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90):11-12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之一,它寄寓着诗人的情感操守与人生理想。总体来说,山水田园诗的情感境界,从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四重:第一重境界是合情,美丽的自然山水与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契合了诗人主体的情感需求;第二重境界是寄情,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操守寄托于自然山水与田园生活;第三重境界是同情,诗人的情感理想与自然山水同化;第四重境界是无情,诗人在山水田园中悟到自然之道与生活之道,无所谓情、无所谓景,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山水田园诗是传统诗歌中的重要诗类,在各个学段、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多有涉及.对语文教学而言,教好、教懂山水田园诗,不仅有着应试选拔的眼前之需,更有籍此涵养性情、养成人格的文化之用.诗中对于"山水田园"的细致描绘是山水田园诗于名于实得以存身的根基所在.山水之形、田园之境,承担着描摹独特自然景象、反映别样生活情境的现实效用,同时又承载着涵咏诗人复杂情绪、寄托作者内心情志的写作目的.山水田园诗是复杂的,其复杂在于"山水田园"技术呈现的种种可能,以及此中深隐着的意义取向之差异.只有明确"山水田园"呈现可能,理清其中的写作意义取向,具体山水田园诗作的理解才有可能,由此生发的文化浸润、人的养成等教育诉求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常建、韦应物、柳宗元等,我们学过的有《鹿柴》《春晓》《宿建德江》《江雪》等,作品中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他们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  相似文献   

4.
王维后期山水田园诗诗境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运用了诗歌、绘画、音乐等全部艺术手段来创作山水田园诗,把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引向了一个新的境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特点是“诗中有画”。这一点,前人有透辟的论析。苏武云;“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活之画,画中有待。”这是千古名断。王继还常常以动静相生的手法造成诗境;空寂中有流动。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这是一幅秋山落照图。“空山”,“深林”,林下“青苔”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寂静无声、色调冷暗的图画;但诗人给这幅画面着意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诗经》、《楚辞》中所表现出来的山水审美意识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可以发现:《诗经》多以山水量物作比兴这背景材料,景真实而语简朴;《楚辞》比兴的背景材料更为丰富,景多虚而词尚丽。《诗经》多以“水”象征绵绵愁绪和渲染情绪与气氛,情景交融较少;《楚辞》山水景物描写多呈感伤性色彩,且每每以自然山水历程之艰险象征入世道路之艰难,情景交融甚多。《诗经》山水审美意识经历了一个由敬畏山水自然之神到以山水为比兴材料及愉悦对象的变化过程;《楚辞》的山水审美意识更强了,山水审美的自觉性更高了,诗歌艺术境界更宽了,为迎接山水诗时代的到来提供了较为丰富而宝贵的创用经验。  相似文献   

6.
张养浩是元代颇有代表性的散曲作家,他的怀古咏史,忧国忧民之作雄视曲界,歌吟田园山水的曲作也不乏杰作精品,但较少被关注,本试从写景艺术的角度探讨其成就,展示其独到的审美情趣及深邃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元好问蔚为金代文学大宗,不独诗文独步当世,其词也是词史上继往开来的集大成之作。元好问词作的题材非常丰富,咏怀,丧乱,咏物,山水,田园,爱情。闺情,仙家道语,无不在其如椽大笔之下得到灵动的体现。本文拟对其山水词进行初步的探索,并着重从内容、形式技巧,艺术风格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就有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写作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创作的鼻祖。自此,山水田园便成了诗人们经常表现的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就有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写作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创作的鼻祖。自此,山水田园便成了诗人们经常表现的题材。盛唐时代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  相似文献   

10.
在灿烂的盛唐诗坛上,涌现出一个以清淡为其总体风格的诗歌流派——山水田园诗派。这一诗派的诗人们致力于山水田园题材,在对幽清宁静的自然美的歌唱中,展示创作主体真实的心灵世界。他们以清淡之语,写清淡之景,表达清淡之情。王维曰:“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青溪》),  相似文献   

