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按说上海市长宁区档案局局长方惠萍是一位具有亲和力的人,采访她应该不难,但其实不然。我们在她办公室一坐下,她就说,“工作是大家做的,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看到我们掏出采访本,她显然有点不安,“我个人真的说不出有什么先进事迹,工作是大家做的。”  相似文献   

2.
“套近乎”一词不乏有些贬义,但在采访中,它还挺管用。初学采访时,我不善于“套近乎”一找到采访对象,掏出本子就提问。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1980年,我参加地方新闻集训班。在上采访课时,老师给我们讲斯诺夫人海伦·福士德·斯诺的采访经验,使我深受启示:1937年4月,她第一次到延安去找毛主席采访,一见面就从笔记本中取出一张照片,递给毛主席说:“我早就从这张照片中认识你了。这是斯诺给你照的。”这样一“套近乎”,使她和毛主席象老朋友似地交谈起来。1978年,她在西安采访王震,见面就说:“我记得我们俩是同年的。我在延安的时候是28岁,现在72岁了,你是不是72岁呢?”又是一个“套近乎”,不仅把她和王震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且一下就缩短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记者的崇高地位在人们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有的人甚至把记者与“赵公元帅”等同起来,都害怕记者前来单位采访。究其原因,就是招了那些另类记者的祸。有一天,我们工厂附近的一个乡镇宣传干事,请我为他们乡镇写一篇关于建设新农村的稿子。我看了这位干事交给我的材料,听了她的介绍之后,感到这个乡镇在建设新农村中没有什么创新之举,很难报道出去。于是,我便向她推托说,此事我写出稿子很难上报,你干脆请报社记者来采访,他们的采访一般都可以见报。但她却对我说,他们也想请记者,可费用承担不起啊!接着她为我算了一笔账:往返…  相似文献   

4.
印象中,上个世纪80年代,“明星”不比现在少。那时他们都叫“文艺工作者”,还没有自称是甚么“家”的。采访他们的记者不多,他们也不跟记者吵架、耍大牌,更没有动不动就跟记者打官司的。采访他们,跟采访别的人物,感觉上没啥区别。那时我在记者站,整天往县里跑。就在县里,我还“碰”上并采访过几个影视“大明星”。我采访方舒,是在一个县剧院经理的单身宿舍里。那时方舒正跟一个歌舞团在这家剧院演出,我想采访她,就跟剧院经理说了,经理去问方舒,方舒一口就答应了。在那间简陋的单身宿舍里,我们一共谈了两个多小时。那时方舒已经很红了,刚拍了…  相似文献   

5.
上午九点,我们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组。办公室里空空荡荡,只有两三个人在忙着打电话,无瑕顾及采访。我们也没有发现想象中的“编辑部的故事”。一个长发飘逸,打扮干练的女记者走进来,她就是张敏。“对不起,我没时间接受采访,我马上要去采访。我建议你们去采访三个主持人,他们的工作可以统揽全局,我们12个编辑只负责局部工作。我们的领导也只告诉我们什么不能干,从不说该干什么。所以我们采写的稿子内容上无所不包,风格上  相似文献   

6.
访柏生师     
“不,我从来不午休。”电话里,陈柏生老师快言快语地说道,就这样,我们约定,在周末的中午,我去采访她。一走进会客室,我一眼看到桌上放着一本大红封面的获奖证书。柏生老师告诉我,她的《卢嘉锡的抱负》一文,新近获得了中科院颁发的“首届科  相似文献   

7.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古训,意即人出了名并非是一件好事,往往要倒霉。比如,在我们的新闻采访中,常常会遇到具有新闻价值的典型人物害怕宣传自己,回避采访,他们常说的一句推托话就是:“人怕出名呀!千万不要写我个人。”笔者通过多年的采访实践,把人出名时的复杂心态归纳为“四怕”:一怕政治上遭冷遇。由于我们民族存在的某些劣根性,比如自私自利,嫉护心等,使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别人,也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在这种不健康的复杂的社会氛围里,许多名人和先进人物不但出名而无利,还遭到种种不幸。笔者曾采访过陕北某县的一位女教师,她荣获过全国模范班主任。当采访她时,她竟忍不住地哭了,其原因是出了名反遭不公正对待,单  相似文献   

