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阶段是人之初始,一切都正是打基础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教育时机,会使孩子终生受益。教育实践表明,3到6岁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幼儿园教育担负着重要责任,应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来给予儿童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因此,在幼儿时期,教师应该着重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教育,在小班就要开始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作者从幼儿园和家庭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周辉 《学苑教育》2021,(9):69-70
幼儿时期是人格陶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幼儿习惯养成尤其如此。基于此,本文就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探讨,从生活细节、纪律约束、家校合作三个视角展开思索,以期能抓住幼儿阶段这一重要时期,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帮助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使其一生获益。  相似文献   

4.
人格即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语言特征的总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结合家庭、幼儿园、社会形成的教育合力,共同努力:家长树立榜样,教师正规引导,幼儿园加强管理。使幼儿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贯彻始终,在幼儿时期就为孩子形成健康人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杜长娥 《山东教育》2003,(12):24-25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小学从行为习惯入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更应该注重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因为有关研究表明,3~12岁是儿童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孩子认识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长技能的愿望强烈,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训练,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反之,如果不注意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将会贻害终生。那么如何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笔者结合本人主持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相似文献   

6.
<正>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本文着重分析影响卫生习惯养成的几个要素,探索适应幼儿特点的教育方式,提出对策,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一、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对小班幼儿成长的影响小班是幼儿卫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学好则受益终生。笔者认为,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幼儿影响巨大。1.可以保证身体健康。小班幼儿体质较弱。良好的卫生习惯能使幼儿隔离病菌,保证健康,更利于培养幼儿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人生的幼儿时期是人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奠基阶段,是不良习惯得以纠正和克服的有利时期,是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培养教育的最佳时期。本文通过分析幼儿行为习惯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其身心健康、知识获得、能力发展、品德培养、个性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丹东市5—6岁在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情况的抽样调查发现,幼儿在生活卫生习惯、礼仪习惯及学习习惯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家园合作教育训练,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幼儿阶段是培养、发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对幼儿未来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应善于在学习活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真正关注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各个层面入手,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培养策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为其各种能力的发展提供积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幼儿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幼儿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可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对于其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借助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的力量,确保其养成教育的连贯性、延续性。基于此,文章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谓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的习惯会影响他的一生。而幼儿时期刚好是一个人养成习惯最关键的时期,因为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初始阶段,很多的启蒙知识都是在这一阶段习得的。在这一阶段孩子接受着新事物,好奇地想要知道世界的奥妙之处。所以,孩子在这一阶段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们一定要注重在这一阶段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刘志敏 《考试周刊》2013,(88):186-186
一个人在幼儿时期所受教育养成的习惯极其重要,其将对人的一生成就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此时幼儿未受到良好教育。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则可能会导致其一生失败.留下一生的遗憾。本文主要以幼儿教育为出发点.探讨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幼儿时期是孩子对于社会认知的早期阶段,是培养一个人社会处世与人际交往的早期阶段,对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时期创造良好的礼仪行为环境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途径多种多样,本文从幼儿游戏活动的角度探讨文明礼仪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应用与渗透。  相似文献   

15.
张文  沙维 《辅导员》2012,(27):19-20
一、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对家长们而言,孩子是全家的希望,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爸爸妈妈们就在考虑怎样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如何让孩子将来"出人头地"或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尤其在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不从小培养孩子,将来就有可能后悔莫及。所以,幼儿时期,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最重要。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  相似文献   

16.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而培养健全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王小翠 《学周刊C版》2014,(7):221-221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确保幼儿在幼儿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是良好的、正确的、科学的。众所周知.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幼儿学习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这个初始接受教育的阶段.幼儿特别容易接受教师教育,愿意按照教师的引导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但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又十分差.如果不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就极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幼儿园的幼儿教师,  相似文献   

18.
红鸣 《考试周刊》2009,(8):225-226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幼儿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培养的重要内容。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强调:“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1]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面对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我们不能大声呵斥。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是应该讲究艺术,既要能帮助孩子找到不足,又能从中发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契机,使孩子在快乐中接受和养成.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李霞 《考试周刊》2012,(92):186-187
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是知行统一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只有将幼儿道德行为的认识变成自觉的行为,才能真正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情感教育属于一种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培养,包括兴趣、情绪、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等,而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用情感引导和礼仪熏陶,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确保幼儿在幼儿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是良好的、正确的、科学的。众所周知,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幼儿学习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这个初始接受教育的阶段,幼儿特别容易接受教师教育,愿意按照教师的引导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但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又十分差,如果不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就极易养成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