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主编的《马列文论研究》已经创刊。创刊号内容有:《马克思思格斯论文艺的批判继承》(李思孝),《济金根辨》(李中一),《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特点》(王向峰),《文学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王世瑜),《托尔斯泰学说的性质问题》(李希贤),《马克思论“掌握世界的方式”》(邹贤敏),《试论“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朱立元、  相似文献   

2.
我校中文系教师杨思仲(陈涌)一九六二年在《甘肃文艺》五月号上,发表了一篇《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几个问题》,宣扬了一整套资产阶级文艺思想。一九六四年科学讨论会中文系语文分会,曾提出两篇论文:《文艺的“个性”与真实性》(支克坚),《对陈涌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几个问题的意见》(李文瑞、陈剑虹),进行了初步的批判。会后,中文系师生又举行了专门的座谈,进行了严肃的讨论。这里发表的是讨论会纪要。  相似文献   

3.
由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主编的《马列文论研究》已经创刊,创刊号内容有:《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的批判继承》(李思孝),《济金根辨》(李中一),《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特点》(王向峯),《文学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王世瑜),《托尔斯泰学说的性质问题》(李希贤),《马克思论“掌握世界的方式”》(邹贤敏),《试论“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朱立元、张玉能),《经典文论与形象思维问题》(计永佑),《关于保尔·巴尔特及其它》(何洛),《歌颂、暴露、批评及其它》(周忠厚),《倾向要与形象俱生》(修倜),《马列文论百题》选登(疑难解答)(李健吾、冯健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我国革命文艺发展的一个根本的指针。《讲话》中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真实性与倾向性统一的理论和对浪漫主义理想孜孜以求的精神 ,孕育出了赵树理、孙犁等一代文学大家。赵树理、陈犁分别属于观察者型和预言者型作家。他们各从不同的侧面实践了毛泽东《讲话》的精神 :一个揭示现在 ,一个预言未来。他们都是新的民族文学形式的优秀创造者 ,都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自身丰富多采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茅盾同志的《淡〈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是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点对《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进行分析、评论的优秀文艺评论力作。全文共谈了三个问题:一、《水浒》人物描写的特点文章谈《水浒》人物描写的特点,其观点主要通过对前人的评论文章的评价的分析、评论来阐  相似文献   

6.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人们艺术地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手段。作为社会现象,文艺在阶级社会里有阶级性,主要表现为文艺作品的倾向性;作为一种认识手段,它又有科学性,主要表现为作品的真实性。这两重属性,有机地统一于文艺作品的艺术形象之中,因而文艺又有其另一特性——艺术性。本文拟就文艺的倾向性和真实性以及两者的关系,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两方面是对张爱玲的《秧歌》进行探讨一个视角。在历史不可复制的情况下,《秧歌》与四五十年代的土改小说进行对比中发现,《秧歌》思想倾向性上的"反共"是其被指责陷入虚假的主要原因;但思想的倾向性有别于艺术的真实性,《秧歌》通过对谭大娘、金根、月香、王同志、顾刚等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时代历史的大格局下凡常个体的生存境遇与真实的人情人性,做到了艺术的真实。  相似文献   

