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离子反应     
题型示例一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例 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a2 + +2ClO- +H2 O +CO2 =CaCO3 ↓ +2HClOB .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Fe2 + +2H2 O2 +4H+ =Fe3 + +4H2 OC .用氨水吸收少量SO2NH3 ·H2 O +SO2 =NH+ 4 +HSO- 3D .硝酸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Fe3 + +3NH3 ·H2 O =Fe(OH) 3 ↓ +3NH+ 4解析 :A中过量的CO2 可溶解CaCO3 ,离子反应式可写成ClO- +H2 O +CO2 =HCO- 3 +HClO ;B中电荷不守恒 ,…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化学中 ,要求在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上掌握一些常见的重要的离子的鉴定 ,像SO2 -4 的鉴定方法。在初中是这样讲的 (试用教材、教改实验试用教材、课本 ) :“在有少量稀H2 SO4 的试管里 ,滴入几滴BaCl2 溶液和稀HNO3,观察发生的现象。 (生成不溶于稀HNO3 的白色沉淀 )H2 SO4 BaCl2 =BaSO4 ↓ 2HCl,此反应可用于检验H2 SO4或由电离时能产生SO2 -4 的化合物。”而高一课本则是 :“在分别盛有H2 SO4 、Na2 SO4 、Na2 CO3 溶液的试管里 ,各滴入少量BaCl2 溶液 ,在 3支试管里都有白色沉…  相似文献   

3.
关于次氯酸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军 《化学教学》2002,(1):44-45
1 问题背景国内中学化学教材一直沿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次氯酸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a(ClO) 2 +H2 O +CO2 =CaCO3 ↓ +2HClO (1 )一些无机化学教科书[1] 也是如此。由于H2 CO3 H+ +HCO3 - Kθ(H2 CO3 ) =4.3×1 0 -7HCO3 - H+ +CO3 2 - Kθ(HCO3 ) =5 .61×1 0 -11HClO H+ +ClO- Kθ(HClO) =2 .95×1 0 -8而且Kθ(H2 CO3 ) >Kθ(HClO) Kθ(HCO3 -) ,因此 ,早在 1 988年《化学教学》上就有文章从理论上推测“碳酸和次氯酸钙反应不会有碳酸钙生成 ,而应有碳酸氢钙…  相似文献   

4.
误解一:向氯水中加入锌粒有氢气产生室温时将氯气通入水中至饱和,有39%的Cl2与水发生了反应:Cl2+H2OHCl+HClO其水溶液中溶质的量最多的是Cl2,故称其为氯水。由于该溶液中有两种酸存在,当向其中加入锌粒时,有人认为发生了下列反应:Zn+2HClZnCl2+H2↑Zn+2HClOZn(ClO)2+H2↑Zn+Cl2ZnCl2其实这些反应都不会发生,因为HCl、Cl2、HClO这三种溶质的氧化性存在很大差别:2H++2eH2↑E0:0.00VCl2+2e2Cl-E0:1.36V2HClO+2H++2eCl2+2H2OE0:1.63V由标准电极电位可知,HCl…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和氢氧化铝沉淀质量有关的计算题种类繁多 ,如能抓住反应实质总结运用简便公式求解 ,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公式推导过程中学化学教材里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的化学反应不少 ,主要是铝盐与强碱及偏铝酸盐与强酸的反应。1 设向含有nmolAl3+的铝盐溶液里逐滴加入含有nmolOH- 的强碱溶液 ,反应结果如下 :①当 n(Al3+)n(OH- ) >13 时 ,铝盐过量 ,可发生下列反应 :Al3++3OH- =Al(OH) 3↓。因为 :n(Al3+)≥n(Al(OH) 3)而 :n(Al(OH) 3) =13 n(O…  相似文献   

6.
氯化亚铜制备中有关离子颜色的讨论和实验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用单质铜和二价铜离子在热的浓盐酸中制备氯化亚铜时 ,先发生如下反应 :Cu+CuCl2 +2HCl(浓 ) =2HCuCl2 (1 )用水稀释溶液时即得到白色的氯化亚铜沉淀 :HCuCl2加水稀释 HCl+CuCl↓ (2 )在现行国内的一些实验教材中[1] ,都把HCuCl2溶液的颜色认为是深棕色。且把上面第一个反应的终点定为“深棕色为止”。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发现 ,若把上面第一个反应的终点定为“深棕色为止”。接着用水稀释HCuCl2 溶液 ,有不少学生得不到白色的氯化亚铜沉淀。若将深棕色的溶液继续加热 ,直至深棕色逐渐褪去接近无色 ,…  相似文献   

