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邦是19世纪前叶著名的钢琴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他创作的音乐和在他演奏的过程中,音乐的诗意韵味是他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热爱     
看一个人是否热爱他的工作,听他讲他的经历就行了。如果他干得很辛苦,却很执著,那么他是热爱的;如果他干得很苦闷,却仍在坚持,那么他是热爱的;如果他失败了很多次,却没有倒下,那么他是热爱的;如果他的语言里充满期盼和等待,那么他也是热爱的。  相似文献   

3.
赵慧平 《文化学刊》2015,(3):113-121
王晓峰的文化信仰和文学观念建立在他对现实生活体验和思考基础上。他对文学的认知和评价,以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为标准,这使他感到踏实、可靠。他不愿意用知识逻辑的方式建立他文学思维的逻辑,更愿意以体验的方式真实地表达自己。所以,在他那里,对文学的思考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对文学的理解就有了属于他基本的恒久的观点和立场。  相似文献   

4.
祝金生 《文化交流》2008,(10):26-29
1992年8月的一天,我走进乌鲁木齐东郊的一座幽静大院子,拜访了西部民歌之父王洛宾。他听说我从浙江来,忙说"我和浙江是有缘分的"。他告诉我,他曾祖父是浙江人,在绍兴卖茶叶蛋的。他还说他22岁毕业于北京师大音乐系,第二年游过杭州,西湖美丽的山水使他陶醉。岁月已流逝大半个世纪,然而谈起西湖,他依然陶醉在记忆中,喃喃道:"杭州是天堂,西湖太美了,勾人魂魄的!"  相似文献   

5.
旗手     
航宇 《生态文化》2011,(4):22-22
对于他这样一个人,也许你已经非常熟悉了。 在浩瀚的时代长河中,这个人是可以称得上旗手的,无论他的过去还是他离休后的那些日子,这个人总是把自己训练得相当精彩和完美,把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呈献给施甸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而属于他的仅仅是一把镰刀,一顶草帽,一个斗笠,除此之外再一无所有地告别了他所热恋的土地,悄然地离去。  相似文献   

6.
李彭 《生态文化》2013,(3):48-51
王总和我是多年的朋友。他是一个很守时的人,说好了什么时间来谈什么事,没有特殊情况,总是按时赴约。前几天,他打来电话说,他在外地出差,隔天会回到北京,第二天要来找我谈一个合作的项目。可是他没来。现在,我们在一个饭馆里,他就坐在我对面,要向我解释这次回来晚了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我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他叫王力猛。听说他出生的时候晴天霹雳吓得他爸爸40几岁(蹲过大牢)的大男人居然大小便失禁。当时有个算命的瞎子对他奶奶说此人以后是皇帝的命。他在家的小名是三牛子,他哥哥大猪娃和姐姐二狗妹都比他大好多。那年越南战争爆发他哥哥就去了再也没有回来过,听说他妈那时特伤心。牛子他姐上完初中就和一个号称黑道白道都搞得定的人结婚了,可没几年狗妹就因为偷汉子被打死了。所以三牛子是他家惟一的孩子了,他爸妈都对他特别好。我认识他是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日子,那是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我在教师里看见一个很忧郁的孩子明显和其他兴高采烈的人格格不入。我很欣赏他的忧郁,他  相似文献   

8.
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名记者丛书”第一辑的11位传主中,爱泼斯坦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一位。一看他的名字就知道,他是外国人,但他的那颗“中国心”的炽烈决不下于任何一个中国人。他虽然到1957年才正式入中国籍,但可以说他早就是中国人了。他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作的巨大贡献,从党和人民给予他的殊荣中可以得到证实。1985年,邓小平和邓颖超同志亲临祝贺他的70寿辰,当时在国外访问的胡耀邦总书记发来贺信,称他“不愧为坚贞的国际主义战士和忠诚的爱国主义公民”。1995年,江泽民和李瑞环同志又亲临祝贺他的  相似文献   

9.
苗春凤 《文化学刊》2008,(4):190-191
盖奥尔格·西美尔(另译称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是德国古典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罗伯特·默顿评价西美尔是"一个有着无穷创新思想的人"。他一生勤于思索,在许多领域广泛涉猎,著作甚多,其中《货币哲学》是他在1900年发表的巨著。他的  相似文献   

10.
钱穆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学术界尊称他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认为他是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钱穆先生在学术方面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这与他治学的方法和思想是密切相关的,严谨踏实的治学方法和思想态度是他学术成就的根基所在。钱穆先生对于做学问有着很深的理解和感悟,他也将自己做学问的经验总结出来传授给后人,从他一系列的治学和论学文章中,可以学习到很多做学问的方法与思想。  相似文献   

