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20,(3)
摆式波能发电装置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近年来获得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首先基于势流理论在频域分析了摆板厚度对于摆式波能发电装置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求解考虑动力摄取系统的Cummins方程计算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进一步分析了摆板厚度对摆式波能发电装置瞬时功率的影响和动力摄取系统的阻尼系数对摆式波能发电装置平均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水下机器人等水下载体能量自补给问题是提高其工作效率、延长工作时间的关键技术问题。波浪能作为可再生绿色能源之一,将其作为水下载体的能量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内容,而能量吸收效率问题是研究的关键。提出基于惯性摆结构的波浪能吸收转换方法,建立其动力学方程,通过ADAMS获得不同确定条件下的能量输出效率,并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建模,通过与ADAMS建模获取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训练所得模型的正确性,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此新型无线耳机带有光电池板和风力发电机装置,基于风光互补实现自我供电。耳机由耳机本体、光电池板、三叶片风车、微型发电机、伸缩杆、开关组成。通过三叶片风车和电池板实现将风能和光能转化为耳机的电能,从而使微型发电机完成两种能量的利用,达到风光互补发电的目的,既高效又经济。  相似文献   

4.
作为可再生能源,波浪能的吸收和利用一直是国内外热点研究内容之一。本文提出基于惯性摆结构的波浪能吸收转换方法,对这种结构构成的水中载体所受到的波浪力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其动力学方程,并对这种机理构成的实验模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垂直型单支点旋转式倒立摆系统进行研究.设计了倒立摆系统的机械结构,利用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用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复杂的、无法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系统控制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6.
光伏发电是替代化石能源的一种最理想的方式,但较高的光伏发电成本成为制约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光伏发电逆变控制器是将光伏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装置,在能量转换和利用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能量损耗,增加了发电成本。因此,研究高效率光伏发电逆变控制器的拓扑及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车位锁利用50W单晶太阳能板收集能量通过转化器转换为12V稳定直流电压经变压后为动力装置提供能量,装置无线通信模块将手机APP端信息传递给单片机从而驱动升降体升降实现车位预订和阻拦功能,车锁表面设置的传感器作为感应装置将车位附近信息实时反馈给控制端,车位APP帮助车位主发布车位位置信息从而实现需求车辆和车位的最近匹配,车锁配备有热熔器,防尘自动电刷,夜间灯光提示模块,语音提示模块以满足雨雪、沙尘天气和夜间停车的需要,装置利用清洁能源提高了私有停车位资源利用率实现了公共停车位互联网管理,创造了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瀑布大都作为旅游观光资源 ,对于瀑布自身能量的利用问题研究极少 ,这样其自身能量被白白浪费掉了。本人提出下列瀑布能量合理利用的设想与建议 :自瀑布上游河床部位垂直向下建竖井 ,并在接近下游河床高度处转弯 ,转向瀑布下游河床并以下游河床部位作为出口 ,在竖井转弯处设水轮发电机 ,在竖井上口处设闸门 ,具体结构见如下示意图。白天当游人观光时 ,关闭闸门 ,水仍按原流道流向运动 ;夜间无人游览时开启闸门 ,上游水即以竖井流向下游并带动水轮机发电。上述设施全部建在地下 ,对观光无任何影响。如在竖井四周建螺旋通道、通道处的井壁用透…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9)
合理利用汽车本身对道路的动力,设计回收这种能量的装置是减少能源浪费,延长能源使用年限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纳米发电技术,提出了将标准小汽车经过减速带时产生的动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电能储存起来的装置,达到了降低汽车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回摆装置,采用了磁致伸缩驱动器作为能量转换装置,利用曲柄滑块机构作为运动转换装置,将直线运动转化为圆周运动,并对其原理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进行了结构建模。相比传统的回摆装置,其体型小,可直接控制电流的变化对其进行调速,且反应速度快。  相似文献   

