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沈锴 《大众科技》2010,(7):104-105
通过真空热氧化法氧化用电子束蒸发技术沉积于GaN衬底表面的Cu薄膜,制备出了单一相外延的Cu2O薄膜。接着对样品在不同的温度下(400℃到800℃)进行真空热退火处理,详细分析讨论了对薄膜所造成的影响。在低于700 oC的温度下退火,薄膜表面的均方根表面粗造度和禁带宽度都基本保持稳定。而X射线研究揭示了Cu2O薄膜保持着先前沉积的Cu薄膜与GaN衬底之间的外延关系。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5,(15)
在半导体芯片的生产过程中,硅片背面出现铜污染(以下简称Cu污染)的现象屡见不鲜。目前有三种溶液配制成的混合液可作为清洗液使用,它们分别是由H2SO4/H2O2/H2O、HNO3/HF和HF/H2O2/H2O各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的。本文就是针对这三种清洗液展开讨论,浅谈清洗液对于硅片背面Cu污染的清洗。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1,(5)
为避免在抗链球菌溶血素"O"胶乳凝集试验(抗"O"试验)中使用临床患者血清样本以及降低实验教学材料成本,以硫酸铝钾[KAl(SO4)2]溶液、牙膏溶液制备"假"抗"O"试剂,以此模拟实际抗"O"试验应用于实验教学。结果显示"假"抗"O"试剂可产生明显的凝集颗粒,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满足教学目标和任务。因此,"假"抗"O"试剂在实验教学中可替代商品化的抗"O"试验试剂盒。此外,因制备"假"抗"O"试剂的成本远低于商用化试剂盒,可实现大幅度节约教学实验经费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一种简单的柠檬酸盐热分解法制备了新型高温超导Y_3Ba_5Cu_8O_(18)材料。差热/热重分析表明,其前驱体退火温度须在830℃以上才能得到纯相Y3Ba5Cu8O18超导体。室温磁性和低温磁性数据揭示,所制备的样品具有室温铁磁性,其超导转变温度在91-94℃左右。低温下场冷却曲线向上翻转,预示低温下样品可能存在超导和磁性共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以SnCl4·5H2O、NiCl2·6H2O、氨水等为原料,控制反应溶液的pH值、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掺杂比例等条件,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SnO2纳米粒子,通过对其进行XRD、SEM、气敏性能的测试分析可知:用化学沉淀法获得的SnO2粒子粒径约为60nm,粒子呈球形,且分散性好,掺镍的SnO2薄膜对还原性气体H2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使用中空纤维含浸液膜渗透器,以水、亚硫酸钠溶液以及柠檬酸钠溶液为膜液,分别考察了室温下,不同原料气/吹扫气进气速率和不同膜液浓度对SO2、O2、N2等组成的混合气体中SO2的去除效果以及吹扫气出口处SO2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项目概况采用光学遥感技术为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清单对比、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水平和垂直分布及输送提供可靠数据:1.进行主要大气痕量组分(SO2、NO2)的源排放清单对比观测研究;2.参与综合观测实验,利用光学遥感技术测量边界层结构及颗粒物的空间分布;3.观测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面大气痕量组分(SO2、O3、NO2、CO)的垂直分布;4.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提供华北地区对流层和近地面颗粒物浓度和主要痕量污染气体(SO2、O3、NO2、CO)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法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了BaZr0.75O3,(简称BZT)薄膜。对其先体溶液进行了差热与热失重曲线(TG—DTA)分析,并以此来确定了薄膜的热处理工艺。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650℃时已经基本形成了钙钛矿结构,结合原子力显微图确定薄膜的热处理温度为750℃。  相似文献   

9.
正项目概况采用光学遥感技术为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清单对比、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水平和垂直分布及输送提供可靠数据:1.进行主要大气痕量组分(SO2、NO2)的源排放清单对比观测研究;2.参与综合观测实验,利用光学遥感技术测量边界层结构及颗粒物的空间分布;3.观测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面大气痕量组分(SO2、O3、NO2、CO)的垂直分布;4.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提供华北地区对流层和近地面颗粒物浓度和主要痕量污染气体(SO2、O3、NO2、CO)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10.
正项目概况采用光学遥感技术为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清单对比、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水平和垂直分布及输送提供可靠数据:1.进行主要大气痕量组分(SO2、NO2)的源排放清单对比观测研究;2.参与综合观测实验,利用光学遥感技术测量边界层结构及颗粒物的空间分布;3.观测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面大气痕量组分(SO2、O3、NO2、CO)的垂直分布;4.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提供华北地区对流层和近地面颗粒物浓度和主要痕量污染气体(SO2、O3、NO2、CO)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11.