11.
我是在周恩来的窑洞里采访他的。这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和几个堆满了书报的书架。一个小小的发报机正开始发送第一批新华社新闻电讯。他不但关心报道的内容,当我问他所需的无线电器材如何取得时,他告诉我是他装在自己的手提箱里从重庆带来的。当时国民党当局对八路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连医药都不准供应,所以他常常利用经常来往于重庆延安之间的便利,把宋庆龄主持的保卫中国同盟所募集到的药品和医疗设备带到延安,因为他的座车和行李是不准检查的。有时他甚至于把许多体积虽小但十分宝贵的物件——如牙科的钻头和外科手术用线——放在自己衣服口袋里带回去。  相似文献   

12.
何辉 《对外大传播》2013,(12):60-61
美国人倪维思(John Livingston NeviUS,1829.1893)是基督教北长老会教士,他于1854年来到中国,在浙江宁波、山东登州、烟台等地区传教。他的著作有《中国和中国人))、《天路指南》、《神道总论》等。他的妻子为他写有传记《在华四十年:倪维思生平》。《中国和中国人》一书反映了他的中国观念,对中国和中国人有比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她和他是青梅竹马。只不过,一直都是他小心地呵护着她。他大她三岁。在学校时,不同年级,不同系,但他的体贴却无处不在,他并不是每天都来找她,但电话每晚临睡前却总会响起,说一些天冷了,记得加衣服、晚上别在被窝里看书的话。所有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为她甘愿付出的男友。她嘴里不说,心里却是得意的。他在校园里并非默默无闻之辈,长相俊朗,才气逼人,是多少  相似文献   

14.
叶坪 《文化交流》2008,(7):68-70
他是一个平常而普通的人,他在温州市是一位有名的牙科医生,自称只是一个摄影爱好者而已.在他那不起眼的名片上除了牙科医生外,只印有温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这一头衔,这也是他在60多岁之后才加入的协会.我与他的相识,是在他出版人体艺术摄影作品集<风影>之后,是诗人吕人俊为之牵线搭桥的一种缘分.……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什么?龙应台在一篇同名散文里这样回答:“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  相似文献   

16.
薛欢 《文化学刊》2023,(9):215-218
杜甫诗作表达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思考。在他的诗作中,家国情怀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他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家园和国家的忧虑、痛苦和希望。杜甫的诗作中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杜甫的诗作中,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传统和影响。他的诗作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和国家命运的反思,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黎增辉先生,生于洪湖,长于洪湖,洪湖赋予了他特有的艺术灵性。从他的水彩画中可以感受到一个画家的艺术才华和一种超越自我的创造力。他靠自己的摸索和悟性,闯出一条属于他自己的水彩画之路。他在领悟东方艺术意境后.把创作的思维触角伸向自己感受过的自然万物和风俗人情。洪湖水乡浓郁的风情和美丽的景色,是他  相似文献   

18.
略论王国维的文艺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生活在上个世纪与本世纪之交,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人物。他在辛亥革命后政治上是保守派,可他的文艺思想却属于开放派。他在政治上不跟主流派合作,可在思想上却有许多建树。譬如他在文艺思想上的建树,超过了许多同时代的大学者。我们甚至可以说,在近代史上他是中国的现代的文艺理论的建设的先锋。他的文艺理论不但形成了初步的体系,而且对于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们要建立现代的新形态的文艺理论,总结和吸收王国维文艺理论这份宝贵的遗产是十分必要的。 一、王国维文艺思想的体系 王国维学贯中西,他的古典的根底很深,对于西方的文学、哲学理论也有较充分的了解。他的文艺理论是近代较早的中西交融产物。过去研究王国维的文艺理论只注重他的“意境”说,对他的其他理论较少注意。实际上,他的文艺理论是有体系的。大概说来,他的文艺理论有“独立”说、“慰藉”说、“天才”说、“古雅”说和“意境”说五个要点,这五个要点从不同的侧面切入文学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因而构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9.
郭嘉 《文化交流》2012,(6):49-52
提到海飞,很少有人真正认识或是了解他。采访之前,我只知道他是热播剧《旗袍》《大西南剿匪记》等剧的编剧,同时身兼杂志主编等职务。我觉得作家好像骨子里都带有些许清高和傲气。但在见到海飞后,我的所有想象全被否定,他很随和,也很幽默。与他聊天,会被吸引着去仔细聆听,听他的过往,听他为写作付出的全部。  相似文献   

20.
梦想的高度     
他从小被一对大学教授夫妇收养,两岁的时候,他突然就奇怪地停止长高了,而且他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差。经过专家会诊,他患的是一种罕见的阻碍消化和吸收食物营养的疾病,医生们认为他只能再活六个月了。还好,通过静脉注射营养液,勉强使他恢复了体力,但是他的生长发育受到了抑制。他在医院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九岁。他只能在心里计划着去报复那些嘲笑他、管他叫"花生豆"的孩子们。多年以后,他回忆道,在他的潜意识里面,"那一切的经历让我梦想在体育上能取得一些成功"。有时,他的姐姐苏珊会去滑冰场滑冰,他总是跟着一起去。他站在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