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试论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国际趋势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认为教师培养机构经历了师范学校、师范学院和综合大学中的教育学院三个发展阶段,教师养成方式经地了摹仿、教师职业专门培训和教师职业证书三个历程,并指出师范教育的发展历史是师范性和学术性从分离走向整合的发展轨迹。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几种国际趋势,即学术性和师范性整合、师范教育的多层次化、师资培养渠道的非师范化、师范教育课程的通识化、教师资格认可机制的三级制、教育专业经以及实施研究生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师职业化经历长者化和圣职化培养阶段、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师范教育阶段、教师职业资格证书阶段三个阶段。出于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革除现存课程体系弊端和教育教学不足的需要,应延长教师的受教育年限,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终身学习的需要;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和学术性;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实现师资培养培训的融合以促进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师范教育和教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们邀集一批研究外国教育的专家、学者,对10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和教师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拟对师范教育和教师问题作一概括性的分析,力求找出一些具有一般意义的东西来,为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一、当代师范教育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学术性和师范性及定向型和非定向型是影响师范教育发展全局的两个重要问题。从广阔的意义上说来,学术性是指教师所教的学科专业性,是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的,师范性是指教师的教育专业性,是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因此,学术性和师范性的解决方式决定着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  相似文献   

4.
章通过中国与俄罗斯现行师范教育课程的比较与分析,对如何使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和学术性实现新的整合,进而推进中国教师教育向教师专业化方向改革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高等师范教育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而关于学术性和师范性究竟谁主谁次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实践性作为师范教育的一大特质在之前的研究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新升格的大专师范院校为主体,对师范教育的学术性、师范性和实践性作初步探索,从而为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从其演变历史来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探索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百余年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着师范类课程设置的国家标准和学校自主、学术性与师范性之间的争论。以史为鉴,正确处理师范类课程设置的争论,是未来我国师范类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自1897年南洋公学师范院建立以来,我国师范教育体制在其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数次转变。推动师范教育体制演进的动力机制由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动力机制构成。内部动力机制包括:基础教育的不断变化的要求;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矛盾运动。外部动力机制包括:政治因素之维;财政因素之维;就业环境之维。在内外部动力机制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林砺儒师范教育思想主要有五方面的当代价值,具体是:基本理念是遵循办学特点,坚持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教育目的是注重人格塑造,提升专业精神;教育内容是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专业融合;教育方法是促进教学相长,培养实践能力;教育评价是改革内容方法,建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陈弦章 《凯里学院学报》2007,25(1):73-75,81
教师培养体系必须改革,师范教育改革应从实质问题上思考,应弄清现有师范教育存在弊端的真止原冈。只有解决影响师范教育的根本问题,才能建立融师范性、学术性、创造性为一体的开放性的新型师范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师本科向何处去——论师范教育的两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师范教育的模式一直不明 ,学术性与师范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本科师范院校。师范院校学术性不强是因为它们是在按 3+1模式培养学生 ;师范院校的师范性应该体现在职后培训而不在职前培养。根据近年来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精神 ,本科师范教育应该采取 4 +1模式和高职模式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厘清关于师范教育学术性问题的认识分歧的基础上提出:师范教育的学术性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研究课题,它直接关系着师范教育的发展走向和新型的教师教育制度的建构与实践;要根据教育学科的学术价值和教师教育的“双学科”属性重新认识师范教育的学术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师范教育在教师教育中的“本体”地位,努力建构符合教师教育内在规律的学术研究和评价体系,为新型教师教育体制的建构与实践提供坚实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师范教育是人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具备教育基本规律的同时拥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和特征。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专业化培养与多元化培养、定向性与非定向性教育体制、师范性与学术性等关系,这样才能推进师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师范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地归纳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办学特色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分类、解析各种观点的内涵,并理性分析学者争论的重点,即职业性和技术性、高等性和学术性之间的关系,最后认为"技术性、师范性和学术性"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师范教育的经验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师范教育诞生一百多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其间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如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注重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大教育研究的力度等;但也有一些值得记取的教训,如曾一度削减教育理论课程、取消教育实习、抹杀师范教育的特点、片面强调“学术性”而忽视“师范性”等,从而影响了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发展当代师范教育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师范教育滞后于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和不适应的方面。要实现师范教育的发展就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建立相应的策略:建立教育新体制、提高师资质量、协调“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关系、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招生与择业制度和改革整体协调机制等,这样才能保证师范教育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师范教育中开设教育学科课程的历史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师范教育具有“重专业知识、轻教育理论”的历史传统,这种传统的形成,与我国师范教育中开设教育学科课程较少有直接的联系。在我国师范教育的纵向历史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开设教育学科课程较少的历史原因;在与世界发达国家师范教育的横向历史比较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师范性与学术性”并重的师范教育大趋势的形成轨迹,而且可以发现我国师范教育在开设教育学科课程上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通过历史比较,以往鉴来,从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中,思考我们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动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幼儿师范教育在诞生之初呈现出了依附于蒙养院、依附于传统女学、依附于洋教习的特点,我国幼儿师范教育从一开始就在进行本土化、科学化的努力。通过对幼儿师范教育发展脉络的分析发现:幼儿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都必须加强政府立法,强化幼儿师范的专业权利;必须坚持中国化、本土化的发展方向;必须树立适宜的教育宗旨;必须规范课程设置,加强幼儿师范生的实习,增强其专业素养和技能。  相似文献   

18.
高师本科向何处去:论师范教育的两种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我国师范教育的模式一直不明,学术性与师范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本科师范院校。师范院校学术性不强是因为它们是在按3+1模式培养学和;师范学校的师范性应该体现在职后培训而不在职前培养。根据近年来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精神,本科师范教育应该采取4+1模式和高职模式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袁振国副司长指出,职业师范教育要有"三元"特征:学术性、师范性、职业特点职技高师要发展就必须解好"三元方程"  师范教育要保持学术性,否则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师范性的特征在于要有现代教育理念, 要具备教育能力,要有高尚的师德;职业师范教育不但要满足职教的师资需求,还要引导和推动职教发展  本刊讯(记者 参仁):2000年12月26日,在广州召开的全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委员会全委会议上,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指出,职业师范教育要有三个特点,或者说要解决好"三元方程":一是学术性,二是师范性,三是职业特点。  …  相似文献   

20.
自1897年南洋公学师范院建立以来.我国师范教育体制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数次转变:清末民初“以日为师”,建立和发展了封闭式师范教育体制;民国中(20世纪20年代)“以美为师”,建立和发展了开放式师范教育体制:新中国成立后“以俄为师”.在更高程度上重新建立起封闭式师范教育体制;“文革”10年,这一发展进程被打断;20世纪70年代末拨乱反正至20世纪末.师范教育体制在封闭中不断探寻开放之路.逐渐走向开放式的师范教育体制。推动师范教育体制演进的动力机制由内部动力机制与外部动力机制有机构成。内部动力机制包括:(1)基础教育不断变化的要求是体制演进的根本动力;(2)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矛盾运动是体制演进的直接动力。外部动力机制包括:(1)政治因素;(2)财政因素:(3)就业因素。在内外部动力机制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的师范教育体制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