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溆浦地处湖南西部,泥水中游,雪峰山主峰北麓,古属荆楚变夷之地。这里居住着勤劳勇敢的土家族,他们不但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和民族传统,还吸收了汉传道教文化。土家人认为万物有灵,万物皆神,神灵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物质生产资料来源于神的恩赐,天灾人祸是因为神的恼怒。于是,土家人不仅将神作为崇拜对象,加以顶礼膜拜,而且把神的旨意作为判断真假、善恶、美丑、是非的标准,将对神灵态度的好坏作为道德的判定标准。土家村寨每年都要举办罗天燕会,祭孔神灵,祈福镇灾。“罗天醮会”是一种举办时间长、涉及面广、参加人数多…  相似文献   

2.
《吉檀迦利》导读在诗人看来,宇宙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万物由一个共同的生命维系着,主宰这一切的是一个无形无影而又无所不在的精神本体,这个精神本体就是神。宇宙万物都是神的分身,人们只有达到与神合一的境界,才会感到真正快乐和幸福。但他同时又热爱尘世生活,热爱现实世界。他对与神合一境界的追求,是和他对人间理想社会的追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3.
虎神话是虎文化最为原生神秘的一支,它直接影响着后来蓬勃发展的虎传说、虎故事。本文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虎神话的主要母题进行分析,包括:虎神创世、虎氏族的起源、人虎婚和变形母题。其成因源于原始初民万物有灵思想及人与万物的"互渗律"。母题研究有助于了解该地区虎神话的民族和地域分布,理解这些民族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4.
神话与史诗神话与史诗有着血缘关系,在人类由蒙昧向文明迈进的临界点上,史诗对神话的反拨一方面标志着神话的终结,①另一方面而传达出关注自身历史的要求。人类因恐惧发现宇宙万物的神秘属性,经过确证,普遍承认着万物有灵,造神的最初成果集中在自然神方面,这时候的神彼此之间互不统属,关系是平等的。但是.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联系,春秋代序、日月交递,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因果关系往往引起人的困惑,因困惑引起惊悸,因惊悸触动心智活动的能力,随着认知程度的加深,神与神之间的关系不但建立了,而且支配神与被支配神的意念也产生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上古曾普遍存在过崇拜太阳神的现象,这种现象具有三个方面的文化内涵:生殖神崇拜、农业神崇拜、祖先神崇拜等,因而,太阳神就具有三重身份:生殖神、农业神、祖先神。这三个方面互相交织,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共同表现了同样的主题——太阳是万物(包括人类)之源,是繁衍万物和人类的生殖大神,是主宰世界的最高的神截。这是原始人类一种生命的呐喊和渴求。  相似文献   

6.
施甸布朗族信仰万物有灵,其多神崇拜是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民族主观意识共同作用的产物.而多神崇拜中的家园文化,对施甸布朗族历史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在社会生活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有着客观的产生根源及现实意义,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今天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对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的地神(斡脱坚)崇拜观念,是与天神(腾格里)崇拜相呼应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是萨满教自然崇拜中仅次于天神崇拜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活动,源自于普遍信奉萨满教的远古北方草原民族。蒙古人认为天神是创造万物的父亲,地神是滋养万物的母亲。他们不但崇拜地神,还要对地神进行祭祀,把食物的精华(德吉)献给大地。对今人而言,崇拜地神有崇尚自然、爱护地球的积极意义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
<正>在《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一文中我曾谈到,由于先民对大自然强大威力的不解和畏惧,一切超乎人力的大自然的力量,在先民的精神世界中都逐渐被神化,从而形成了一个凌驾于人类社会之上的神的世界。在一切自然现象当中,对人震撼最大的,莫过于声色俱厉的雷电。《周易·说卦》:"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意思是说,能够震动万物的,没有比雷电更猛烈的了。这样,雷电便成了最早被神化的自然力量,并被用来作为众神的称谓。这一点,在汉字字形当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9.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4):F0002-F0002
“人是万物的尺度。”“对每一个论据都可以用相反的论据来反驳。”这就是普罗塔哥拉留下来的一切,但是从他的论神一书中留下来的最初的什么也说明不了的词句除外。 怎样理解这些名言呢?一方面,正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证明的,它们是荒谬的,因为包含着明显的矛盾。但是,正因为如此,它们才富于挑衅性,才是明显的荒谬。所以我们必须假定:它...  相似文献   