正项目概况采用光学遥感技术为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清单对比、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水平和垂直分布及输送提供可靠数据:1.进行主要大气痕量组分(SO2、NO2)的源排放清单对比观测研究;2.参与综合观测实验,利用光学遥感技术测量边界层结构及颗粒物的空间分布;3.观测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面大气痕量组分(SO2、O3、NO2、CO)的垂直分布;4.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提供华北地区对流层和近地面颗粒物浓度和主要痕量污染气体(SO2、O3、NO2、CO)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铜锰复合氧化物。采用Raman,XRD手段考察了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并与催化剂的丙酮完全氧化活性进行了关联。单组分Mn-O样品的晶相结构为MnO2和Mn3O4,而双组分的Cu-Mn-O样品只检测到晶相CuO,Cu含量较高时Cu-Mn-O样品没有检测到Raman谱峰,表明样品表面主要以MnO2为主。当Cu/Mn原子比为4:1时,催化剂活性最高,推测表面MnO2物种是丙酮氧化的主要活性相。  相似文献   

13.
正项目概况采用光学遥感技术为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清单对比、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水平和垂直分布及输送提供可靠数据:1.进行主要大气痕量组分(SO2、NO2)的源排放清单对比观测研究;2.参与综合观测实验,利用光学遥感支术测量边界层结构及颗粒物的空间分布;3.观测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面大气痕量组分(SO2、O3、NO2、CO)的垂直分布;4.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提供华北地区对流层和近地面颗粒物浓度和主要痕量污染气体(SO2、O3、NO2、CO)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信息》2014,(24):63-63
采用光学遥感技术为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清单对比、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水平和垂直分布及输送提供可靠数据:1.进行主要大气痕量组分(SO2、NO2)的源排放清单对比观测研究;2参与综合观测实验,利用光学遥感技术测量边界层结构及颗粒物的空间分布;3.观测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面大气痕量组分(SO2、O3、NO2、CO)的垂直分布;4.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提供华北地区对流层和近地面颗粒物浓度和主要痕量污染气体(SO2、O3、NO2、CO)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15.
<正>项目概况采用光学遥感技术为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清单对比、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水平和垂直分布及输送提供可靠数据:1.进行主要大气痕量组分(SO2、NO2)的源排放清单对比观测研究;2.参与综合观测实验,利用光学遥感技术测量边界层结构及颗粒物的空间分布;3.观测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面大气痕量组分(SO2、O3、NO2、CO)的垂直分布;4.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提供华北地区对流层和近地面颗粒物浓度和主要痕量污染气体(SO2、O3、NO2、CO)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16.
<正>项目概况采用光学遥感技术为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清单对比、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水平和垂直分布及输送提供可靠数据:1.进行主要大气痕量组分(SO2、NO2)的源排放清单对比观测研究;2.参与综合观测实验,利用光学遥感技术测量边界层结构及颗粒物的空间分布;3.观测北京及周边地区地面大气痕量组分(SO2、O3、NO2、CO)的垂直分布;4.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提供华北地区对流层和近地面颗粒物浓度和主要痕量污染气体(SO2、O3、NO2、CO)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17.
以热重分析(TGA)、电阻测量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CO_2与NH_3对YBa_2Cu_3O_(7-x)超导体结构稳定性及超导,电性的影响。当温度低于373K时,CO_2对YBa_2Cu_3O(7-x)的结构和超导电性无影响;当温度为523K时,CO_2使YBa_2Cu_3O_(7-x)的Tc下降;温度高于703K时,CO_2将很快破坏YBa_2Cu_3O_(7-x)的结构,并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在CO_2中存在的O_2与N_2对YBa_2Cu_3O(7-x)与CO_2的反应及反应产物的影响有较大差异。NH_3对YBa_2Cu_3O(7-x)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水分测定法主要有烘干法、容量法和库仑法等,卡尔费休法是水分测定法中的容量法,又叫卡尔——费休氏法。卡尔费休容量法是测量水分最为专一、最为经典方法之一,首先是将反应槽中的2个铂电极浸入溶液中,并加上直流电压、若溶液中有水存在,使阴极极化,两极间无电流通过。滴定至终点时,溶液中有微过量的I2存在,使阴极去极化,在2个铂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导电使电流突然增大。费休氏水分测定法所用的标准滴定液称卡尔·费休试液,是由碘、二氧化硫、吡啶(无吡啶的费休液是用特殊的有机碱代替吡啶)和甲醇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溶液。其原理是:I2氧化SO2时需要一定量的水参加,利用这一特性测定待测物质中的水分。公式如下:I2+SO2+H2O===2HI+H2SO4。本文详细介绍了微量水分测定仪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硫酸铝钾作为一种复盐,通常认为其溶液所析出的结晶成分即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2·12H2O),即明矾。但是,通过电磁探针以及原子发射光谱测定发现,在不同的条件下该复盐溶液的析出产物并不一定为复盐晶体,即所认为的从十二水合硫酸铝钾溶液出结晶得到的并不一定是明矾晶体。本文对于上述测定结果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并总结一种可能的结晶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3O4粒子,以3-氨基丙基一三乙氧基硅烷(3-APTES)为表面功能化基团,制备了氨基修饰的纳米Fe3O4吸附剂并用于含氟废水处理。考察了不同条件对其吸附氟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氟离子浓度为20mg/L,溶液pH为6,吸附时间1.0h,吸附剂投量5g/L时,氨基修饰的纳米Fe3O4。对氟离子的去除率可达95%,比未修饰吸附剂去除率提高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