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了大量文化信息,这使得汉语习语英译成为翻译的难点。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就是要翻译意义,并尽可能使原文和译文达到意义与风格的对等。本文借助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以对《红楼梦》中出现的习语的英译为例,对汉语习语的英译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杜英丽  顾建华 《海外英语》2012,(23):133-134,147
以社会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译语中寻求功能对等的过程。该文以《天净沙·秋思》三英译本为例探,分别探讨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及语用意义在翻译中的得与失及其可译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英语习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且来源复杂,所以英语习语的汉译是翻译的难点。以社会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就是妻翻译意义,并尽可能使原文和译文达到最大限度的等值。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英语习语的汉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圣经》既是一部基督教经典,也是一部文化宝典,堪称西方文化的摇篮,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功能相符,意义相似",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意义与风格的对等。本文借助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以《雅歌》的三种汉译本为例,对《圣经》的三种中文译本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乐萍 《考试周刊》2010,(29):43-44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传递的过程。本文具体阐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在英汉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从语言的功能与意义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寻求功能对等。同时通过分析各种英汉互译的实例及汉英典故的翻译来证明功能对等论应用于跨文化翻译是非常有效的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出口商品的与日俱增,作为商品代言人的商标及其翻译对于商品的营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标翻译的是否得体直接影响到目标语国家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关乎企业的经济利益。试从社会符号学的视角出发,将翻译视为跨语言、跨文化的社会交际活动,阐述汉语商标词英译的原则以及克服社会文化障碍的有效策略,以实现商标词译名与目标语在形式、意义和功能方面最大程度的对等。  相似文献   

7.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首先在意义上,其次在风格上用目的语再现源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对应信息或相当信息。英语习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还集中体现了语言中的各种修辞手法。针对习语的这些文化特征,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可采用完全、类比、抽象等翻译策略来翻译英语习语,达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更好的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8.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提炼出来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是语言的精华、文化的栽体.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本文以英语习语为研究内容,以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为理论依据来探讨、总结和归纳英语习语的基本翻译方法和技巧,以便使译文更好地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9.
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受到特定语言文化的影响,由于文化差异,习语翻译往往会遇到困难。语用对等强调在不同的语境下实现语用功能的等值效果。本文将语用对等理论引入习语翻译,试图解决由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困难。  相似文献   

10.
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对英语翻译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基于此,分析了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应用需求和应用价值,并基于功能对等理论中的词汇对等、篇章对等、句法对等、文体对等的基础概念,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实现路径,以提升英语习语翻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习语是语言发展积累的结果,是语言的精华所在,包括成语、俗语、谚语、俚语以及歇后语等。它是文化的载体,表现形式注重音节和音律的优美协调,一般表达意义或严肃认真,或言简意赅,或形象生动,或富含哲理。本文试图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引入习语翻译中,笔者把两种习语大体分为两种情况来讨论翻译策略,力求能达到翻译家奈达所主张的功能对等,即源语读者与译语读者反应完全或基本一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尤其是独立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教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向学生传授习语的翻译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英文习语,从而更好地理解中英文文化。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或是在同一种文化之间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发展的过程。翻译,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桥梁,作为推动中西方文化进步与发展的催化剂,也逐渐显示出其超凡的重要性。我们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在翻译的研究中,习语也彰显了其特有的魅力,在中英两种语言中大量存在。在英语中,习语包括谚语,俚语,固定短语和惯用表达等。本文将从习语的翻译的角度,简析功能对等性理论在在习语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韩爽 《海外英语》2023,(5):16-18
习语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的瑰宝。它们意义深刻,韵律丰富。此外,它们不仅是人民智慧和智慧的载体,也是语言和艺术的反映。简而言之,习语早就被称为意义深刻、形式精练、声音悦耳的高度浓缩的百科全书。因此,学习和翻译习语无疑是很重要的,这样人们就可以更方便地相互交流,掌握更多国家的文化和习俗,更好地使用语言。然而,习语的翻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和语言,这些文化、历史和语言共同构成了习语的多种基础或深层含义,这无疑阻碍了对习语的良好把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翻译中追求动态对等是有帮助的。该文主要探讨习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以实现习语在翻译中的整体特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和丰富的文化信息,体育英语习语亦是如此.但是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诸多差异给习语翻译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准确地翻译习语,有助于各民族之间增进了解与交流.本文旨在将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应用到体育英语习语的翻译中来,希望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功能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15.
佘梦瑶 《中学生英语》2013,(10):121-122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意义的交流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这种语言转化成目标语言不是生硬的,而应该结合一定的情景语境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动态对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过程中要达到的"功能对等"。本文将从情景语境谈起,通过对廖美珍教授翻译的杰克·伦敦小说《在亚当之前》的原文和译文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围绕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四个方面来探讨该译作是如何实现功能对等的。  相似文献   

16.
对等一直被认为是翻译理论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从符号学角度研究翻译对等有其重要的意义。以美国符号学传统为基础,以皮尔士符号为其理论范式,以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为补充,本文分析了符号对等。分析结果表明:符号与解释项之间的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翻译是一个不断发展,有目标引导,永无止境的进化过程,因此需要译者不断去发掘符号所包含的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由习语和等效翻译的概述入手,从“等效“的角度分析了杨宪益夫妇《红楼梦》英译本中对习语翻译采用的方法。讨论部分阐述了习语翻译要力争隐含意义、形象和形式上的对等,而这三者中又以隐含意义的对等为前提。文章结论部分提出习语的翻译要尽量完美地再现原文习语的文化内涵,在读者理解上达到“等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社会符号学学派认为语言符号一般由三类意义构成,即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称呼语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产物具有社会内涵,并且在言语交际中体现一定语用功能。称呼语可以分为六大类,在翻译各类称呼语时必须权衡这三种意义,从而实现译文和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语言与民族文化融合的直接反映,是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最为敏感的部分;文化本身具有的共享、生成和创新的基本特征,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每一个侧面都会反映到习语沉淀和发展中。文化本身是一种软力量,强势文化在其反映价值的功能上占据了让更广泛人接受的标准。奈达提出功能对等、动态对等和自然化原则,将翻译归化和异化对立统一。强势文化观下的习语翻译是奈达翻译观的良好体现。全文结合实例研究了英语文化对英语习语汉译的影响,总结了强势文化中的习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处理策略和其对强势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皮尔斯符号学三元观为主要理论依托,分析翻译符号学的学科概念,并从翻译符指过程的发生机制、翻译符号学的逻辑推理模型和译域划分三方面建构翻译符号学文本阐释的模式,为解读符号系统复合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跨符码、跨媒介翻译现象提供理论支撑,并为翻译符号学学科建设提出新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