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两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的一项基本遵循,“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是党和国家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从理论逻辑来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在价值指向上具有耦合性,同时,也是高校思政课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从实践路径来说,要坚持价值引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要立足时代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要适应科学规律,探索融合发展视角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与发展的古典文化体系,蕴含着丰厚的教育价值,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文化精神为内容的育人活动,为新时代学生培根铸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归属,其教育过程是个体生命在文化涵养浸润中从文化理解、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的养成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做到“知行合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立场;要寻根探源,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基因。在课程化实践中具体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种活动实践中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课是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模块的核心内容,掌握好本课有助于师生从人类文明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高度了解中华文化的意义。其中,“宋韵文化”是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的切入口,其丰富而普适的文化内涵集中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点。从教学立意角度讲,借助“宋韵文化”开展教学,学生能够更为清晰、全面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牢固根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不同层面同时建构富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国家、地方与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并以“传统文化专修课”、“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课”与“渗透性活动课”等方式,在不同学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通过“渗透”“浸染”,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洗礼,从而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牢固的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其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当前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现状,思政课教学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成长中的指导价值,激励大学生完成从“兴趣”到“信念”的过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破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面临的难题一方面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借鉴价值的内涵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同时补充拓展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现代表达形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优秀传统文化的革故鼎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有机统一的四重逻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认同、话语表达、资源发掘、传播载体等方面创新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倡导以“汉字、书法、成语、格言警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等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部分,也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再到“尝试运用到日常读写活动中,增强表达效果”作出了明确的指引。借助经典阅读,助力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富资源和深厚力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机融入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必由之路。廓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时代定位,在探寻融入问题基础上深刻阐释融入的价值逻辑,是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论题的前提与因由。  相似文献   

9.
借助文化认同感的“文化符号认同、文化身份认同与价值文化认同”圈层模型,在生物学教学中重新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表象渗透与单一传递等问题,并以课例形式研究探讨了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生物学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广博精深,其蕴含着“以德为先”“家国情怀”“天下为公”等丰富的育人元素,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价值,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实现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对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实现高校铸魂育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及现实困境,并提出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和传承发展。文章研究对比了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四个版本的必修与选择性必修共20本教材(2019年版)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地理联系密切;传统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形式;“问题导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的核心栏目;同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侧重“因材而异”,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往往蕴含自身的价值内涵与精神理念。最后,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总结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地理融合的路径,可潜移默化地实现“培根铸魂”。  相似文献   

12.
建构“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必然需求。“文化传承与理解”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内容层面和行为层面2个核心类属,其中内容层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等4个一级指标和核心思想理念等14个二级指标;行为层面包括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践行等3个一级指标和文化体验等8个二级指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理解” 2个一级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贡献度最大、权重系数最高。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为语文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育人是推动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育人的融合互补,既是当下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当代大学生品德素质,厚植其精神力量的主要渠道。文章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融入路径,对提高思政课立德树人成效,以及在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以载道”的育人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数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之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数学学科评价体系十分必要.围绕中考数学试题“如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个问题,以近5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数学试题为研究对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数学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载体形式2个维度,分析探讨中考数学试题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命题特征,以期全面提升数学教与学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唐诗宋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极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将唐诗宋词融入其中,必须坚持继承与扬弃的统一、价值引领、主次分明等原则,通过融入课堂教学、开展第二课堂、拓展实践教学、激活诗词地理游学等路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精粹,具有博大精深的显著特性和常做常新的无限潜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能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存在着文化自卑心理产生、负面思潮影响和传承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有利于增进文化自信自强、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依靠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程度,以最新实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新内涵,以全新话语体系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表述的策略,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赋能增效。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内涵涉及个人、家庭、社会与国家等层面,富含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理论支持,目标同向、内容契合、资源重合、方法相通,但还存在些问题,对此,从环境建设、人才建设、教学建设及教材建设探寻对策,以提升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18.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这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思政课”视域出发,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具有显著价值。具体来讲,就是对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要求,把中医药文化的榜样人物、实践案例、经典故事、传统美德等融入课程教学创新,并从整体性维度实现“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中医药文化的融合,为大学生带来全新的思政大课。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党员提高自身修养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修身正己”思想以及“内省精神”思想,能够为党员提高自身修养提供丰富养料。强化党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与党员修养的内在契合以及将创新传统文化与落实四个全面有机结合,能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党员提高自身修养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