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在教育目标、育人内容等方面具有一致性。随着协同育人理念的提出,推动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逐渐成为学校培育高素质人才、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手段。由吴长锦编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一书,聚焦协同创新发展理念,结合思政教育内在特点,针对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内在机理、主要内容及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讨,构建主体联动、资源要素协同的思政教育创新机制,为促进校园文化与思政融合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弘扬发展紅船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迫切需要。实现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升“教学-实践”育人功能,创新“宣讲-服务”育人体系,打造“文化-浸润”育人环境,形成立德树人的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使命;不断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是高校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南京财经大学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学校事业发展,加快推进内涵建设,不断提升育人实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以创新为动力,更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以协调为牵引,融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各方力量;以绿色为保障,塑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环境;以开放为契机,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和格局;以共享为路径,凸显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学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二者充分融合对提升思想政治教学实效具有重大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深化与智化,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助力.通过优化智能育人生态、创新智能育人方法、提升智能育人技术、完善智能育人平台,促进智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育人工作实效直接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高校育人工作规律,构建基于契约学习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模式,从逻辑起点、内在依据和核心使命上架构其核心要义,确立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内容,提出自设目标、共商共定、签约执行、反馈指导、验收评价、调整更新等六大育人步骤,探索育人规律,创新育人模式,优化育人功能,以及稳定育人队伍,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同属于素质教育范畴,思创融合协同育人可以发挥出“1+1>2”的教育融合效能。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价值导航,创新创业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实践支撑。思创融合协同育人关键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打破部门壁垒,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统领的思创融合协同育人体系与发展模式,建立思政课与创新创业课的课程共建机制,建立思创融合协同育人实践共享平台,建立思创融合协同育人动力机制,完善思创融合协同育人保障机制。思创融合可以实现双赢,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实现教育价值和时代价值,共同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校内校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协同发展为目标,旨在培养共同的政治价值认同、强烈的情感归属和责任感的教育共同体。然而,我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建设,仍然存在建设意识不强、建设内容脱离现实、协同互动不足、功能提升欠佳等问题。强化建设理念、优化建设内容、创新协同方式等措施有望以整体性、协同性思维增强育人合力,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8.
从功能视角看,鲁班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中,对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育人功能。通过建强工作队伍、优化校园文化、重塑课堂教学、提升信息化水平四个方面探索将鲁班精神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得到继承发展,协同育人,共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9.
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进一步明晰教育功能定位,依托文献资源优势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依托场馆资源优势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设协同育人空间,依托文化资源优势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和谐的教育环境的定位,通过打造图书馆协同育人平台,优化图书馆文化育人环境,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并在关键细节层面提供差异化的体验,就能有效发挥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组织育人是新时代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探索,有必要全面把握高校组织育人的时代特征,进一步凸显其育人功能和引领作用。整体性推进新时代高校组织育人工作,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高校组织政治属性、强调高校学生主体地位、增强思政教育实绩实效为基本价值向度;在组织育人过程中遵循主体由一元向多元递增、工作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散、功能由隐性向显性过渡的内在运行逻辑;进而通过充分发挥组织协同育人功能,强化组织带头人的队伍建设,构建优势组织育人资源统筹机制等实践路径,切实提升高校组织育人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赵蕾 《职教通讯》2023,(3):61-67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是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教育立德树人功能的应有之义。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协同育人上存在着目标定位不清、价值共识偏低、内容建构滞后、方法选择单一、机制建设梗阻等诸多挑战与困境。突破现实困境的路径在于加强课程群整体设计,构建协同增效的教学体系;拓展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优化协同增效的实践平台;打造复合型师资队伍,提升协同增效的育人能力;加强多部门协作联动,形成协同增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以学生为主体,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全社会“大思政”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面对个性迥异的新时代青年学生,高校共青团的职能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共青团协同育人的功能顺势而生。通过分析高校共青团协同育人的成效、问题及原因,提出实现“大思政”格局下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和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协同育人活动,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更大广度、更大力度、更大效度地发挥育人实效,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13.
协同创新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同样需要多要素的整合协同,树立协同创新观念、建设协同创新队伍、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以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文章指出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在校内实施全员育人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在校外创立协同创新的“企业德育实践基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增强其内在活力。同时,思政教育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导向,使其保持良好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校可以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实现两者的协调互动,以提升育人质量,增强育人实效。由谢惠媛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多维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书,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贯穿其中,以师德师风为核心宗旨,从教育理念、发展渠道、思想文化等层面系统阐述了思政教育的构建模式,为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动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全书分为七章。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歌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相通,通过身份认同、情感联结等可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转化功能。但目前由于其在重视程度、适应性和实践落地等多个层面的问题致使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受限。促进高校校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需多方有效协同形成育人合力,更新校歌育人理念,做好校歌育人定位,创新校歌育人模式,建立长效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立足发展大局,在“三个转变”中把握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符合一流大学建设发展的根本要求、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现实需求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实践诉求。认为新形势下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要从责任协同、阵地协同、队伍协同、保障协同四个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性、能动性和创新性,努力开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针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高职院校要从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育人机制;扩充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挥校企联合的全员育人功能;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实效三个方面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三全育人”旨在建设一种多主体参与、多模块互动、多功能协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基于现实维度出发,网络空间因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连接性、融合性优势,是“三全育人”理念落实的理想之地。然而,现实中的网络空间并不具备思政育人的自主动机,且网络传播缺乏监管、思政资源泥沙俱下,需要按照“三全育人”需求进行重构,才能保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实效性。通过建立统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扁平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和联合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创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全员化、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协同,提升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加强以思政课为核心和先导,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的课程思政建设,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攻坚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改革回应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课程思政在于育人目标与育人过程、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宏大叙事与启明心智的有机结合。课程思政的实现,需重点促进管理协同、学科协同、创新协同。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为优化教育体制、增强人才培养实效,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随着英语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当前英语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技能的熟练掌握,还包括文化底蕴、思想境界、政治素养等人文性指标。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需求的转变,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一批兼具英语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修养的综合型人才,切实提升协同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