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教育工作是科学,也是艺术。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而又卓有 才干现建设四化的实用型人才,它关系到我国的希望与未来,这是社会赋于教师的历史 重任。 教书与育人是教师教育工作的两大任务。教书是指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及发展智能 等;育人是指培育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坚定的事业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健康的身心 状态等。总之,使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既要教 学生如何工作,又要教学生如何做人,通过教书来育人,通过育人来提高教书效果,两 者必须紧密结合,不能孤立进行。在教育过程中,教书与育人是统一的,是个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2.
教书育人,既教书又育人。教书指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育人,指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能力、纪律等方面的教育。教书育人是个综合体,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育人是由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教书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教书”和“育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教书是为了育人,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又必须依靠教书。化学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知识教学方面和思想教育方面。两个方面的主导作用贯串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化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正如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中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种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  相似文献   

4.
育人教书     
教书育人,我们历来把它看成教育的两个方面,也可以说是教育的两个目标。简单地说,教书即教学,育人即教育,前者指知识智力、文化学习,后者指品德培养、做人。我们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一提教育就想到教书育人,清楚地意识到两个不同的层次和目标。但是,我们一直没有进入方法论层次,来审视这个古老的教育命题的另一层含义,把育人看作教书的根本方法,简言之,育人教书。育人教书的实质,就是改变以前灌输给学生知识,让学  相似文献   

5.
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以学生为本的,就是以人为本.教学也好,育人也好,其实质都是两个字"育人".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办好高校的关键,是培养大学生全面成才的主要途径.但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书是为了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赫尔巴特说得好:"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工作面临的是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但是部分教师却将工作的重心偏移到"教书"上,而忽略了"育人",导致现在很多孩子德育方面的缺失。本文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爱"萦绕学生;尊重学生,让"爱"滋润学生的心田;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感受"爱",从这三个方面,对班主任工作怎样用"爱"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从而强化高中生的德育管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学校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思想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转变以前的"先教书再育人"为现在的"先育人再教书",并把德育渗透到各科教育教学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达到知、情、意、行的共同发展和相互统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论述了在中学学校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教育之根本,对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学会做人,而后者则是教育的根本落脚点。中学德育工作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更要会育人。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巩固的关键阶段,班主任在德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所谓教书,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育人,就是教学  相似文献   

9.
高校“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增强“两课”实效性,教书与育人并举是关键。其中,教书是智育,是知识教育;育人是德育,是思想教育。“两课”教学中,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就是要把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融于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教书和育人是密不可分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必须正确理解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全面完成教师的任务与职责。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重“教书”而轻“育人”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教学实践中育人功能缺失的原因主要有:教书与育人关系的误读,奖励与惩罚的滥用,教师角色期待难以有效整合。对此,正确认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发展教师个人教育哲学,提高以育人为价值导向的教学能力是实现教学中育人功能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施华 《中国德育》2010,(9):38-39
学科德育是指各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德育,它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的具体反映。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然而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学科德育仍是薄弱环节。上海市二期化学课改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和重要使命。教书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育人则是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教书容易做到,而育人较难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育人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教师要充分发挥该学科的德育价值,承担起德育的大任。  相似文献   

13.
严杰夫 《中国德育》2005,(3):66-69,12
近年来,我校抓住教育改革契机,建立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体系,努力探索“立足学科教学,着眼学生学生和身心健康双向成长”的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学科德育新路,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大学教育中专业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这种人为的分割客观上造成了德育低效。本文从教师本身,学校管理以及学生带来的挑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指出专业教师应该以自己的行动落实教书育人,实现教育合力的最大化,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以为,教育最为通俗的理解就应该是"教书育人"。分而解之,教书,其"书"应该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课程、学科、教材,所谓"教书"就是要教会学生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和"学科素养"等。"育人"呢,其"人',应该是指素质全面、有综合素养的"人",这里可能更多关注的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育人"则应该重在人的精神、心灵、个性、品质方面的培育和培养、提升和发展。在学校对于学生的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整体的行为,"教书"就是为了‘育人","育人"必须通过"教书"来实现。但是"育人"与"教书"又不完全是一回事,由此就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育人"究竟  相似文献   

16.
"德育为先"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而语文课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主要有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自然保护、保卫和平、反对战争等。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渗透德育内容,体现教书先育人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处理好德育与语文的关系,潜移默化地教育,必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探究德育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可在阅读中渗透德育,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在语文活动中渗透德育,让语文课堂与道德品质培养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有人认为德育是班主任、学生工作干部的事、科任老师只管教书,这种看法是职责不明,不懂得学校工作特点的反映。教师不仅是传播知识的使者,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成为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人;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必须教书,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专业科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结合药化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药化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药化专业课教学中德育的一些职能作一初步探讨。德育的根本任务就…  相似文献   

19.
教书育人是学校肩负的重任。只有将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合二为一,才是成功的教育。多年以来,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结合学校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郑志慧 《考试周刊》2008,(52):32-33
文道结合意味着教学担负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与其它学科相比教书与育人在语文教学中显得更具体,更直接,更有可操作性。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处理的过程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把思想品德教育科学地安排到语言文字训练中,从而提高德育渗透强度,使学生达到既成才又成人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