管理工作中对护生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并探索出了几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
医院是一个社会性服务窗口,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往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同时也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的角度也反映着医院整体素质水平,而交往能力的大小与语言沟通技巧又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反映出了良好的语言沟通在护理中是何等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姚冬萍 《考试周刊》2011,(5):224-225
沟通和交往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对于智障学生而言,沟通和交往能力更是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如何培养和提高智障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要紧密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的课程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移植生活,构建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校园环境;融入生活,实现智障学生交往的生命价值。坚持给智障学生创造正常的生活化课程环境,从小培养他们与人沟通的意识、沟通的习惯,是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的重要条件,也为他们今后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聋校课程的实施必须遵循聋生身心发展规律,增设具有聋教育特点的课程,其中沟通与交往课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在沟通与交往课程的设计中根据聋生的特殊需要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帮助他们掌握多元化的沟通交往技能与方式,促进聋生沟通与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手语是聋人沟通与交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沟通方式。依据《聋校义务教育沟通与交往课程标准(2016年版)》编写的沟通与交往教材承载了培养聋生手语沟通能力的重要任务,教材精心穿插手语内容,系统安排手语沟通要点,梯度设计手语实践活动。教师应充分依托教材内容,着力引导聋生学习规范手语的打法,掌握手语沟通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发展聋生手语与汉语之间的转换能力,为聋生今后自由选择沟通方式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的交往能力,代表着他与身边人的沟通能力。交往能力越强,沟通越到位,工作就会越顺利,生活也会越如意。反之,则很有可能与同事、家人都无法顺利沟通,导致工作进展不顺利,甚至个人生活不幸福。  相似文献   

7.
聋校新课程设置方案增设了两门课程,其中一门是《沟通与交往》。该课程旨在帮助聋生掌握多元的沟通交往技能与方式,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近几年的了解,每年走出去的聋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很多聋生自理能力差,对社会有消极态度,找工作难,跳槽频繁,还有一部分聋生误入歧途。究其原因,不外乎聋生的社会适应性差。其中沟通与交往能力在聋生社会适应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重点研究聋生沟通与交往能力对聋生适应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聋生的沟通与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9.
黎娟 《广西教育》2014,(5):119-120
正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交往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然而,我国农村学生的交往能力普遍偏低,具体表现为不善于与人沟通、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性格内向等。提高农村学生的交往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不是单纯靠理论说教就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沟通交往能力是培智学校学生有效融入社会和共享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培养培智学校学生沟通交往能力可从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从学校教育、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等多个层面进行基于活动本位教学法的实践探索,形成全人关切与全程关注的沟通交往能力支持体系,有力保障和促进培智学校学生成为会学习、能交流、会自理、能自立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11.
沟通与交往课是《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新设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也是聋校新课程的一大亮点。该课程具有鲜明的聋生教育特点,旨在帮助聋生掌握多元的沟通与交往技能与方法,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本文从沟通与交往课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对聋校低年级沟通与交往课程的有效实施提出个人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PAC理论,视障少年横向沟通能力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非平行型交往、交叉型交往和隐匿型交往中出现的问题。视障少年横向沟通能力不足,主要是因为自我状态定位中A状态缺席、沟通中认同缺场与认知失序、自我状态转换中心态结构僵化与退行。根据PAC理论,社会工作者提升视障少年横向沟通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基于A-A沟通模式的心理赋能、基于PAC理论的场景化培训与情境模拟和基于PAC理论的实践重构。  相似文献   

13.
聋生沟通与交往能力的提升备受关注,湖南省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基于聋生身心发展状况,紧扣聋生需求,以“手语翻译”为切入点,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聋生沟通与交往能力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沟通与交往障碍,应用自行开发的“自主交往训练法”对两名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学生展开训练和研究。初步研究表明它能有效地缓解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促进沟通与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5.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沟通与交往(五年级上册)》充分考虑五年级聋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沟通交往需求,围绕聋生生活构建学习主题,在交往话题中体现核心价值观,系统安排交际功能、语言点、交往知识、交际技巧等内容,全面提升聋生沟通交往能力。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充分把握情境教学的特点,有意识地整合教材资源,同时鼓励聋生在实践中加强笔谈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一、《沟通与交往》课程设置及实施现状聋人的问题主要是一个沟通的问题。《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提出了《沟通与交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感觉训练、口语训练、手语训练、书面语训练及其他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的学习与训练,其主要目的在帮助聋生掌握多元的沟通交往技能与方式,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如何有效实施这门课程,各地聋校并没有有效和成熟的方式。"沟通与交往"课程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具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53):35-36
本文主要研究提高聋校四到六年级普通班聋生说写能力的问题。过去关于聋校四到六年级说写教学的研究并不充分。新课程改革后,聋校四到六年级设置了沟通与交往课,这门课的一些教学方法能提高聋生说写能力: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加强听说训练,培养聋生听、说的能力,聋生能学会聆听,学习说话技巧,逐渐增强口头语言思维能力和交往能力。在写的方面,沟通与交往课上可以帮助学生收集素材,进行片段写作练习,辅助语文进行文章写作。通过沟通与交往课的实施,学生养成先说后写的好习惯,在审题、选材、谋篇布局、表达情感、篇幅等方面有所提高。本文认为通过沟通与交往课的一些教学方法对提高聋生说话、写作能力有一定帮助,是有效提高聋生说写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懂得交往的规则、艺术,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童年时期是各种亲社会能力发展的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没有掌握与人交往必需的各种社会能力,必定会在以后处处碰壁,爸爸妈妈要把握好这个时机,全力培养一个善交往、受欢迎的宝宝。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交往过程中有虚实共存性、时空同步性以及内容多元性等特点,也有虚实共存性与德行至善困境、时空同步性与情感沟通困境以及内容多元性与文化传承困境,了解这些情况对改善大学生交往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类交往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沟通联系方式是语言交流,语言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交往能否顺畅自然,能否实现有效沟通,可见语言能力在人们生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语言能力是可以在后天借助如环境、教育、训练等外力逐渐形成并获得发展的。幼儿时期是语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应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培养,使其语言能力在启蒙阶段就有较好的基础,为将来成长之路所需的交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升做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