8.
刘振敏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政部的主任记者,河南南阳人。三十多年来,她采访的大多是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和国际交往。她的报道以语言清新流畅、感情丰富真挚、表达自然娴熟、时空形象强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这篇采访随笔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她的采写的特点,而且可以看到一位老记者具有的思想、作风和情怀。  相似文献   

9.
2003年7月31日,摄像、司机和我一行三人赶赴衡阳县采访一起亲生女毒杀父亲的刑事案件。之前,我也只是在一则短新闻中看到过有关报道,死者李某与凶手小燕之间的特殊关系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把自己的采访想法讲给制片、责编他们听,他们觉得可以做,但关键是要怎么做才可以出彩。大家讨论了很久,直到一份详细的采访提纲写了出来。采访提纲上,大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只是四个字——人物命运。我想,关注人物命运这一点正是我整个采访过程的基点。由于路况原因,我们到达衡阳县的时间比我预想的晚,已是中午休息时间。我们只得等到下午再联系。中午只合了一下眼,就赶忙开始联系县公安局。在他们的帮助下,下午三点,我们来到衡阳县看守所进行采访。当时天气很热,为了有单独同小燕说  相似文献   

10.
每每在采访活动场所看到李霞,我就想,那大而重的摄影包,对于身躯矫小的她,是不是个负担?有一天,当我们俩坐在一起神侃时,李霞笑笑地说:“我与摄影有缘。”一种执着的神情从李霞黑亮的眸子里透出,我明瞭,摄影,已是李霞生命的一部分。最早采访张海迪的记者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提到张海迪这个名字,可谓人人皆知。而李霞是最早发现和采访张海迪的记者,这  相似文献   

11.
靳羽西同记者们在一起交谈去年7月27日至31日,著名美国《看东方》电视节目主持人靳羽西一行5人到黑河采访。我作为跟随采访的记者之一,有机会看到了她在采访过程中的一些情况,收益不浅。采访前的准备7月27目中午靳羽西一行从北安下火车,饭没吃,水没喝,接着就换乘汽车,直奔二龙山农场。稍休息一会,听了不到10分钟的情况介绍,就投入现场采访。她一针见血地问农场负责同志“你们赚钱吗?”“我们不盈利”,农场负责人回答。“这样政府就不喜欢你们喽!”“我们实行任期制,不称职就下去”。“OK”。次日,在五大连池没有听情况介绍,早晨5点80分,就投入了现场采访拍摄。并当着几百人的面,在翻花泉向疗养员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看得出来,靳羽西来访前是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的。她已经同被采访的单位很熟悉了。我问靳,您在这次采访前,都做了  相似文献   

12.
难忘郑州行     
“啊,我们回来啦!”“我们回来啦!”看.我们简直像一群蓝精灵,兴奋得不得了,因为我们从郑州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家。 回想5天的郑州生活,使我久久难以忘怀。因为在那5天里,有喜、怒、哀、悲、乐,更主要的是学到了好多知识,增长了见识,开扩了视野。 我们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参观,看到大记者、大编辑的工作环境,好羡慕。我渴望长大以后也做一名记者,去采访,去写作,把自己的文章拿山去发表。我们去河南电视台参观,见到了“沟通无限”的制片人以及河南电视台春节联欢会的主持人潘婷,还和他们合影留念,请他们为我签字,和他们…  相似文献   

13.
孟静 《档案管理》2006,(6):89-90
如今采访王小丫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即使是配合《开心辞典》选男主持人的活动,她也坚持“人间蒸发”。央视经济频道总监郭振玺为他的下属解释说:“像小丫和李咏既是员工,又是公众人物,记者可能会问和工作不是很紧密的问题,我们得考虑她自己的情况,她怕媒体炒她的绯闻,这种顾虑可以理解。”一直以来,只有央视的知名主持人可能拥有做公众人物的权利和脾气。在他们自己的员工看来,男女有别,基本上男主持人会配合采访,而女主持人通常会比较“难搞”。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他们含糊地说,多是因为女主持人在一些比较重要的饭局上也有表演才能,从…  相似文献   

