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宗教文化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包括他的创作理念和剧作内容。可以说宗教文化构成了曹禺戏剧创作的前在性理式或者观念。宗教文化作为一种潜意识的存在,无疑时时都在催促作家对现实的高度反思,曹禺剧作强烈的宗教情结正好体现了作家的人文思想与情愫。曹禺利用宗教传播和宗教普及所形成的宗教文化充分打造悲剧的气氛,使之产生特殊的审美心理效应。曹禺剧作中所运用的现代表现主义艺术手法,从某种角度上讲与宗教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或者说表现主义艺术的某些特征和本质来自于宗教本身。我们必须以审慎的态度作出客观的解析,才能够真正透视曹禺剧作中的宗教文化情结的历史地位、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曹禺具有女性崇拜情结.他怀着对女性的偏爱,在早年剧作中极力歌颂女性美,一再地宽容、维护女性形象的短处.其笔下女性化的男性形象,则是作家偏向女性化的性格的无意自叙,这种偏向的内在根源正是女性崇拜.生活环境、文化熏陶与个性心理三者的合力作用是曹禺女性崇拜情结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原野》被认作现实主义的或“现实主义融合表现主义”的剧作 ,是该剧研究讲不透的原因。《原野》中有着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因素 ,是一部兼有四种创作方法因素的浪漫主义剧作。《原野》是曹禺剧作中艺术探索最放手大胆 ,关于人类思想的表露最清晰直接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曹禺的剧作《原野》通过一个复仇的命运悲剧故事,深刻地展示出作家对“人生困境”的困惑以及对神秘宇宙的哲学思考。为了戏剧化地传达这种认识,《原野》借鉴了西方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段,并结合本民族的欣赏习惯,成功地对戏剧本的叙述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作为描写虚幻与超自然的一种最方便的形式,象征成为奥尼尔和曹禺剧作的一种主要艺术表现手法.基于基督教意识,奥尼尔和曹禺在他们的戏剧创作中,将众多的意象贯穿在剧作的背景、场面乃至情节之中,这些负栽和渗透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理念或二者兼而有之的意象,既是实在的自然,又是观念的精神,表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宗教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6.
曹禺的第一部剧作发表至今已六十年了。六十年来,曹禺剧作演出不衰,其价值愈来愈引起中国和世界的重视。本文从中国现代戏剧史的角度、从戏剧文学的要求、从舞台演出、从中外学者对曹剧的评价四个方面论述了曹禺在中国和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为曹禺是把中国话剧文学引向成熟的作家,是把话剧艺术推向高峰的作家,也是中国话剧的奠基者之一;曹禺对世界戏剧亦有着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7.
曹禺的宗教资源以及剧作文本中所蕴含的宗教意蕴,都带有民族宗教观念的特点。这与曹禺的个人经历认识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民族文化心理特质的折射。《雷雨》中周朴园的忏悔即是作者的有意选择与安排。  相似文献   

8.
正曹禺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话剧艺术中一位较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剧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文学发展到了真正成熟的阶段。曹禺剧作大都没有惊险曲折的情节,但都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原因就在于它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不仅有受压迫的劳动妇女,还有高级交际花、资产阶级太太等各种人物,曹禺通过塑造繁漪、陈白露等女性形象,强烈集中表达了"五四"新文学主题,呼唤出被压迫者的  相似文献   

9.
曹禺剧作诞生后,一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究其原因,乃是因为他的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人的悲剧命运。本文从人物的爱情与出走两个方面来说明曹禺剧作中的悲剧情结,并探讨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戏剧奠基人。他在戏剧艺术上大胆探索,其剧作试验了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等各种创作方法。他追求艺术真实,但不是表象的真实,而是一种情感化的主观真实。从本质上说,奥尼尔是个浪漫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11.
强烈的现代悲剧意识,对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现代派艺术创作方法的广泛借鉴与运用,使得曹禺早期剧作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2.
继《雷雨》之后,曹禺又于一九三六年发表了四幕剧《日出》。这两部剧作的相继问世,使曹禺步入了著名剧作家的行列,也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雷雨》的创作已表明曹禺是一个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勇于探索的作家,《日出》  相似文献   

