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家治理中对建立现代化财政制度的现实需要,结合新《预算法》的要求,以建立公开、透明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为切入点,分析广东省财政信息公开内容、制度、模式、考评及途径的体制机制改革。制订地方财政透明度治理机制总体框架,改革地方政府预算管理体系,构建地方财政透明度治理机制评价指标等,能真正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支柱作用,最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透明度原则是WTO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对于维护和促进WTO成员之间正常贸易关系以及实现WTO自身的法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分析了WTO体制下透明义务及相关程序的特点,特别是中国入世议定书及工作组报告中所规定的中国政府承担的透明义务及相关程序的特点。作者认为,中国政府在透明度方面所作的承诺对WTO透明度制度建设做出了贡献,是对WTO透明度原则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治理的一种新范式:以提升透明度为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升办学透明度为核心,进而实现高校透明治理的范式建构具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新范式的建构依附于社会公众一项重要权利的实现--对高校办学信息的获取权.我国高校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公开都相对匮乏,信息公开机制也缺乏规范性.为增强高校治理的透明度,高校应当提升财务信息的公开度、增强智力资本报告的自觉性和实现信息公开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员工持股计划已经成为我国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机制,但员工持股计划对信息透明度的影响却存有争议,更分散的股权分配可能使员工成为企业内部的“监管者”,进而增加企业信息透明度.但随着员工成为中小股东,员工就会因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成为企业的“合谋者”,从而降低企业信息透明度.以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员工持股与企业信息透明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子样本回归”的进一步检验发现,在员工持股计划资金不含杠杆(借款)和长周期员工持股计划中,员工持股和企业信息透明度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基于研究结果,员工持股计划更倾向于帮助员工成为企业的“监管者”而非“合谋者”,进而正向推动信息透明化,增强财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郝君超  张瑜  朱美静 《考试周刊》2009,(30):235-236
在行政管理的实践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逐渐完善,信息透明度逐步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官僚作风严重,信息公开主体责任不够明确.缺乏法律约束和有效监管机制与奖惩制度等问题。本文在公共治理理论的视角下。从理论和现实层面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所有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更加关注公司对于盈余信息的披露,盈余透明度是最直接反映公司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指标,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基于2014—2020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盈余透明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中介与调节效应。研究表明:第一,盈余透明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第二,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在“盈余透明度—企业绩效”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第三,年报问询函可以调节“盈余透明度—企业绩效”关系,且这种调节作用具有所有权层面和地域层面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和中东部地区企业。研究对提升企业盈余透明度、企业绩效,健全资本市场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司透明度主要因两方面因素的相互牵制而内在决定:(1)控制人基于公司发展战略、公司特征、经营状况及其利益驱动而权衡的最优信息披露策略;(2)制度规则、公司治理结构以及第三方中介机构等对控制人的最优信息披露策略的执行的影响能力。以建立公司透明度决定机制理论框架为基础,实证分析表明,财务状况、控制人动机及公司环境和特质是中国日前上市公司透明度的主要决定方面,违规法律成本不是抑制中国上市公司低质量信息披露的有效因素,公司治理的作用也很有限。  相似文献   

8.
张艳杰 《学周刊C版》2014,(12):104-104
鉴于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创造力的弊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新的“动手探究与自主建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最近发展区引导和小组合作,具体包含“做中学”“玩中学”等具体做法.运用这种模式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信息公开是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活动服务作用,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的信息公开包含行政制度、党务管理、财务管理、监督工作、招标投标等具体行政环节的公开。它不仅包含对科学基金核心业务信息结果的公开与透明,还强调信息产生过程的公开透明。本文总结了科学基金信息公开工作情况和经验,并提出进一步推动信息公开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国家审计、国家治理以及公共财政透明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可以通过强化审计独立性,拓展财政审计领域,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以及追踪问责制度等路径向公众提供完整、可靠的国家公共财政信息,推动公共财政透明,促进国家治理实现"善治"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地方治理体制与制度的强势建构带来行政权力向上集中和治理压力向下聚集,促使乡镇政权通过嵌入性组织建构下的半正式组织设计、半正式制度安排及帮包制机制实践等,形塑起新时期的乡村“半正式行政”治理模式。这种“半正式行政”不同于黄宗智的概括,具有自身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机理。从实践后果看,它虽有助于弥合行政与自治之间的张力,但也易带来行政制度吸纳自治制度与自治事务涌入行政渠道的“行政吸纳自治”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在规章与文件中重新明确半正式组织的政策指导、行政监督、服务协助与配合治理等职能。新时期乡村“半正式行政”考察,是对传统“半正式行政”研究的理论拓展,也是对基层治理组织、制度与机制研究的丰富。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与乡村是分别建构不同的治理体制,还是建构合一的治理体制,主要取决于两个社会单元的社会特性及其关系模式。从城乡二元治理体制向城乡一体治理体制转变是今后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总趋向。但是,对特大城市近郊农业型乡镇而言,最关键的是从单向行政管理型行政体系向公共服务型行政体系的转型。新公共管理理论“市场化导向”和新公共服务理论“政府责任的回归”都存在着理论解说和实践运行上的缺陷,市场导向抑或政府责任的单向强化都无助于推进乡镇行政体制改革。从理论建构的角度来讲,新公共服务理论在回归政府责任的同时也不可能完全抛弃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市场因子。  相似文献   

