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质应该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说起,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在此还原成一种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西方文化的一个分支,理所当然秉赋西方文化的核心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融合问题,在这融合的过程中,引发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目前中国状况的反思.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目前中国各自的情况来看,连同中国化的历史和现实土壤,马克思主义之中国化本质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2.
<正>一、人文精神的概念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的精神文化的精髓的高度凝聚,对人类高尚品德的浓缩,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良好的精神文化跟外在的表现。从某一方面来看,人区别与其它物种的根本就是具有自己的精神文化,也就是人文精神。二、人文精神渗透的意义在中国教育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3.
传媒类高校的精神文化属于核心层次,对其他文化有统领作用。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民族精神入手全方位打造校园精神文化,形成既有文化底蕴又能与时俱进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4.
文化精神反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关系。中西文化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问题上的差异是:西方文化注重科学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则总体上缺乏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较科学精神一直处于强势。对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关系的反思,最基本的是哲学层面的反思,即从二者总体关系上进行研究。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尤其是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失衡和矛盾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已显露出来并渐成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非理性主义思潮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西方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发生着双重影响。应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挑战,必须科学地认识这一思潮的理论特征及其在中国发生影响的社会土壤,在现代化进程中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毛明香 《现代教育》2014,(11):118-118
所谓"人文素养",从其字面上可以拆解为"人文"与"素养"两个词语,其中的"人文",可以理解为"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等;而"素养",则可以理解为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亦是一种为人处世的价值观、人生哲学等。科学精神、艺术精神、道德精神均包含在其中。人文素养,更注重人的感性因素与情感因素,着重于人的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从而体现出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即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李道湘认为,现代中国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与理性体现着工业文明的精神,它们应该成为现代中国人追求的目标,内化为中国人自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现代价值体系的建立应以此为核心内容。那么,何为人文精神?学术界对此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人文精神是个多层次的范畴,既指文明的最高层次,又指一般的社会现象和心智现象。它是一种社会意识,一种不断被追问、发现、拓展的文化精神活动。有人认为,人文精神是对人性、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尊严的关注与张扬的精神,是关于人生的一种终极关怀和价值取向。也有人认…  相似文献   

8.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紧廹的。接受知识需要理性,理性是可以培育的,是可以由老师传授的;而科学创造的灵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悟性,悟性是属于非理性的范畴,是老师教不来的,悟性依靠文化的积淀。作为高校教师,除了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之外,也要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这不仅仅是人文学科教师所承担的使命,更是每一位教师在自己专业课程中所必须承载的。文章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二者关系和相互影响作分析,提出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科学精神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都至关重要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科学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与人文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作为人类文化生活内容之一的科学,它所体现的精神本身也是人文精神的一部分。在另一方面,弘扬人文精神的目的,是要理解和把握人生存的意义,追求崇高的理想,并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包括科学技术)都能给予一种人文精神的关照。科学并不能解决人类所有的问题,科学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指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个性的传统、风格、气质。它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紧密结合的产物,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神之内涵对大学精神这一概念,可以从哲学、历史和文化三个角度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1.
人文与科学在知识层面是分离的,但两者所蕴含的精神是一致的,即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具体教学表现上是不同的,但两者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应该统一于人文精神的涵养,摒弃功利性。教育的对象是人,在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格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不是彼此对立的,相反,却具有内在统一性。科学精神能够保证人文精神得到真正实现,而人文精神则能够保证科学精神的正确指向。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在追求真理、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价值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随着图书馆应用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图书馆的人文精神逐渐淡漠。本文提出了在努力发展图书馆科学精神的同时,还要大力弘扬图书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是今后图书馆学发展的趋势,二者也是图书馆学发展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4.
大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改革史、一部革新史,在改革的氛围中不断凸显出大学创新的精神特质。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根本,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和意义象征,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大学精神"包含着人文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和理想人格塑造的教育,其实质是涵养人文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21世纪大学教育的归宿所在。高等教育必须有利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利于人格的完善和人性的养成。适应社会的同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超越性,是培育其大学精神的本真命题。  相似文献   

15.
儒家的人文精神肇端于孔子诞生前的唐尧、虞舜、夏禹时形成的丰厚的人文传统,其特性是以道统治世、内圣外王并行不悖,科技、人文与宗教三领域心物平行,历史悠久、文化绵长,是一种实践理性,渗透在世代中国人的不断延续中,具有内在与超越、自然与人文、道德与宗教结合以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极世献身的热忱。  相似文献   

16.
人文观念、人文理性、人文精神,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主题。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人不可缺乏科学精神也不可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精神境界的反映,又影响人的精神境界。它追求意趣、和谐、平等、自由、尊严与幸福。因此,我们要倡导人文精神,宏扬人文精神,寻觅科学和人文的结合,践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锻造出高尚的人格,培养出会生存、会做事、会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7.
人文观念、人文理性、人文精神,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主题.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人不可缺乏科学精神也不可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精神境界的反映,又影响人的精神境界.它追求意趣、和谐、平等、自由、尊严与幸福.因此,我们要倡导人文精神,宏扬人文精神,寻觅科学和人文的结合,践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锻造出高尚的人格,培养出会生存、会做事、会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8.
中学历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求学习成绩上的提高,还应让他们的人格、个性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而后者的实现,有赖于人文教育的实施。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人文素质应该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人文学科,开展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并从怎样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教育,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统一地融入课程体系之中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0.
略论图书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在现代图书馆充分地体现出来,但仍存在着失衡和分离现象,图书馆应向人文与科学精神统一的方向发展,这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是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