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古诗《游园不值》,写了诗人春日游园时的所见所感,写得形象而富有理趣,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更是脍炙人口。教学这首诗时,我紧扣诗人,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读出诗中的人来。  相似文献   

2.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叙述诗人游园不遂,但还感觉到浓浓的春意。根据本诗艺术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特点,我在学生理解诗意、读通全诗的基础上激疑品词,使他们感受意境。我抓住“苍苔”、“关”、“出”三词而提问:古人写春,多写春雨、柳色、杏花,这首诗写春雨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以引导学生细读全诗,体会到苍苔定是春雨绵绵所致,也许诗人游园那天就下着蒙蒙细雨呢!接着再问“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哪些词体会出来?从“关”、“出”二词体会出什么?再想象吟诵,体验意境,利用…  相似文献   

3.
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一首万口传诵的七言绝句,写出了诗人游园不遂的特殊感受。“游园”而“不值”,如何写景呢?诗人以特有的敏锐,抓住了富于启发性的自然现象,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含蓄、蕴藉的笔法来表现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趣,因而使这首诗显得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诗的艺术特色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4.
"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诗句,它告诉我们,一切富有生命力的事物都是"关不住"的,它总要把自己的勃勃生机显示给人们看。我们来做个"红杏出墙"的实验,  相似文献   

5.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叙述诗人游园不遂,但还是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全诗含蓄婉转,但又不晦涩难懂,诗中有景,景中含情,情中寓理,特别是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为千古绝唱,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6.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叙述诗人游园不遂,但还是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全诗含蓄婉转,但又不晦涩难懂,诗中有景,景中含情,情中寓理。特别是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为千古绝唱,令人回味无穷。根据本诗艺术特点和高段学生学习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7.
古诗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分析、欣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还可以借用古诗为学生作文的载体,进行尝试作文训练,做到以读促写、读中学写、以写促写的读和写的统一。几年来,我积极进行“用活古诗、大胆构思、尝试作文”的实践,效果理想,学生作文水平有大幅度提高。下面,以《游园不值》为例谈谈我的做法:一、巧用诗题,反弹琵琶。从诗题出发,引导学生反过来写。“如果诗人正赶上主人在园中,又得主人欣然相约能够入园赏景,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番什么景色?”指导学生以《美丽的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游园过程,抓住重点写具体。  相似文献   

8.
1.说教材本诗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古典诗歌"扩展阅读中的一首;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诗歌从时事维艰国运衰微的时代背景中来,从报国无门衰鬓先斑的个人境遇中来,来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诗人的政治生活感受;写《书愤》时诗人已经6l岁,想到“气如山”的早岁,现在却一事无成,这是怎样的无可奈何呢?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游园不值》是九年义务小语教材第十册《古诗三首》中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想游园赏春景,不料轻敲柴门却许久未开,于是便猜测是园主人怕自己的木屐鞋践踏了青苔,破坏了春景。正待他扫兴地准备离去时,猛然发现一枝粉红的杏花越墙而出,诗人因此而惊喜异常,刚才失落的心情一扫而光。整篇诗的重点是训练学生有感情、有韵味的朗读。  相似文献   

10.
浓郁的诗意深邃的哲理──《游园不值》的写作艺术山西吴虹,张振邦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一首万口传诵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游园不进的特殊感受。“游园”而“不值”,如何写景呢?诗人以特有的敏锐,抓住了富于启发性的自然现象,用朴素、自然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赤脚礼赞     
诗人蔡其矫有首诗写"船家女儿",其中两句给我留下了较深印象:"那圆润的双肩从布衣下探露,那赤裸的双脚如海水般晶莹……"写得真好,把劳动中的女孩子那种天然去雕饰的美写出来了。  相似文献   

12.
读《游园不值》这首诗,我们知道诗人原是想去游园看花的,却没能入园。园子的主人是谁?也许是诗人的朋友,也许跟诗人并不相识,大概也是位高雅之士吧。人数社《教师教学用书》中说是因为“主人不在”,但后面解释诗句时却说“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苍苔,  相似文献   

13.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 ,这是一首赞美春天景色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 ,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 ,但他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想象出满园的春色 ,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心情由扫兴转为欣慰。怎样让学生读懂这首诗 ,即怎样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所表达的情感呢?我是这样设计教法的 :一、从题入手 ,自然切入本首诗的题目是《游园不值》。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我让学生自读课后的注释。课后注释为 :园 ,指私人花园 ;不值 ,没有遇到要访的人。那么 ,谁来讲讲题目的意思?(同桌讨论)有的说 :“诗人去游私人花园 ,没有遇到要访的…  相似文献   

14.
"草桥惊梦"与"游园惊梦"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个写张生的思念莺莺之情,一个写杜丽娘的怀春之情,"草桥惊梦"是全剧的高潮,是剧中人物性格的集中体现;"游园惊梦"是全剧的第一个高潮,是杜丽娘"情"的解放的开始。运用梦境的艺术手段带给读者无穷的韵味与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5.
《游园不值》有文可做一、从人物角色出发,抓住诗句,要求学生合理想象.在这首诗中,诗人从伸出的一枝红杏领略到满园春色,但作者并没有写出想象中的满园春色是怎样一番情景。“请你来当一回诗人,出来想象一番,把你所想象的说说看,再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  相似文献   

16.
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上联可结合诗题来理解,紧扣题目实写早春景色。首联“诗家清景在新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意思是说,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  相似文献   

17.
可从对立、爱情和追求真理三个主题来分析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诗集《苇间风》中《鱼》这首短小精悍却富有内涵的短诗。此诗中的"鱼"和"我"象征着叶芝的关于物质和精神二元对立;结合叶芝的坎坷爱情经历,此诗中"鱼"象征着诗人一生求而不得的爱人,以及从诗人哲学思想解读"鱼"是诗人追求的主观真理。  相似文献   

18.
李贺的鬼诗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这类诗歌的形成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诗歌的展现形式反映了诗人的心理历程,诗歌的内容反映了诗人的情思。所以,鬼诗只是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抒发自己的情思。  相似文献   

19.
回顾海子     
王东东 《河南教育》2010,(11):40-41
海子是最受大学生关注的当代诗人之一,这从他的诗在大学生中的传诵程度便可清晰地看出来。在"百度贴吧"的"海子吧"中,有很多人用"纯净""自由""理想""飞翔"等词语来形容海子,其实,这些词语都是指向海子诗中所透露出的精神的。诗人已经走了,但是他的诗进入了高中课本和当代文学史,影响着越来越多青年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抵近诗的内核是我们背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名篇后的期望。年轻诗人王东东对海子的解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20.
《乡愁》诗更多的是诗人个人的命运性感情的流露,写亲情,写爱情,写无柰,漂泊似乎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浅浅的海峡",可以说构成了最丰满、最惨美的诗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