13.
媒介逻辑与政治逻辑高度交织的政治媒介化,使得“以传播为中心”的媒介逻辑正上升为建构社会现实的存在,孕育着新的治理体系。媒介化治理不同于媒介治理、信息治理、舆论治理和技术治理,而是蕴含了独特的价值和实践体系,推动治理模式的结构性再造和范式变迁。媒介化治理的价值内涵表现为媒介理念与治理观念共通的媒介化、治理工具与治理场景互嵌的媒介化、治理结构与治理效能共融的媒介化,从而在价值转向上体现出治理主体与治理客体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媒介化治理强调“治”与“理”融合,植根于中国治理情境,通过发掘以“非对称治理结构”为前提、网络问政参政的“新群众路线”为价值取向、智能化技术运用为手段的媒介化治理本土资源,构建我国新型现代化治理体系,丰富治理理论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4.
高职“双高计划”建设的主要抓手是高端产教融合集成化实践平台。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是学校公有资本与企业非公有资本合作共建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形成“1+N”共生体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共享工厂体制架构使内部治理的权力规则具有跨界性、多元性、关系性和契约性特点。要抓住“1+N”校企合作的问题因素和治理核心要素,以校企合作共同利益与价值共识为基点,按整体性制度创新“确定元制度→决定基本原则性制度→派生具体操作性制度→生成其他新制度”的基本思路,寻求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模式的新制度生成,促进共享工厂的集成共享与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教与学的基本矛盾似乎凸显在认知方面;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与学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教学要求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存在着差距,即“可接受性”;教学要求与学生具体需要之间存在距离,即“接受性”。然而,人们似乎忽视了存在于“可接受性”与“接受性”之间的距离,它凸现出以情感交流为文化背景的教与学的目的形态——对知识或信息的“新陈代谢”,它在客观上将教与学的基本矛盾统一到教育的根本目的上来,使人们容易抖落传统的理论尘埃,回到自己的时代和实践轨迹上来。对这种目的形态的研究将引导我们走出传统,创新出服务于现代教学的思维模式,具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轻罪化立法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刑事犯罪结构的重大变化,结合轻罪特殊属性展开出罪机制建构是适应犯罪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以应然价值为导向寻求轻罪出罪的立法建构固然重要,但尊重现实从既有规范制度展开探索则更为关键。因此,必须正视当前轻罪化立法格局已然形成,司法重刑主义倾向并未得到有效转变的轻罪刑事治理客观现实,理性认识到推进轻罪出罪机制建构的政策逻辑、实践逻辑以及内在理论逻辑。基于此,在轻罪治理理念上需以消极主义司法消解积极主义立法的客观隐患,实现以出罪思维优位于入罪思维的现实转变;在实体规范上应激活既有规范出罪功能,以罪量要素的目的性解释为关键,强化“但书”及免予刑事处罚等规则在轻罪治理中出罪出刑作用的发挥;在程序规范上,应以既有制度改革为契机,深度挖掘酌定不起诉等制度内在独立的出罪价值。  相似文献   

17.
算法推荐具有收集、筛选、推送信息和记录的“权力”,具有技术属性,同时因智能传播时代下算法决策取代了人工决策,算法推荐技术又充当着传统媒介中的人工价值判断角色,具备了价值负荷属性。算法推荐的双重属性不仅形成信息茧房及衍生回音室效应,加剧社会价值观的分化,且催生了圈层区隔,导致群体极化滋生和信息操纵风险蔓延,扰乱网络信息的生态场域。摆脱算法推荐在智能传播时代的负面效应,必须构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算法推荐模式:智能媒体平台应强化社会责任,加强算法的“自我规制”;政府需加强算法监管,形成算法安全治理格局;用户应享有算法解释权,塑造“算法协治者”形象。  相似文献   

18.
作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划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的履行,影响到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高。基于经济视角的传统分税理论对政府间税收划分的考察忽视了现代国家治理参与主体的多元性,难以在中国政府间税收划分的实践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指导作用。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中国目前的政府间税收划分模式忽视了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导致了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和债务规模的扩张,制约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地方政府负责程度的提高,使转移支付结构的调整面临较大阻力。中国政府间税收划分模式的改进应在明确地方税和政府间转移支付关系的基础上,遵循政府间税收划分与支出职责相匹配的原则,用税率分享制替代收入分成办法,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保证地方政府的负责程度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辖区居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税收遵从水平,从而改善国家治理的透明性、负责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国家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它体现着国家对基层治理的意志,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便是这一意志的重要体现。共同性关系联结是共同体的本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基本问题是公共性治理关系的建构。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结构性要素,通过宣传、动员、培育、整合、吸纳、服务等机制对共同治理的价值、主体、组织、资源、制度等治理要素进行集成,生成了把多元主体联结起来的治理关系,促进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党组织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本质是以治理要素的聚合重塑社会关系、生成治理关系,进而构建社会治理有机体的过程。集成式联结为我们从关系角度认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模式提供了一种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下,综观30多年来城市基层治理观念、思维和工具的变迁,基于城市基层治理制度设计及其演化的重要维度,挖掘基层治理依循的价值理念、体制机制及其形成、发展的内生逻辑,以展现我国城市基层治理改革、前行的驱动力、价值基础与制度选择。从我国城市基层治理转型以获得治理适应性能力为切口,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治理价值系统,凸显城市基层治理人民性、公共性等核心价值取向,建构独具特色的中国城市基层治理制度形式。党的引领、多元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本质,是我国城市基层治理实践发展中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