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使用改进Hummers法,用不同高温阶段反应温度制备了不同程度的氧化石墨,并通过相同的处理方法和还原方法制备出石墨烯。重点研究了氧化过程高温阶段反应温度对石墨烯比表面积和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Hummers方法、Improved方法和Improved-等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ITR)对三种方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的形态、官能团及氧化程度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以Improved-方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0.074 mm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制备膨胀石墨,采用超声波辅助机械搅拌法对加入分散剂的膨胀石墨分别处理15min、30min、45min、1h、1.5h、3h进行石墨片的制备,利用SEM及拉曼光谱对制备出的石墨片进行表征,分析时间对超声波辅助机械搅拌法制备纳米石墨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超声辅助机械搅拌1 h时就可制备出石墨片,通过拉曼光谱分析,制备出的石墨片属于纳米级的,当超声波辅助机械搅拌超过1h,随着时间的延长,石墨片又会出现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4.
石墨烯材料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因此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正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介绍了目前制备石墨烯的主要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Si C外延生长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法、化学氧化还原法、电弧放电法,阐述了各个制备方法的作用机理,并列出了一些研究现状。最后,对石墨烯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聚苯胺/石墨烯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质进行研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比例复合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官能团及表面形态特征。通过电化学工作站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电学特性。研究表明:聚苯胺/石墨烯比例不同时,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利用率和电容特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HNO,和H3PO。混酸作为插层试剂,以鳞片石墨为原料制备无硫膨胀石墨。研究了混酸中磷酸,硝酸体积比、氧化剂高锰酸钾与石墨质量比、混酸体积与石墨质量比对膨胀体积的影响。分别采用XRD、SEM分析鳞片石墨膨胀前后物相变化和微观形貌的变化,并结合EDS分析样品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傍肖酸体积比3:1,高锰酸钾/石墨质量比0.1:1,混酸体积/石墨质量5:1(m垤),其膨胀体积最大可达220m垤。氧化插层后,层间距发生变化’可能有大量层间化合物的生成。膨胀后可以观察到生长良好的膨胀石墨蠕虫状缠绕空间,结合-EDS分析得出结论,本方法可以制备出高膨胀倍率石墨,并避免了硫元素的引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石墨烯因为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已成为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采用Hummers法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G0),通过异氰酸苯酯对GO进行有机化改性得到能够在DMF中均匀分散的石墨烯材料,将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材料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引入到聚脲材料中得到聚脲/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红外、透射电镜等对氧化石墨烯以及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iGO)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多以单片形式存在,经异氰酸苯酯改性后能够较均匀的分散在DMF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TEM等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发现改性后氧化石墨烯片层能够较均匀的分散在聚脲基体中,均匀分散的氧化石墨烯片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聚合物基体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耐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氧化石墨烯(GO)和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为原料原位聚合制备聚酰亚胺/氧化石墨烯(PI/GO)纳米复合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实氧化石墨烯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结构更加致密。通过拉伸性能测试发现由于GO在PI基体中有良好的分散性,所以在拉伸过程中应力能够有效的转移,从而提高复合材料薄膜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李奕萱  侯永江  国洁  李博 《科技通报》2019,35(10):1-7,38
采用置换法合成了一种特殊形态的催化剂,即在还原氧化石墨烯薄片上负载层状结构的Ni-Co-B双金属纳米颗粒,标记为Ni-Co-B/rGO-a。通过TEM,XRD,EDX,BET和H2-TPD等技术对合成的Ni-Co-B/rGO-a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Ni-Co-B/rGO-a催化剂在0. 3 mol/L CH_3COOH和1 mol/L NAOH混合溶液中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同时测试了rGO,Co-B/rGO和共还原法制备的Ni-Co-B/rGO-c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催化行为。结果表明,Ni-Co-B/rGO-a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表现出最好的活性,峰电流密度为23. 8 m A·c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步水热法合成了不同质量比(Ag:WO3=1%、2%、3%)的银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三氧化钨(Ag/r GOWO3)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表征了Ag/r GOWO3结构和形貌,并对合成的Ag/r GOWO3复合材料进行了气敏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2wt%的Ag/r GOWO3与纯的氧化钨(WO3)和还原氧化石墨烯三氧化钨(r GOWO3)相比,表现出对丙酮更高的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1.
杨斌  门传玲  曹军 《大众科技》2012,14(4):124-126
采用改性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并与二水醋酸锌溶液、NaOH水溶液及水合肼反应制备出氧化锌—石墨烯(GZO)粉末。通过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分析了所制备的GZO的结晶性能、微观形貌,并与氧化锌—铝(AZO)的电阻率、透光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GZO的透光率在可见光波段与AZO相差不大,但在紫外光(200~380nm)波段,AZO的透光率为20%,而GZO的透光率达到了50%,透光效果明显优于AZO;AZO的电阻率一般在10-2~10-4Ω.cm,GZO的电阻率为1.03×10-5Ω.cm,导电性也优于AZO,所以理论上GZO更加适合作为TCO玻璃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正石墨烯量子点作为零维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电学、热学、光学等特性备受关注。从中国专利角度出发,研究石墨烯量子点的主要制备方法、制备技术以及其创新资源等情况,以期为石墨烯量子点技术发展提供参考。石墨烯量子点缩小法制备技术主要包括水热法、剥离法、强酸氧化法等,石墨烯量子点扩大法制备技术主要包括富勒烯法、共燃法、热解碳化法、溶液化学法等。  相似文献   