11.
<正>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发表了潘裕民同志的《绘画美·音响美·静态美——王孟诗派山水田园诗艺术美浅探》(以下简称《浅探》)一文,该文以王维诗为主,对王孟派的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进行了探讨,作者分析问题思路较宽,有些地方虽明显存在讲义味而冲淡了学术性,但若不考虑王诗艺术美特殊内涵,就文章本身来谈文章,它也是一篇有个人见解的文章。然而,由于作者研究方法存在失误,使文章内容暴露出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这里,笔者拟仅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内涵与潘裕  相似文献   

12.
孟浩然偏爱舟行,一生多次出游,“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经七里滩》)故其山水诗多写水上、水边之景,清旷淡远、自然高妙,由于心志淡泊,诗艺高超,充分提炼语言、净化语言,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比起盛唐其他诗人更显得明净单纯、晶莹剔透。孟浩然一生仰慕陶渊明,他的山水田园诗也深受陶渊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维是中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王维的诗歌随其思想的变化而显现不同的风貌。前期思想较为积极,具有比较强烈的积极用世的精神。其诗歌显示出豪壮、雄阔的风格,气势充沛,内容广泛。但随着人生际遇的变化,王维在由壮年向老年过渡时期,其思想从积极用世向消极遁世转化,追慕隐逸恬静,皈依佛教。“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晚年长斋,不衣文采”。(《旧唐书》)自感“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早秋山中作》),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时的诗歌创作转向山石林泉。大量诗歌描写自己幽栖生活及山水田园景物。以自然景物…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王维把诗、画两种艺术巧妙地渗透融合,形成了以形象见长的独特诗风。读他的山水田园诗,如火山水之间,又如欣赏丹青妙手的刻意佳作,无怪乎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法之画,面中有诗。”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一、构图美王维描绘自然景物精确而生动,新奇而自然。如他的《使至塞上》,其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人一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塞外空旷而壮丽的自然景象,构成了一幅天高地阔的沙漠夕照图。又如(山居秋瞑),严然是一幅山水人物画:初秋的傍晚,山雨初…  相似文献   

15.
刘昚虚与山水田园诗派的中坚人物孟浩然,及王昌龄、诸禅僧交往颇深;其山水田园诗在立意、技法、风格上均与王孟诗派山水田园诗的典型特征相近,所以刘昚虚应当属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其山水田园诗以“深厚”的诗境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6.
在词的发展史上,乾嘉时期杨夔生的山水词值得关注。就杨氏词作的审美意境而言,其笔下的吴越山水词多呈现清丽之境,也兼有凄清之态;而描写西北风光的山水词则显示出雄奇之境。杨氏词境多融合着或浓或淡的愁绪,这与其一生羁旅经历和特定心境有关,也和他词作中的意象选择有直接关系,最终形成其词境的个性特征。杨夔生的山水词,包括其田园词,尚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7.
储光羲的诗作从《全唐诗》存诗来看,现存四卷,共二百二十七首,其中田园山水诗作有一百四十三首,占到全部诗作的65%左右。这65%的田园山水诗作,代表了储光羲的主要成就,对后世山水田园诗歌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传统山水田园文学是一种专属于文人阶层的文学,以隐逸、避世的思想为基调,因而在现代社会现实主义提倡者的眼中,一向是没有价值的。然而美本身便有其存在价值,从山水田园文学中所发掘的丰富自然美,是值得探讨与推广的。现今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相当疏离,而山水田园文学所反映的古代中国文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审美文化,都能为现代人提供一个省思的参考与借鉴,从这方面看具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孟浩然(公元689—740)、韦应物(公元737—792)分别是盛、中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后人常把他们并称为“韦孟”,又把他们与王维、柳宗元合称为“王孟韦柳”。孟浩然被认为是继陶渊明之后,大力写作田园、隐逸题材,并将之与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行旅题材结合起来,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风气之先者。而韦应物在格律盛行,  相似文献   

20.
孟浩然作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创作了大量以田园隐逸与山水行旅相结合的诗歌。他的大部分诗歌语言质朴,意象疏简,意境清远,富有清淡之美,这与其长期的隐居生活和隐逸情怀不无关系。也正是孟浩然这种人生经历及其对高尚情操的追求,成就了其山水田园诗歌所独具的清淡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