13.
《雷雨》的深层内涵与曹禺对人类命运的恐惧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作品的人物形象上分析,还是从作家自身经历在作品中的投射来看来,曹禺剧作《雷雨》的深层内涵都不主要是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恶势力罪恶的揭露。对那时劳动受到的剥削和压迫时的反抗和斗争的展示,而是对冥冥中控制人类命运的那只巨手的感悟和恐惧,凸现出了曹禺别有的对人类命运的恐惧情结。  相似文献   

14.
曹禺早期的剧作,既是20世纪初期中国现实社会的一种缩影,又充满着独具特色的宗教艺术的魅力。这种魅力体现在:一、蕴含着基督教理念的审美境界;二、既是素朴的诗,又是感伤的诗;三、神秘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表现主义的思想深度与艺术力量最集中地体现于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作品中。奥尼尔的五十多部剧作属于多种风格。他近四十年的创作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中期是以表现主义为主,而后期则是一种成熟的独创的现实主义风格。奥尼尔的剧作以其对现代文明、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认识与反思而被列入现代主义作家之列,他的《毛猿》就是这样一部反映人在社会中的困境,表达人在困境中的迷惘与求索的作品。从这个有几分荒诞的悲剧性的剧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人的自我的失落与追寻的失败。人真的是一种很可…  相似文献   

16.
作家是通过文学形象反映生活的。作家对客观世界的观察、研究和认识,总是寓于他所塑造的文学形象之中。因而,作品是作家世界观的最好说明。曹禺解放前的主要剧作,表现了他前期世界观的基本内容。自三十年代初《雷雨》出版以来,评论家通过曹禺的剧作,对他的世界观作了多方面的探讨与研究,这一课题至今还受到人们的重视。深入地、实事求是地研  相似文献   

17.
易卜生和曹禺都以诗情勃发的激情在各自的剧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寻梦者"形象,来表达对现实的反抗以及对自我与他人拯救的理想情怀。他们梦想的指向旨趣迥异:易卜生坚持不懈地叩问人的生命之终极问题,他的梦想都指向人的最终的精神向往;而曹禺在诗意掩映下的梦想却都指向物质的或者现实的、世俗的归宿。虽然曹禺深受易卜生及其他西方剧作家和西方思潮的影响,而传统文化和宗教的积习却使曹禺在实质上选择了一条与易卜生迥异的审美之路,他们的典型"梦想"意象实际是中西两种精神指向的文化显现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曹禺早期剧作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在于注重营造戏剧氛围,戏剧氛围的体验是一种知觉过程,包括场景氛围和场面氛围诸因素,这些在曹禺早期剧作中都有所体现,并形成其早期话剧特有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作为革命剧作家的曹禺以他对旧世界的彻底反叛而享誉文坛 ,但作为出生于封建家庭、成长于新旧交替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 ,在他的身上仍然表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共存 ,即便是被称作“对传统文化全面反叛和否定”的剧作《北京人》 ,也仍然客观地表现出作家文化心理的双重性。这种双重性既成就了作家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雷雨》到《北京人》评曹禺前期剧作风格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曹禺解放前从《雷雨》到《北京人》的创作历程为主线,评析了剧作家前期剧作风格形成、发展、演进、创新的历史转变轨迹。作者认为,《雷雨》创作的成功标志着曹禺是一个具有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剧作家,也鲜明地代表着曹禺剧作的特定审美视角和艺术追求。强烈的个性和人物形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曲折跌宕的情结网扣,错综交织而又严谨统一的戏剧结构,以及赋以动作感的诗剧化语言,共同构成了《雷雨》特有的艺术风格。《北京人》的创作成功,使曹禺前期剧作达到了另一新高峰,标志着剧作家勇于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创新的艺术追求喜结新的硕果。同时也呈现出有别于《雷雨》的新的艺术风格:由日常生活琐细流露着时代的政治信息;于平淡幽远里积蓄着深沉紧张的动力;而忧郁哀伤的感时怀旧中渗透出对于未来的明朗乐观情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