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教育途径以外,家庭、社区、社会环境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源于家庭与社会,因此靠学校教育单方面力量很难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建立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大系统。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看是否能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尤其是家庭,因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吴秀标 《辅导员》2010,(10):27-28
离异家庭学生的生活环境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要想使离异家庭学生同完整家庭学生一样得到健康发展,最关键的是需要家庭温暖、学校教育、社会保障的密切配合。笔者现从学校教育层面来探讨离异家庭学生心理情绪变异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学校和家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重视家庭对学生教育,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一、教育子女是家庭的基本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5.
仇兰云 《成才之路》2011,(26):70-71
当代的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作为家庭未来唯一的希望,家长自然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问题放在了首要位置。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互相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家庭、学校成了学生活动的两个主要的场所。一方面,作为家长,很想知道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另一方面,教师也很想知道学生在家的某些情况。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教育永远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种多边的、互动的社会活动。比如家庭、学校、社会相互之间的联系,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而学校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这一课堂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就是社会的因素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学习文化,还要学会接触社会、探索真理。很多的生活百态其实都是在社会中才能够完完全全地体现出来的。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没有谁能代替谁,也没有谁是可以缺少的,如何能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务必要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一种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我们深深感到,学校单一的教育收效甚微,应加大学生与家长和社会的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力度。作为学校教育者的我们要想我们的教育有效,必须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那么在我们现有条件下,如何将他们融合到一起,是我们班主任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校、社会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基本环境,三者之间始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主体、内容、方式方法上各有优势,只有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和谐一致的时候,学生的品德发展才是顺利和健康的。  相似文献   

9.
顾建霞 《教师》2008,(20):28-28
体育教育可以分为学校体育教育、家庭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教育等。面对21世纪的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体育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活动是体育课程的延伸,要加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体育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教育学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配合。良好的家校沟通可以加固家庭、学校之间的桥梁,缩短教师和家长的距离,拉紧教师、学生、家长间的关系,促进学校与家庭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成才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95):10-12
在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作为教育的三大主体,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虽然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承担着开展教育的重要职责,但不是所有教育的主要途径,与学校教育相关联的学生的家庭以及学生所在的社会,扮演的角色同样重要。因此,要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协同育人,构建三方一体的教育模式。换句话说,学校教育要拓宽教育途径,逐渐将家庭、社会有机地协调起来,注重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统一的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郭建山 《学周刊C版》2019,(3):163-164
责任教育是当代中学生必不可缺的教育,是当代中学生教育的必然要求,它要求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教育和学生自我努力,让学生自觉地负责任,担责任,尽责任。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涉及学校、社会、家庭的方方面面,是全方位的。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不再以课堂教育为单一的教育模式。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深度和广度的,是无时不在,无所不存的。只有家庭与学校携起手来,共同教育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4.
学生有厌学情绪是学校中的一种现象、家庭中的一道难题,从教师、学生自身以及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法、师生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几点改变学生厌学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教育不仅仅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教育要出成效,必须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只有让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可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以及校园周边环境,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始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在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上各有优势,但也有共同之处,如果将学  相似文献   

16.
学校与家庭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至关重要的两个场所。互相交流、互相研讨学生的教育问题,是教师与家长的共同任务,同时也是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素质不可或缺的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指出:要想形成适应21世纪要求的学习,教育体制应不同于目前的模式,可能其最重要的方面将是社会更多地参与学校和学校更多地参与社会。因此,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制度,不受时空的局限,使教育真正成为整个社会、全民的事业。学校与家庭有效地进行沟通,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应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优势。要强化学校德育教育主阵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优化家庭和社会育人环境,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发挥多渠道教育网络化的整体效应,保证整个教育目标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8.
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质量是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学生能否转化为抗逆学生的核心要素,二者如何发挥联合作用值得探究。文章使用方差分析、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东部某省不同阶层家庭小学生在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质量方面的获取差异和回报差异。研究发现,学生的家庭社会资本和就读学校质量存在显著的阶层分割;家庭社会资本的增加、就读学校质量的提高不仅正向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助于缩小不同阶层家庭学生的成绩差距,而且二者还表现出资源替代关系。因此,文章提出弱势阶层家庭的教育投资重点应该在家庭社会资本的积累上,同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需要努力缩小区域间和学校间在师资质量、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差距,使得处境不利学生有机会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以补偿其家庭资本的匮乏,增加其成为抗逆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学生出走这一社会现象,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本人四方面阐述了学生出走的原因,并站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角度提出了预防学生出走的各类建议和措施,号召社会、家庭、学校要形成一种教育合力,确保从根本上预防学生出走。  相似文献   

20.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社会都会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应结合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由于学生较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学校教育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