7.
题目 :有A、B、C、D四种可溶性化合物 ,它们分别由Ag+ 、Na+ 、Ba2 + 、Cu2 + 、Cl-、SO2 -4 、NO-3 、OH-八种离子中的两种组成 (每种离子只选一次 ) .将A、B、C、D四种化合物的稀溶液按以下方式混合后的现象为 (微溶物视为可溶 ) :( 1 )A +B白色沉淀( 2 )B +D白色沉淀(3)C +D蓝色沉淀根据以上事实推断A :,B :,C :,D :.( 2 0 0 2 ,天津市中考题 )分析 :该题目主要是考查常见碱和盐的溶解性 ,以及它们的溶液相互反应后的特征现象 .该题目的参考答案为 :A :AgNO3 ,B :BaCl2 ,C :NaOH ,D :…  相似文献   

8.
作为初中化学一个重要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在各省市中考题中每年都为重点考查内容。从其考查的方式来看 ,主要有以下题型 :一、判断正误型例 1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 ,书写正确的是 (   )。(A) 2Fe 6HCl=2FeCl3 3H2 ↑(B)CaCO3 2HCl=CaCl2 H2 O CO2 ↑(C)H2 SO4 BaCl2 =BaSO4↓ 2HCl(D)Fe 2AgCl=FeCl2 2Ag( 99年黄冈市中考题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方面面。 (A)中生成物FeCl3 应为FeCl2 ;(D)中反应不能发生 ;而 (B)、(C)均符合…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盐的组成元素中一定不含氢元素(B)任何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总数一定相等(C)能导电的溶液中一定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D)凡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2 0 0 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题)2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 ,正确的是 (   ) .(A)HCl=H+ 1 +Cl- 1      (B)Na2 CO3=2Na+ +CO2 - 3(C)Ca(OH) 2 =Ca+ +2OH- (D)CuCl2 =Cu2 + +Cl2 - 2 (2 0 0 1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3 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且质量相等的盐酸完全反应后 ,所得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相似文献   

10.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 ,大多是在溶液中通过离子之间的交换而实现的 .因此 ,运用离子的性质分析以下五类问题 ,往往比运用物质性质更便捷 .一、溶液导电性变化分析例 1 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Ba(OH) 2 溶液中 ,溶液导电性明显减弱的是 (   ) .(A)盐酸    (B)Na2 CO3(C)Na2 SO4 (D)H2 SO4分析 溶液导电性的强弱 ,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多少 .盐酸加入到Ba(OH) 2 溶液中 ,盐酸中的H+ 与Ba(OH ) 2 溶液中的OH- 结合成H2 O ,溶液中的OH- 减少了 ,但新增了Cl- ;Na2 CO3、Na2 SO4 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在全国和许多省市的初中化学竞赛试题中 ,多次出现与索尔维制碱法中的主要反应 :NH4HCO3 NaCl=NaHCO3↓ NH4Cl有关的试题。这个反应是否具备现行统编初中化学教材〔以下简称初中教材〕中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 (即 :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 ,有气体放出 ,或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 ) ,中学化学教学中一直有争议 ,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这个反应中生成的NaHCO3是不是沉淀这个问题上。有部分教师认为[1 ] :这个反应中生成的NaHCO3不是沉淀 ,理由是NaHCO3不是难溶物质。我认为这一观点有待商榷。NaHCO3不…  相似文献   

