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美妮 《科技风》2022,(25):115-117
新工科建设是在“卓越计划”的基础之上提出的,持续性推进学科建设和工程教育改革。鉴于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和培养目标,以及“工程测量学”在国家地理信息测绘中占据重要的基础地位,本文以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测量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课程特点和应用领域出发,对该课程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该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工程思维的培养、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提高测量专业的学生质量,满足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2.
刘洁  聂立波 《科技风》2022,(7):46-48
新工科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工科背景下,现有的培养模式难以实现新工科背景下的培养目标,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文章以湖南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分析目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生源质量、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及教学体系、导师制培养等方面探索其培养模式,期待进一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加快培养新兴领域高层次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覃建波  韦丽兰 《科技风》2023,(17):134-136
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人才的视角出发,在“新工科”这一时代背景下,本文根据当前电气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改善传统教学模式、虚拟实验室建设、共建实践基地及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新工科背景下的电气类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力图为地方高校在新工科背景下的电气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28)
本文从"建设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新工科建设发展的背景,分析了该课程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课程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载体、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维度提出教学改革措施。针对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合理化建议。旨在推动信息化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发展和应用,培养适应新工科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0,(7)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在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工科"人才,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融入"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创新性的应用型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工科建设对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教育观念落后、与产业需求脱节和工程实践匮乏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注重培养综合素质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的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俞亚东 《知识窗》2023,(11):117-119
在发展新经济、新产业的背景下,国家对工科新型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新工科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工科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对高校工科专业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文章运用“启发思辨”教学思想,在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的生物医学工程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课堂辩论教学,介绍如何选择和设计辩题,如何在课前、课中组织学生深度融入课堂辩论教学,以及如何课后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课堂辩论教学。  相似文献   

8.
杜守航 《科技风》2023,(14):102-104
新工科建设是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路径。随着测绘前沿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测量学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测绘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新工科建设及信息化测绘背景下,当前测量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设计测量学教学改革方案,以切实培养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9.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是机械设计和近机类课程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成为新工科建设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该课程知识难点多、综合性强的特点,并从学习方法培养、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能力培养三方面探讨了具体的改进措施,旨在改进学生固有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工程运用能力,紧密结合专业发展要求,确保教学工作能够满足新工科发展要求并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对工科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文章针对《通信电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科技革命背景下提出的新工科建设,成为我国追赶并引领世界工程教育的一项改革举措,其中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质量的要求对传统工科专业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系统性地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包含了各门学科的培养目的及有效的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只有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目标才能通过这个桥梁来实现。首先课程建设可依托行业背景,增强理论专业知识的综合性,构建以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创新活动平台,加强产学研建设平台;其次还应该开设人文、科技素养课程以引导科技服务于社会发展;最后建立多层次的评价机制,加强毕业生质量跟踪与反馈机制建设,以满足未来工程发展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10)
智能制造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大趋势。本文就"智能制造"背景下新工科人才的跨学科培养方法的探索与研究,分析了跨学科协同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必要性以及国内外工科人才教育现状,探讨了新工科人才的跨学科协同培养方法,重点结合"任务驱动(项目+竞赛)"的培养模式,将培养"机械+"交叉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作为最终目标,逐渐形成机械与材料工程、机械与管理工程等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素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业态、新模式的"轮机新工科"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机遇期。该文着眼于轮机工程专业船舶电气类课程教育现存的弊端,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通过合理修订培养方案、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采用混合式实践教学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我国航海教育的整体水平,为国家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工科的研究和实践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与研究前沿,"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以提高地方高校人才质量为目标,研究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突出工程创新理念,构建了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及创新创业课程实施路径与方法。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发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双  袁威 《科教文汇》2020,(14):66-67
新工科背景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理念,指明了新方向。为充分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突出工程实践意识,把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渗透到课程教学全过程,文章以工程图学课程为例,以学科体系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并实践如何更加合理地将爱国主义、工匠精神、敬业奉献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程图学的教学,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16.
罗茂松 《科技风》2023,(35):120-122
新工科背景下,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模拟电子技术作为工科电子电气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课程建设中,引入雨课堂教辅软件、Multisim仿真软件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同时辅之以课外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将模电的理论知识点与实际电子线路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效果,促进了对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应重点培养适宜于地区发展需要的人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课程改革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地方应用型高校计算机实验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师通过引入分层教学法和虚拟仿真技术对计算机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实验类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内江科技》2019,(11):111-112
从国家和社会需求出发,以适应新时代下新的经济模式对新技术人才需要为基础,并以我国工科教育规模之庞大为事实,指出"新工科"教育理念的发展内涵,具体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转型升级需遵循的原则,并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方案"、"课程优化"、"课程内容和内涵"、"教学方法和手段"四个方面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举措,旨在为相关院校在新工科背景下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内江科技》2019,(11):77-79
"新工科"建设目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工科"建设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标准,使我国高等教育要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得工程教育体系。这就对培养方案、课程、教师、学生的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西安理工大学及其信息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传统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提出了工程能力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分析了高校课程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课程国际化的一些可行方法:分析了高校教师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教师国际化以及高校学生国际化的方案举措。  相似文献   

20.
张威  胡晓宏 《科技风》2022,(10):101-103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面临的具体问题,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分析了课程教学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的教学理念,并详细介绍了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课程考核等环节的实施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