13.
PSS含量对石墨烯/PEDOT:PSS复合物导电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墨烯由于具有高导电性、高透光率和优良热稳定性等性质,有望成为透明聚合物电极材料的优良填料。本文通过原位复合方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钠(RGO/PEDOT:PSS)复合材料,研究了PSS不同含量对复合物导电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适当的PSS加入对复合物导电性有促进作用。当原料质量比EDOT:PSS=1:0.5时,复合物(10 wt.%RGO)导电率达到6817 S/m,是没有PSS加入下复合物电导率的2.4倍。此含量下制备的产物颗粒平均粒径5微米,并且RGO可以较好地分散在聚合物中,呈现更高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还是以石墨为主,但是石墨负极的理论比容量较低(为372 mAh/g),严重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硅的理论比容量高达4 200 mAh/g,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然而,硅负极材料在锂化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导致电极材料破裂和粉碎,从而大幅度降低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并且硅的电导率不理想,也限制了其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用石墨烯对硅负极材料进行改性,有望缓解其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差的难题。本文重点阐述了石墨烯对于硅基负极材料的性能提升机理,期望对未来石墨烯改性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和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贺国锋  张倩  薛娇 《科技风》2016,(4):87-88
以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以硝酸钴、硝酸镍、硫代乙酰胺分别为钴源、镍源和硫源,以乙二胺为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剂及Ni Co_2S_4的形貌控制剂,通过水热法合成Ni Co_2S_4/RGO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电流密度100 m A/g下,50次循环后容量为920 m Ah/g,库伦效率高达98.5%表现了出色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6.
无硫可膨胀石墨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一种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在发烟硝酸的作用下,与天然鳞片石墨反应,制备无硫可膨胀石墨的新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石墨(g):浓硝酸(mL):重铬酸钾(g)=1:20:0.14,室温条件下反应45min,膨胀容积达350mL/g,经检验产品不含硫.  相似文献   

17.
反式(α)-细辛脑具有平喘、止咳、祛痰、镇静、解痉、抗惊厥及抗癌的药理活性,医学临床应用广泛。反式(α)-细辛脑在天然植物中含量低导致提取纯品困难,化学合成法是有效的制备途径。主要的合成路线有:以1,2,4-三甲氧基苯为原料经酰化、还原及脱水反应得到;以细辛醛为原料经还原和脱水反应制备;以氢醌为原料经氧化、三乙酰化、甲基化、甲酰化和脱水反应后即可得到反式(α)-细辛脑;以erythro-2-甲基-3羟基-3苯丙酸为原料经立体选择合成直接得到目的产物。反式(α)-细辛脑的分离纯化主要有柱层层析的物理方法和催化异构的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CH4/H2气氛下,利用直流热阴极PCVD(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设备制备的金刚石膜并研究其高温氧化行为。对制备的样品通过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金刚石膜在空气中氧化优先刻蚀非晶碳石墨处,使晶界瓦解;金刚石膜氧化前后未出现石墨或其它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印象里石墨烯只能来源于石墨矿物质,现如今有一种新方法颠覆传统。我国专家利用从玉米芯中提取糠醛等物质后剩余的纤维素为原料制备了生物质石墨烯材料,同时还实现了批量生产,已创超亿元产值。不久前,由黑龙江大学和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生物质石墨烯材料绿色宏量制备工艺"项目通过专家组鉴定,鉴定结果认为该项目在国际上首创从生物质  相似文献   

20.
设法以简单的工艺实现低缺陷石墨烯的高效、规模化制备,对于促进其在聚合物改性领域中的成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一种低缺陷石墨烯的简单制备方法及其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复合改性作用。首先,利用超支化聚乙烯(HBPE)在氯仿中借助超声高效剥开天然石墨制得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分别与两种不同粒径的UHMWPE粉末进行溶液混合,经溶剂挥发和热压成型制得石墨烯/UHMWPE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广角X射线衍射技术(WA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所得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深入表征,并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所得石墨烯结构缺陷较少,厚度5层以下,表面存在少量非共价吸附的HBPE,比例达0.39 g(g石墨烯)-1;通过所述复合工艺可制得具有隔离网络结构的石墨烯/UHMWPE复合材料,借助该结构,只需少量石墨烯即可有效提高UHMWPE的导电性能,其逾渗阈值仅为0.25 vol%(粒径60μm UHMWPE)和0.50 vol%(粒径25μm UHMWPE);相比小粒径UHMWPE粉末,由大粒径粉末所得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石墨烯导电愈渗阈值及更优的导电性能。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低缺陷石墨烯的高效制备及应用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