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泽民的文化创新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新就是发展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五个坚持”。  相似文献   

2.
对先进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先进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坚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国民道德素质为核心内容,以实现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为主要手段全面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证。落实文化建设的方略部署,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科学建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列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古为今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坚持“洋为中用”,汲取外国文化精萃。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客观要求。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国民道德素质为核心内容,以实现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为主要手段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5.
朱泽忠 《文教资料》2006,(30):171-172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一种文化保持其青春活力的不竭源泉。实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  相似文献   

6.
当今,文化力与政治力、经济力都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份。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文化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与核心。在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以创新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立为本,重在建设,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根本方向。 创新是文化的生命,社会主义文化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体系,继承、借鉴和创新是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华民族在实现全面复兴的历史时期,一定能够创造出璀璨夺目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任务,坚持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价值旨归,坚持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博采兼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创新之道。全面科学地研究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和落实。我们今天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的要求,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五大报告中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区别其他文化的不同的思想内容。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轨道,它必然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吸取养料。但这必须是一个扬弃过程,是一个批判继承、扬弃创新的过程,应当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在于这一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是综合科学性、时代性、发展性等基本特征的理论形态的先进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在当代直接表现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传承创新,是指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和汲取西方文化的积极、合理性因素,并进行融合创造出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主体,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内在的思想基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创新的现实主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创新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是他对传统文艺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认真总结历史教训,坚定不移地贯彻“双百方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传统文化在5 000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思想精华,是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力量源泉,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提供了智力支持,给人们提供了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与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植根于有5 000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它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思想精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因而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是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当前,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到学校党建与思政、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事业中,切实承担起宣传、研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5.
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从自发不断地走向自觉,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无疑具有重大影响。书法自觉不仅包括艺术自觉,还更应包括文化自觉。当前,中国书法应逐渐走向文化自觉,即自觉承担起当前中国社会赋予的文化使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引领社会思潮,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传统荣辱观的高度概括,是对传统荣辱观的继承与发展,并赋予了传统荣辱观以全新的具有时代特色、实践价值并具备长远意义的内涵。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早在文字创造时期,荣辱观就在汉字中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还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现象。其特殊的文化价值在于加快了中华文化与世界多样文化的碰撞与整合,推动中华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中继承创新,并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取向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中外文化观是百年中西文化之争的科学总结,它辩证地阐述了对待中西文化既不能全盘否定又不能全盘肯定,要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思想,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这对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文化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从其方法论问题上来看:首先应从哲学高度把握“和谐社会”的中国传统精华的继承和扬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本质属性等科学内涵;其次应从联系社会形态来理解只有社会主义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应坚持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等,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到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观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有了新的思考并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观,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