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未成年人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家庭,成长在社会,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既是学校的工作,又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义务。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应该努为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中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2.
建立家长教育队伍参与班级管理银川市第十五中学苗月仙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进行,而家庭与学校的紧密配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是学校教育无法代替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务必经常注意做...  相似文献   

3.
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对加强基础教育已普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然而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还未能达成统一,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手段、态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结合。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那么,孩子的成长,就根本不是只靠教学制度的约束、老师的教育管理和学生的自觉,作为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没有任何场所能够替代家庭,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乐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而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在课程改革中首先必须寻求的合作也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因为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学生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单纯的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初中学生的德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初中生成长的环境,分别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对初中生的成长施加教育影响。学校是初中生德育的主体,但学校教育又不是万能的。要做好初中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何谓教育?就其所达到的目的而言,古人认为贵在"养子使之作善",今人强调的则是成人成材.可见,古今家长、教者对孩子成长的期望都是一致的.就其过程而言,教育是需要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的一个互动过程,是一个需要家长、老师、学生相互配合完成的共同成长的事业.现代教育讲究教育的协同性,这一协同性虽然体现在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中,但是在孩子踏入社会之前的学龄期间,他们每日往返于家庭和学校,大部分的成长时间都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度过的,所以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一个巨大空间,尤应值得学校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李玉珍 《班主任》2000,(6):44-45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塑造人的灵魂的第一环节。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格局,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其中,家庭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只有学校、家庭形成整体的育人网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才能取得持久的成效。为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育功能,我们北京顺义一中采取了一整套措施,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人的一生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基本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素质,家庭的环境,都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是孩子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塑造高尚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人生关键的成长时期。  相似文献   

10.
刘志威 《海南教育》2014,(24):82-83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他们对人的成长有直接的影响。社会教育为人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形成教育合力的主导力量。如何让这三者发挥自身优势,形成教育合力,作为学校中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应发挥角色力量,让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相互沟通的桥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孩子从出生第一天起,直到长大成人,都在受着家庭的各种影响,可以说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因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薄弱,缺乏教育知识与教育理论的学习,能承担家庭教师这一责任的家长实在太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难管教,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不仅学校负有主要责任,家庭父母同样负有重要责任。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才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真正有用的人才。可是,当今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认识上产生了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即学校。所以,如何更好地发挥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构建和谐的家校沟通网络,以此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对于每所学校来说都应该成为重要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私人领域,学校是公共机构,这就决定了它们是青少年成长的两种不同的环境,前者是自发性的较为自然的环境,后者是有计划地建构的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环境,由于家庭与学校的性质与结构不同,它们在教育环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教育者的水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途径以及教育过程都有区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分析了家庭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当前家庭在教育中存在的错误观念与作为,呼吁家庭改变教育角色,以积极的参与者角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联合促成孩子的健康发展和成长,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重视家园衔接工作阎芳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儿童的主要教育者,担负着重大责任。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目前,人们更多地关注着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小学与中学的衔接,而忽略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  相似文献   

17.
关于提高家长家教水平的探索山东胶南市塔山中心中学陈立林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密切配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天然教师,父母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优化家庭教育是保证学生健康成...  相似文献   

18.
仇兰云 《成才之路》2011,(26):70-71
当代的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作为家庭未来唯一的希望,家长自然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问题放在了首要位置。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互相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家庭、学校成了学生活动的两个主要的场所。一方面,作为家长,很想知道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另一方面,教师也很想知道学生在家的某些情况。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思想的成熟,家长对学校与家庭的关系逐渐重视起来。在现代教育理论中,学校在人一生中起到极大作用,就平均一个人接受二十年教育来算,一个人的人生有将近五分之一的时间需要与学校朝夕相处,且接受教育的时间段正处于人们三观树立的青少年时期。学校对其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家庭是影响人们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与学校两者都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深远,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接触时需注意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以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均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不可忽视的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要紧密结合。只有把各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起来,教育才能巩固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