10.
《湘南学院学报》2020,(4):53-57
《楚辞》中记录了丰富的树木花草、鸟兽虫鱼,不仅关注到了自然生物的实体价值,更是对其产生了独特的看法与思考,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如其将人、神与自然融为一体,人的情感与自然万物本体融为一体,甚至对自然万物产生了发问与探索。《楚辞》的生态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楚地特有的地理、文化环境的影响,较《诗经》的生态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感受春……     
春天真的来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田园里姹紫嫣红、道路旁花枝招展,自然界的一切都散发着蓬勃的朝气。走进春天吧,让我们踏着春色、舒展筋骨,尽情地享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一切!  相似文献   

12.
道教的平等观,在内容上有万物平等、人神平等以及宗教解脱上的平等,同时也包含了追求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平等、男女之间的平等。道教的这种平等观,源于道教信仰大道,从道论或道气论出发,认为世上一切同源于道,构成于道,由此自然平等。  相似文献   

13.
北斗因其指示方位和观象授时的功能而备受汉代社会的尊崇,并进一步被神化为掌控众生命运、主宰生杀大权的司命之神和君主的象征。拥有厌胜万物的神奇威力,成为广受社会各个阶层崇拜的重要星宿,并对其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春天     
蓝色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小河里冰雪消融。大地睡醒了,万物复苏了。这一切象征着春姑娘的到来。清晨,云雾弥漫了眼前的一切,但是不一会儿又烟消云散了。近处,庄  相似文献   

15.
文学创作和哲学理论上的建树都与一定的思维方式有关,并且两者的思维方式往往有某些相同之处,通过这种相同的途径,思维方式的潜移默化,哲学便影响了文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老庄的弃形取神的思想对诗论的轻形重神、形似中追求神似的影响便是如此。老庄是不重形体而重精神世界的,他们甚至弃形取神,讲究形全不如神全,认为神绝对地高于形。老庄把“道”看成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生化一切有形实体的本根。“道”的永恒运动体现着宇宙的规律和生机,但“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有而无形体”,不可感知,“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老子》)  相似文献   

16.
《神授·魔岭记》是一部魔幻小说,以神魔、精灵、穿越等为题材。但是不同于西方魔幻小说,《神授·魔岭记》加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藏区的地方性知识、藏族人民的心理特质等,而这恰恰是这部小说的灵魂。故事的主线是阿旺罗罗带有魔幻色彩的英雄故事,暗线是史诗《格萨尔王传·魔岭大战》的情节线索。梅卓通过格萨尔王精神的延续者、神授艺人的代表阿旺罗罗的成长经历实现了与史诗《格萨尔王传》的远隔千年的对话。梅卓在小说中还展示了当代藏族人民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主要通过泰勒《原始文化》中的万物有灵论来分析《神授·魔岭记》中的人与自然,展现梅卓的万物有灵、互为依存的自然观念,并对万物有灵思想进行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萨满教“万物有灵论”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基本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形象之英雄主义精神和生死观的生命线,萨满教“三界说”在《江格尔》里体现了“神本文化”,而萨满教的控驭行为(巫术)则反映了《江格尔》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过渡的状态。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史诗《江格尔》的基本故事情节的产生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  相似文献   

18.
谁拥有上帝的魔力?谁来掌控这世界?我们都知道在《圣经》里上帝耶和华是掌控世间万物的神,那你可否知道在当今世界,谁又是掌握社会经济发展命脉的"神"呢?你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午夜时分,看那车水马龙,无数车灯交相辉映,你是否对眼前的繁华若有所思?对,这所有的一切都和它息息相关——交通运输——一个和时间赛跑的行业,一个永不落伍的行业。  相似文献   

19.
李莉 《神州学人》2014,(4):46-47
神庙供奉神,巴黎供奉文化。有世界的,有人类的,巴黎将世界多样的文化置放在庄严的神坛上供奉。 顶礼膜拜的是来自世界的朝圣者。 卢浮宫的一座神坛上,在光明中,站立着一座美神。她是米罗的维纳斯。她是人类创造精神的神。从史前到今天,一切创造的灵魂都是她,都是美。美是创造的动机,美是创造的源泉。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历史证明,美神是永存的,永生的。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万物之母,是财富之源,土地文化是其他一切文化产生的根基。国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国土资源部门干部职工廉洁高效服务发展能力的重要抓手。因此,必须强力推进国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