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宋词家姜夔的名作《扬州慢·淮左名都》(见高中语文第六册)中的二十四桥”,课本注为:“唐朝时扬州繁盛,有二十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注家认为拥有二十四座桥乃是唐代扬州繁盛的标志之一。这样往,自然也说姜夔原词中的“二十四桥”是指二十四座桥。这种说法,无论是从唐代扬州的实际,还是从姜夔词意来看,都是值得商榷的。的确,唐代的扬州是一个商贾云集、笙歌四起的繁华富庶的大都市,而彼时的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和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相似文献   

2.
198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中选编了《扬州慢》一词,诃中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句。编者对“二十四桥”的注释是:“唐朝时扬州繁盛,有二十四座桥。南宋时只剩七座,并不‘存在’,这里只是泛说,不是纪实。”198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的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中,也选编了《扬州慢》一词。编者对“二十四桥”的注释是:“唐朝时扬州繁盛,有二十四桥。”前者说有“二十四座桥”,读者一看就知“二  相似文献   

3.
一、二十四桥姜夔词《扬州慢》中,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课本注释“二十四桥”为:“唐朝时扬州繁盛,有二十四座桥,南宋时桥只剩七座,并不‘仍在’,这里只是泛说,不是纪实。”许多注本,也多从此说。但这种解释却是与词意不符的。我们若对全篇词意稍加分析,即可体会到,本句分明是写眼前景,意在说明被金兵洗劫后的扬州城是“景物依旧,人事全非。”如按课本注释的那样,作者硬要将当时已所剩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教学}1997年第2期发表了卞幼平老师《“二十四桥”实为一桥》一。卞认为人教版高中语第六册《扬州慢·淮左名都》关于“二十四桥”的注解是错误的,认为将“二十四桥”解释为“二十四座桥”,“无论从唐代扬州的实际,还是从姜夔词意来看,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之“二十四桥”是一个有歧义的名称:既可以说是“二十四座桥”,也可以说是“第二十四座桥”或名曰“二十四”的某一座桥。于是引起了一场数百年前至今仍争论不休的“官司”。说是二十四座桥的主要根据有二。一是宋沈括所撰《梦溪笔谈·补笔谈》,二是宋祝穆所撰《方舆胜览》。沈撰云:“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次东大明桥,入西水门有九曲桥。次东正当帅牙(衙)  相似文献   

6.
扬州二十四桥,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这个古老的“哥德巴赫猜想”,至今未能解开。二十四桥的芳名,之所以流传千载,得益于杜牧的这首名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从宋代起,二十四桥便成了一宗众说纷纭而又无定论的疑案:有人说是一座桥,有人认为是指二十四座桥。多少风雅人士试图探个究竟,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种种:1、二十四桥就是一座桥,只因传说隋炀帝时,有24个美人月夜在桥上吹箫,故名“二十四美人桥”,简称“二十四桥”或“廿四桥”。到了清代,人们逐渐倾向于…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2期发表了卞幼平老师《“二十四桥”实为一桥》一文。卞文认为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扬州慢·淮左名都》关于“二十四桥”的注解是错误的 ,认为将“二十四桥”解释为“二十四座桥” ,“无论从唐代扬州的实际 ,还是从姜夔词意来看 ,都是值得商榷的。”卞老师为了证明“二十四桥实为一桥” ,首先举证 :“仔细翻检唐代诗文 ,发现除杜牧和韦庄的‘二十四桥空寂寂 ,绿杨摧折旧官河’(《过扬州》)两句外 ,在其他诗文中再也找不到二十四桥的踪迹。”接着 ,卞老师将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补笔谈》中关于唐…  相似文献   

8.
看点扫描:扬州是个海市蜃楼一般美丽的地方。读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  相似文献   

9.
家乡月圆     
家乡扬州向来有着“月亮城”的美誉。历代文人墨客借月抒怀,歌咏扬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皓月澄空风景幽,大江千里一扬州”,这真是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0.
最早知道扬州很美,是从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名句里……诗词中的扬州清丽雅秀,无限风情。历史上的扬州曾是江南最繁华的地方,也是最奢靡的地方。古人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可见那时到扬州去是人生的一大梦想。  相似文献   

11.
扬州,这一美丽而繁荣的城市,是早已被隋唐时期的诗人作为歌颂的对象的。象:“春风十里扬州路”,“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人们读到了这些诗  相似文献   

12.
愿君多采撷     
《辅导员》2003,(17)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在编辑此稿时,我想起了王维的选首《相思》。原因有三: 其一、扬州有着两千四百年悠久的历史,是一座充满了唐风宋韵的古域。每每提及它,人们总会想起“二十四桥明月夜”、“春风十里扬州路”等唐宋诗词中的佳句。其二、扬州确属南国,想来会有红豆生长于其间。其三、扬州少先队活动如火如荼,恰如春之红豆,硕果累累,鲜艳多姿。虽非相思之物,却系情思万缕,皆源于扬州少先队工作者对少先队事业的热爱之情。故本文采得其中四枚“果实”,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3.
何兆基同志在《“二十四桥”别释》一文(见《安徽教育》1984年第1期)中说“二十四桥系一座桥名”,并且认为中学课本有关注释“不但与词意抵触,而且和上下文不接,给人突兀、孤  相似文献   

14.
每一种中国古典乐器都有属于自己的极致意境。比如同样属于月夜,箫和二胡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箫管下极致的月色是凄清、凄迷的,而二胡下的极致却是凄怆、凄恻的。箫中的月色被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演绎得淋漓尽致。至今扬州瘦西湖仍有二十四桥景区,  相似文献   

15.
扬州瘦西湖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代诗人杜牧的千古绝唱引发了多少人对扬州,对瘦西湖的美丽遐想!瘦西湖是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一泓曲水宛若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台楼榭,错落有致,别有一番清瘦的神韵。  相似文献   

16.
一、何丹娃艺术形象审美何丹娃艺术形象是真、善、美的最高统一与契合。作家很动情地写出了何丹娃超凡脱俗的美丽:小说主人公何丹娃生于春风十里的绿杨城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的明山秀水赋予她生命的灵犀,广陵古都的悠久文化赋予她书卷的气...  相似文献   

17.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唐~~  相似文献   

18.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扬州慢》(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语句。这篇课文有条注释为:  相似文献   

19.
扬州五亭桥     
五亭桥位于扬州瘦西湖公园内。因桥建在莲花梗上 ,又名莲花桥。这是一座很别致的拱形石桥 ,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曾称之为“中国古代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范” ,长期以来 ,一直被视为扬州的标志。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 ,是清代扬州两淮盐运史为了迎接乾隆南巡 ,特雇请能工巧匠建造的。桥的设计可谓别出心裁 :桥亭结合 ,上为亭 ,下为桥 ,分之为五亭 ,聚之为一桥 ,别有一番情趣。桥的两端为宽阔的石阶 ,四周石栏上都雕有各式狮形 ,桥墩由12个大块青石砌成 ,给人以沉重有力的感觉。桥面上矗立着五座亭子 ,中间一亭最高 ,南北两亭互相对称…  相似文献   

20.
一、文学常识:大窄门 补写出下列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第17题) 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送我至剡溪”;王维《_____》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______《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