11.
"船式发电",顾名思义是在江河上以船的形式浮在水面的水力发电系统.它由水上和水下两部分组成.水上部分是将发电机等设备固定于"船"上,以此用来接收水轮系统产生的动力,水轮系统则在船体的重力与浮力的调配下始终处于水下,承接来自水流的能量,再通过轮系传递给电磁系统而实现发电和输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目前电线杆爬藤现象,研制一种防爬藤装置,采用刀片旋转实现对电缆拉线外周的爬藤进行清理,根据不同环境,可设置刀片旋转间隔时间,并利用光伏板发电对刀片驱动马达进行供电,实现全自动清理爬藤,大大减少了人工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3.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存在着能量浪费、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目前国内外能量回收技术主要有废弃涡轮增压、余热制冷或取暖、余热温差发电、后接动力循环做功、制动能量回收等。在保证汽车能够顺利自动回正的前提下,研制一种基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将汽车自动回正过剩的能量回收储存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充分回收过剩的自动回正的能量,通过压缩空气将能量储存,再通过空气阀门释放能量,推动涡轮带动发电机旋转进行发电,从而为汽车自身所利用,减少能量的浪费。  相似文献   

14.
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太阳能采集板的能效最优倾角的准确计算可以改善电机的转矩输出,提高对光伏电机的输出功率增益。当前的光伏发电系统的能效最优倾角估算方法采用贝叶斯参量估计算法,随着电机磁损耗的增加,导致能效最优倾角参量估计精度不高。提出一种基于电磁耦合器轴向切面磁场估计的光伏发电系统的能效最优倾角计算方法。分析了光伏发电系统的电磁耦合系统结构模型,利用蓄电池放电率特性修正原则,建立光伏发电系统的能效最优倾角目标函数,实现能效控制输出的目标参量系统传递函数构建,设计电磁耦合器轴向切面磁场估计算法,实现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能效最优倾角计算的算法改进。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光伏发电系统中能效最优倾角的计算,精度较高,优化了太阳能向电能的转换过程,有效提高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增益。  相似文献   

15.
<正>绿色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轨道交通节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潜力。通过融合绿色技术,如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以及智能化控制系统,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还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智能技术的应用,如智能调度、能量回收系统和精确能耗监控,能够优化能源使用,提高运营效率。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有望为轨道交通带来节能减排的双重效益,同时提升乘客体验和运营安全。绿色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一)采用再生能源技术采用再生能源技术是轨道交通节能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太阳能光伏板和风能发电系统的应用,为轨道交通提供了新的能源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更加环保和高效的能源利用。太阳能光伏板技术能有效转化太阳能为电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种矿料传送带重力势能液压回收发电装置;阐述了该装置的势能回收和发电原理;最后建立了控制该发电装置的电控系统。该装置实现了重力势能的回收利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抽油机的安全自动刹车装置,能有效地解决抽油机作业过程中起重设备动力系统突然出现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主要原理:利用减速器动力输入轴负载和皮带轮在电动机驱动与否的共同作用造成的两者交替出现的主、被动转换现象,使用螺旋副提供压力作用在摩擦片上,利用摩擦阻力和棘轮机构使旋转部件刹死停止转动。结构特点:根据使用要求可同时使用两组摩擦副实现双向自动刹车或使用单组摩擦副实现单向自动刹车;采用无声装置实现正向棘轮、棘齿无噪声传动。安装位置:自动刹车装置输出端与原减速器输入轴相连,刹车装置输入端与电动机或发动机输出端相连。  相似文献   

18.
李振男 《科技风》2014,(4):70+72
配可调螺旋桨齿轮箱是船舶上使用的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它主要由输入离合器部件、输出部件、PTO部件、箱体部件、油泵传动轴部件、管路部件组成;该种齿轮箱中没有倒车离合部件,因此齿轮箱更轻便。配可调螺旋桨齿轮箱常配置一个或多个辅助功率输出装置(PTO),可实现主机带动可调螺旋桨转动的同时带动轴带发电机发电、带动油泵、水泵工作;也可以在船舶停止航行的情况下,单独带动轴带发电机发电、带动油泵、水泵工作,提高了主机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目前市场上的自发电自行车主要采用太阳能供电,但太阳能发电有时会受到骑行环境、天气改变等因素影响,无法满足充电需求。为实现持续的自行车电能供应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花鼓发电装置。花鼓发电装置安装在自行车轮轴上,将车轮的转动能量转化成电能进行存储和使用。发电花鼓采用的是行星摩擦轮同轴异向转动原理,让定子和转子作同轴异向转动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发电量。所设计的花鼓发电装置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的是一能感知不利于发电或对光伏板有损害的天气,并且实现太阳能光伏板在以上天气情况下自动收缩,在适合发电的天气情况下伸出光伏板的装置。在处理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时,采集大量的数据,对平均后的多组数据进行比较,选取最优的数据。采用PID算法进行控制光伏板进出收容箱,通过把连续的数学积分离散化,计算机和传感器就可以进行数据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