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语文园地和基础训练所不同的是,其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呈现方式基本上以我会……的形式出现。因此,在这个前提下,学生可以自主参与、实践、探究,可以合作交流,它是培植学生语文学习自信的重要平台。同时,新课程的语文园地与基础训练所不同的是,其信息量更大,与生活的链接更加密切,更加注重学生的发现、实  相似文献   

2.
“语文园地”的呈现方式与以前的“基础训练”不同,目标任务也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同。从基础训练到语文园地,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而且是观念、认识上的更新。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探索、发现。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舞台。  相似文献   

3.
陶红松 《海南教育》2014,(18):72-73
“语文园地”应该是语文学习的游乐园,学生从中不但要学到语文知识,更要收获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从而爱上语言文字。纯粹的教师问学生答,然后做练习册,那就不是“园地”而是基础训练了。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安排了“语文园地”,它实质上与以往教材中的“基础训练”基本相同,但两者相比“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梳理、整合以外,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语文园地”的呈现方式与以前“的基础训练”不同,目标任务也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同。从基础训练到语文园地,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而且是观念、认识上的更新。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探索、发现,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舞台。一、现象描述简简单单一道题,轻轻松松一处理,拿起笔来连一连、填一填,糊里糊涂走过场。二、原因分析1.图省力,把现成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2.新教材难度大,设计新理想的教案不容易。三、教学策略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教学时要给…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小学语义实验教材中的“语义园地”与以往教材中的“基础训练”的功能基本相同.都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能力进行梳理、整合、巩固的;但是“语文园地”更像一个语文学习的乐园,其中的“我的发现”“读读记记”“展示台”“趣味语文”等栏目更像是学习乐园中的一个个活动项目。  相似文献   

7.
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和扩大学生在课内所获得的知识,加强语文基础训练,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人教版课标本语文课本中安排了“语文园地”类教材,这类教材实际上就是以前的“基础训练”,主旨是给学生提供语文知识的集中实践机会,以培养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素养。然而“,基础训练”的教学长期以来基本上是以读读、写写、说说、练练为主,枯燥乏味,缺乏情趣,学生  相似文献   

9.
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和扩大学生在课内所获得的知识,加强语文基础训练;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是提高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课内阅读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语文园地”不同于以往的基础训练,如何教好语文园地,这是许多教师关心的问题,本文从解读、实践、反思。语文园地”等方面来介绍一年来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云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形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只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投"学生之所好",学生才能"好其所学",利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因为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培养学习语文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杨伟丽 《教师》2011,(12):60-60
提起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时,我们总把"写"放在最后,可见学会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的。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本阶段要完成由"学写"到基本"入门"的任务,光靠《语文园地》安排的八次作文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相关的探索,力求寻找有效的途径。一、阅读教学中融入作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作文教学从根本上讲是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作文知识及方法可以传授,但作文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通过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园地”是人教版中低年级新课程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丰富,内容活泼。与传统的语文练习不同,语文园地承载着引导学生发现语文规律,丰富语言积累,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感情;承载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发展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承载着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生活内涵,陶冶学生情操等等。因此,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园地,对于全面达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适当采用绘画法、表演法,就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实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多学科间的互相渗透"。一、绘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蔡元培曾...  相似文献   

16.
周晓碧 《考试周刊》2024,(17):45-48
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板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个板块涵盖了语文学习中的关键因素,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子的构建以及段落的组织。这些元素构成了语言的基础,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引入,语文教育变得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因此,在《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板块中,不仅仅关注语法和词汇的应用,还强调如何运用这些语言元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情和思想。这与传统的语文教育有着显著的不同,它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文章旨在探讨从新课程理念到实际教学中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词句段运用”的教学策略,通过深入研究这一教材板块,将揭示如何更好地教授词汇、句子和段落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说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是语文改革的一种新理念。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在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有一个教学内容,它并不显眼,不容易被教师和学生重视,那就是——《语文园地》中的"趣味语文"。它往往安排在末尾,而且不是每个《语文园地》都有这个内容。这样没有规律性的教材安排,的确容易让教师和学生产生一定的误读——这一内容不太重要,或不会太重要。不过,仔细分析教材,就不难发现,编者的意图就是有意通过"趣味语文"丰富《语文园地》的表现形式,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扩大学生的语文视野,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基础训练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不是按其序号逐一讲授,便是将其视作复习课,冷饭一炒学生囫囵吞枣。纵观各地教师所上的公开课似乎也无人问津“基础训练”。其实,基础训练绝非仅仅是某些内容的单调重复或某种训练形式的孤立出现,而是自成系统,由浅入深,由点及面与教材相辅相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要使学生通过基础训练达到复习、巩固,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教师就应了解基础训练的“序”,借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 一、编而有序,由浅及深 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基础训练时是有明显的顺序的,总的规律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如关联词一项,语文第七册中训练提出的要求是“读一读下列句子,注意带点词的用法”而第八册中则是“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括号里,并用这些词各说一句话。”相邻的两册书对于学生掌握关联词的要求是从在具体语境中体会关联词的用法发展到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关联词,这里很明显有一个层次。 不同年级的教材间基础训练的排列当然有序,而同一册教材中的基础训练之间也同样存在着一定“序”。如每一册书的基础训练中几乎都有拼音的练习,但每单元拼音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通用教材小学语文课本在若干课之后编有基础训练。这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基础工具的重要训练。首先,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可借助复习防止遗忘。在基础训练中,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到的知识不断得到巩固,为掌握语文基本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学生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往往是局部的、点滴的,学生在基础训练中,把学到的点滴知识综合运用,通过各种归类、比较,从中初步懂得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自学能力。第三,基础训练还可以通过各种练习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等能力,使智力得到发展。为此,基础训练的编排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既要与课文紧密联系,又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