12.
关于乙炔性质的演示实验 ,其反应剧烈产气速度快。即使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与CaC2 反应 ,其效果仍不理想。查手册得知 :常见药品中溶解度既大、且等质量药品电离的离子数目又多又不与CaC2 反应的只有NaOH ,能更大程度分散溶液中的H2 O分子。2 0℃时 ,NaCl的溶解度为 3 6.0g,即 1 0 0mL水配成的饱和溶液分散的Na+ 、Cl-不足 2mol,此时NaOH的溶解度为 1 0 9克 ,1 0 0mL配成的饱和溶液中Na+ 、OH-共 1 0 9/ 40× 2mol=5 .45mol,据此可知其饱和溶液与CaC2 反应的效果远较饱和食盐水好 ,为此我们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在化学试题的简答题中出现了一类结论开放型试题 ,这在物质推断题中也相继出现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 ,谈谈解此类试题的分析方法 .  一、依据反应物的组成顺向发散思考例 1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 溶液和稀硝酸后 ,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试推断该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 .分析 :初中化学中涉及到的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物质有两种 ,一是BaSO4,二是AgCl.从BaCl2 溶液的组成分析 ,不难发现 ,BaCl2 溶液中的Ba2 +可以与SO2 -4 结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BaSO4;BaCl2 溶液中Cl-也可以与Ag+…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教学中体会到 ,在人教版高中化学课本的 [实验 1 -1 6]中 ,将氯水改为氯的四氯化碳(或苯 )溶液 ,省去注入汽油 (或四氯化碳 )一步 ,更为合适一些。理由如下 :a .新制的饱和氯水的成分是氯单质、盐酸、次氯酸。在课本中已明确介绍次氯酸有强氧化性。那么解说、分析氯水与溴化钠和碘化钾的反应 ,势必要在氯单质、次氯酸何者与之反应上费番口舌。事实上 :Cl2 2NaBr =2NaCl Br2Cl2 2KI=2KCl I22NaBr HClO HCl=2NaCl Br2 H2 O2KI HClO HCl=2KCl I2 H2 O都是可能发生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1 演绎推理若未知物具有已知物的属性 ,则可通过对已知事物的属性进行演绎推导 ,获取未知事物应有的性质 ,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例 1:将一塑料小球置于某浓度的Ba Cl2 溶液中 ,小球正好悬立于溶液中央 ,欲使小球上浮至水面或下沉至水底 ,应分别加入何种化学试剂 ?请解释原因。分析 :由题给某浓度BaCl2 溶液中 ,小球正好悬于央推知上浮与下沉取块溶液的密度变大或减小。加入固体硝酸银后小球上浮 ,因为 :2AgNO3+BaCl2 =2AgCl +Ba(NO3) 2 溶液密度变大。加入浓硫酸后小球下沉 ,因为 :BaCl2 +H2 SO4 =BaSO…  相似文献   

16.
一、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 ,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用表达式可表示为 :AB +CD =AD +CB .它的特点是 :①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 ;②生成物是由两种反应物互相交换成分 (即交换简单的离子和原子团 )而得到 ;③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只有同时具备上述特点的反应才是复分解反应 .如反应CO2 +Ca(OH) 2 =CaCO3 ↓ +H2 O ,虽然具备特点①和③ ,但不具备特点② ,故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判断酸、碱、盐的溶液混合时 ,如果相互交换离子并生成沉…  相似文献   

17.
“沉淀先生成后溶解”类图像题考查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考查对反应过程的理解 .2 0 0 1年广东高考化学卷第 2 4题就是一例 .本文总结该类题所涉及到的反应类型及解题的技巧 ,并举例说明 .一、“沉淀先生成后溶解”的化学反应种类往某种无色溶液A中不断加入或通入某种物质X ,溶液中先出现白色沉淀而后又消失 .具有这种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 ,在中学化学中约有五种 ,并产生五种不同的沉淀变化图像 .1 在Al3 溶液中不断滴加强碱溶液反应原理为 :Al3 3OH- =Al(OH) 3,Al(OH) 3 OH- =AlO-2 2H2 O为突出主要问题 ,不…  相似文献   

18.
1 实验装置如下图2 实验操作  按图所示装置加好药品 ,先在右边小试管中加入数滴稀盐酸 ,后在左边小试管中加入数滴浓硫酸。3 实验现象  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 ;试管内壁出现淡黄色固体。4 反应原理FeS + 2HCl=FeCl2 +H2 S↑Na2 SO3 +H2 SO4=Na2 SO4+SO2 ↑ +H2 O2H2 S +SO2 =3S + 2H2 OH2 S +Pb (CH3 COO ) 2 =PbS↓ +2CH3 COOH5 实验特点5 1 微型 :装置小巧、节约药品。5 2 简便 :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时间短、现象明显。5 3 安全 :无有毒气体逸…  相似文献   

19.
邱娥 《化学教学》2002,(7):45-45
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本化学第二册》的教师教学用书 (人教社 )对其教材第 2 2 1页第 10题的解答 ,我认为值得商榷。原题为 :在Mg(OH) 2 沉淀中加入足量的饱和NH4 Cl溶液 ,Mg(OH) 2 沉淀会逐渐   ,其原因是  。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解答为 :消失 ;Mg(OH ) 2 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NH4 +发生水解 ,使溶液显酸性 ,促进Mg(OH) 2 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沉淀不断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 ++H2 O =NH3·H2 O +H+Mg(OH) 2 =Mg2 ++ 2OH-    H++OH- =H2 O此解答的结论虽然符合实验事实 ,但解…  相似文献   

20.
关于采用BaCl_2溶液鉴别Na_2CO_3和NaHCO_3的异议山东济宁一中(272131)赵彦顺山东济宁农校李兆楼说:化学教学1994年第3期一文认为,常温下,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而碳酸氢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不反应,因此,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