14.
在广州,有人给我介绍广东电视台年轻女记者周晓瑾,“她是个很值得一写的人”。“她有些什么故事?”说实话,我很惭愧,在北京,对地方上新闻界同行了解得不多,对周晓瑾的事迹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回答是,她是“广州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原羊城晚报总编辑许实(即微音)在听了她的报告后流了眼泪,其他的,你采访之后就知道了。我的采访是在广播电台的播音室里,同电台的同志一道听周晓瑾的报告。她说这样可以节约大家的时间,听完后有什么问题可以再问她。一她爱流泪,说到自己忙于工作时将小女儿关在家里,在电话里听到孩子甜甜的嗓音“妈妈,我乖,什么也没动”时,她下泪,她怕女儿碰电爬高;说到她所敬重的奶奶邓颖超的去世,她下泪,她是周恩来的侄孙女;说到她所采访的那些身陷惨境的吸毒少女,她也下泪。  相似文献   

15.
资中筠是当下不多的可以被称之为“先生”的女性学者,在采访她的时候,我处处体味到“先生”特有的温雅和涵养。  相似文献   

16.
8月22日首都一家报纸告诉读者:“再过不久,您可以随时理直气壮地向上司或老板说一声:‘我要带薪休假!’然后挑选一个您愿意的时间、喜欢的方式,带着家人徜徉于湖光山色、异域风情。这是真的,因为这是法律赋予你的权利——国家有关部门人士近日透露,中国今后五年内将全面实行带薪假期制度。” 同一天的北京晨报记者则说,这是假的。他们从网上看到这一消息后,采访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人事部政法司的同志表示:“没有听说此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政治司法规处一位负责人说,她在网上也看到了这条消息,如果真有此事,她应该…  相似文献   

17.
一位不平凡的女性读完了1990年第7期《中国记者》上朱幼棣、赵明亮写的《部长夫人烧锅炉》,不禁被这两位记者深入采访的作风所折服。同时,为能有能源部胡富国这样的好干部而感到高兴,我从胡副部长身上看到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希望。特别是他那位烧锅炉的夫人常根秀,她没有“跟上当官的做娘子”,小灾小病她不顾,默默无闻,七个春秋,不离锅炉房。有人给胡副部长家里送礼,也被她挡驾了。这和我看到的个别领导的“娘子见了礼喜上脸,丈夫的公事拿一半”来,常根秀的确是个令人钦佩的不平凡的女性。  相似文献   

18.
“能跑”     
黄远生对新闻记者的修养提出须有“四能”,即“能想、能跑、能听、能写”,对于“能跑”我一直没有充分认识,直到经历过第一次采访,才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 为了配合采访课教学,学院组织我们新闻系46人到南京市的各大市场进行采访,我们那个方向有两个市场。 一进市场,大家就活跃了起来,尤其是我,第一次采访嘛,当然有些激动。我在市场里遛达,不时地和同学打个照面,看着他们采访时的那个认真劲儿,我也拿出了采访本。我问了几个卖菜的一些诸如“多少钱一斤  相似文献   

19.
近日,同松藻矿区的基层通讯员摆谈,通讯员反映,他们不怕熬夜动脑筋写稿,就怕采访时吃“闭门羹”。他们说:再三相约,好不容易同被采访对象见面,人家不是三言两语完事,就是根本不谈,那种尴尬场面实在让人忍受不了。采访吃“闭门羹”的情况,别说是业余通讯员,就是一些老记者也时能碰到。我们虽是《松藻矿工报》的编辑、记者,但在采访中就吃过不少“闭门羹”。但我们不怕,而是从中吸取教训,寻找不吃或少吃“闭门羹”的方法。一、同你不熟:羞于开口。一次我们带通讯员去松局建安公司采访老劳模李双全。李师傅看到我们一个个拿着纸…  相似文献   

20.
刘文彬 《记者摇篮》2005,(12):25-26
每当我看到神采飞扬的学生笑脸,每当我看到电视画面上那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每当我看到电视台主持人手拿话筒在采访,我就想起了我的采访,仿佛耳边响起“你们快乐,我就快乐”这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