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函数的图像含有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为考查我们获取和利用图像信息的能力,一次函数图像信息题便成了近年来各地中考  相似文献   

2.
从现实生活中获取信息,并对它进行加工、整合,作出合理的解释,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新课标中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图表信息题”走进中考且不断升温,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下面就一次函数中的信息题类型及解法举例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袁霞 《考试周刊》2011,(64):57-57
“数形结合”思想在一次函数中的应用是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也是平时学习一次函数解决应用问题的一个重点.“数形结合”的中心思想就是把问题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像的性质或者把图像的性质转化为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在解一次函数应用问题时,如果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考虑,就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一、从“数”到“形”的思想应用  相似文献   

4.
与一次函数有关的图象信息题,主要考查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掌握与运用,以及根据图象获取解题信息的能力.解这类题的关键在于读懂一次函数图象和实际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要善于将图象信息与实际数据转化为相应的数学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用开放的眼光审视数学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开放题”的引入,激起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研究热情,很多教师把“封闭题”进行改装,使之成为“开放题”,这是一个可喜的尝试.同时笔者感到我们也要辩证认识传统“封闭题”的“封闭性”,事实上,任何“封闭题”的教育功能都具有“开放性”,以下笔者就如何用开放的眼光认识这些问题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宏道 《数理化解题研究》2005,(2):F004-F004,F003
题设“陷阱”是命题人独具匠心、良苦用心的体现,没有“陷阱”的题往往缺少活性,题设“陷阱”要求应试者思维具有整体性、周密性.认真审题,深入剖析,找出题干中最具价值的隐蔽信息,只有认清殊途,才能免遭覆没,请看以下几例:  相似文献   

7.
一、“题眼”突破法 析法 “题眼“突破法就是利用“题眼”做为解题的突破口,进行层层突破.这种解题方法适用于环环紧扣且有凸显的已知条件的推断题.解题时只要抓住这个凸显的条件,也就是所谓的“题眼”,即可得出直接的结论.然后利用所得结论和其他已知条件,便能层层递进地推导出其他结论.  相似文献   

8.
如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呢?从“数”的角度看.需要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对=kx+b中k和b的值;从“形”的角度看,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本文介绍几种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供同学们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抢分策略概述 1.学会寻找“题眼”和“关键词”——要注意材料、题干、设问、图表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是题眼。它包含试题要考查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回答的知识。关键词能否准确找到是能否正确解答试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0.
“说题”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主要以学生“说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对“说题”的内涵和“说题”在中学数学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其次从培养“说题”意识,激发“说题”欲望,掌握“说题”内容,强化学习效果;掌握基础概念,深化知识理解;强化“说题”语言转换,强化学生理解能力;强化“说题”情感体验,树立正确人生观念等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事实细节题一般是对文中的时间、地点、原因、人物、事件、目的等具体信息进行提问。这类题在高考阅读各类题中占的比例最大,且属于基础题,相对较易得分,所以大家务必吃下这块“肥肉”。解答这类题,可用顺“藤”摸“瓜”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频频出现有关二次函数的图像信息题,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函数解析式中的有关量与函数图像位置形状的关系,正确地进行“数”和“形”的转换.本文以部分省市中考题中有关二次函数图像信息题为例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说题”活动,是教师创设机会让学生在“说”中进一步理清思路,优化解题认识链,养成反思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中,依据“选题的原则、引导的原则”等数学说题教学的原则,抓住教学契机,开展说题目、说思路、说解法、说错解、说反思和说变式等数学说题活动,真实地展示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14.
认识元素硒     
周素珍 《中学文科》2009,(2):125-125
无机框图题在高考中的分值很大,如何尽快找到“题眼”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94年“3 2”高考实施以来,MCE中的题型日趋稳定.常见化学题型分别为:选择题、简答题、实验题、信息题、计算题.今年作为“3 2”高考的最后一年,理所当然会保持“3 2”高考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无论是试题的题型还是试卷的长度、难度等,都不会有大的变化,对于这些常见化学题型,在高考中应如何把握,本文将简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加减法”是解有机推断题最有效的方法,所谓“加减法”是指利用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将分子式(部分分子式)进行“加加减减”.从而推出未知物的分了式(或结构简式),其依据原理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在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和全国卷Ⅱ理综化学的第29题有机推断题中都运用到“加减法”法,运用此法非常简单、快捷、准确.下面以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第29题有机推断题为例讲解“加减法”的运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说题”是目前新兴的一种教学研讨形式.开展“说题”活动,可以把教法、学法与考试命题结合起来,通过教师对“小题”的分析与研究,探索课程改革对教学的新要求,拓宽教学研究的领域,使之真正成为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2011年高考数学安徽卷的压轴题为例展开说题,旨在说明本人对“说题”的理念、环节上一些具体的想法和做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孝玲 《天中学刊》2004,19(2):106-107
中学数学封闭题中有一类是因概念的严密性使思维不能随便打开而形成的,另一类是因就题论题、被动应付、简单重复的教学方式使题型单一、认识停留在一定高度无法升华的相对“封闭”题.长期的封闭,会使学生思维单一定势,缺乏联想,创造性差.开放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型思维及思维的深刻性.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地取材,变“封闭”题为“开放”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春,我们在分析高考“综”试题的走向时,认定“红色旅游”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出题的可能性很大。于是.在为成都市命制“综”诊断性测试卷时,便在第37题(中部崛起题)中设计了如下一个小问:“江西省正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请你为去江西的旅游选择三个必去的景点.并说明必去的理由。”虽然后来四川考生使用的“综”Ⅲ卷中没有“红色旅游”方面的题目,但综观各地试卷,可以清楚地看出“红色旅游”的确是2005年高考的一个热点和亮点,其突出表现是北京“综”卷第40题(35分)、天津“综”卷第39题(40分),上海“综合”卷第16题(14分).而且都是分值很高的大型综合性题目。这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我们当初的判断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20.
本课内容是华师大版新实验教材第18章“函数及其图像”中的“实践与探索”,是利用函数的图像来解决某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以及相关图像信息,再根据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对问题进行实践与探索,现把本节的教学片断和评析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