8.
周立波文学真实观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阶段:30年代的文艺理论活动到延安鲁艺任文学教师并开始小说创作时期,是接受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开始,以知识性的理性认知为主,对文学真实性的理解是与“为人生的艺术”倾向性结合在一起的;40年代初现实主义真实性的时代要求与倾向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真实性本体意义的领悟,是周立波接受《讲话》“教益”的最大收获,并最终以其小说创作之路的成功选择显示出作家对现实主义艺术真实性与倾向性辩证关系的个性理解。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我国革命文艺发展的一个根本的指针。《讲话》中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真实性与倾向性统一的理论和对浪漫主义理想孜孜以求的精神,孕育出了赵树理、孙犁等一代文学大家。赵树理、陈犁分别属于观察者型和预言者型作家,他们各从不同的侧面实践了毛泽东《讲话》的精神;一个揭示现在,一个预言未来。他们都是新的民族文学形式的优秀创造者,都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自身丰富多采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为《讲话》)较为集中地阐述了毛泽东的文艺观。《讲话》以文艺应为群众服务和如何为群众服务这两个中心问题展开,其中涉及了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普及与提高、斗争与团结之间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研读《讲话》,对于积极应对当前文艺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许多研究者都探讨过《呐喊》的写作原因。但是据笔者考察,都没能从根本上得出具体的结论。我以为《呐喊》的写作原因应是以下几个方面:一、经历与见识:《呐喊》的原动力鲁迅的文艺观是主张生活与文艺的连结的。(《门外文谈》)丰富的生活阅历,才是作者所说的缘由。《呐喊》中的许多作品都有他早年生活的影子。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其实来源是一个精神病人,即他的大姨母之子,当时在  相似文献   

12.
清代焦循在《剧说》中说:“玉茗之《还魂记》,亦本《碧桃花》、《倩女离魂》而为之者也。”关于元杂剧《碧桃花》、《倩女离魂》与明代汤显祖传奇《牡丹亭》的关系,本文不拟论述。但从焦循这段话可以看出,在现存162个元人杂剧剧本中,《碧桃花》与《倩女离魂》属于同一个类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要求与封建礼教的矛盾;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着重描写了幻想。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剧本在表现幻想方面的成败得失,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13.
《谈中国诗》选自《钱钟书散文》,人教版新教材编辑在必修五册第三单元第四课。这一单元是全套五册书中的第二个议论文单元.也是唯一的一个文艺评论和文艺随笔单元。单元提示写道:“阅读这些文章,打开我们的思路.启发我们去探讨某些阿题,加深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学生到了高中.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又阅读了不少文艺作品.有了一定的文艺素养。也许正因为这样考虑.编者在必修五安排了这个单元。  相似文献   

14.
清代焦循在《剧说》中说:“玉茗之《还魂记》,亦本《碧桃花》、《倩女离魂》而为之者也。”关于元杂剧《碧桃花》、《倩女离魂》与明代汤显祖传奇《牡丹亭》的关系,本文不拟论述。但从焦循这段话可以看出,在现存162个元人杂剧剧本中,《碧桃花》与《倩女离魂》属于同一个类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要求与封建礼教的矛盾;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剧本都着重描写了幻想。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剧本在表现幻想方面的成败得失,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15.
《紫钗记》剧本以其审美创造的重大成就显示汤氏创作成熟并对后世文艺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果树园》,节选自现代著名女作家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反映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代表作品。作者通过对华北地区一个叫暖水屯的村子里的许多不同阶级、不同类型的人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规模较为宏大、性质错综复杂的农村阶级斗争的画面,揭露了地主阶级的罪恶与反动本性,讴歌了党的领导,歌颂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精神。正如冯雪峰同志所评价的:“这是一部相当辉煌地反映土地改革的、带来了一定高度真实性的、史诗似的作品。”(《〈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在我们文学发展上的意义》)它同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同时(一九五一年)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  相似文献   

17.
《轮》,《热风》,《诗草》,同是槟城新报的副刊,但内容却正好相反;在马华新文学低潮期前半期(1932-1934年)的文艺副刊中,《轮》几乎是最富于时代精神的一个,《热风》和《诗草》却是最缺乏生活气息的一对.《热风》是个纯文艺副刊,1934年3月16日创刊,温梓川主编,侧重刊登散文和短篇小说.《诗草》则是个新诗刊,综合发表诗歌创作,诗论,诗人略传等等,1934年4月5日发刊,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六·三制数学课程《代数》第一册(下)和《几何》第一册在初中一年级下学期同时开设了,其中如何搞好《几何》第一册的教学是每一位任课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教师关心的几个问题谈一下看法。  相似文献   

19.
第一篇《开国大典》导读【总体阅读思考】一、试以《开国大典》(节选)为例思考:电影文学剧本与小说、电影文学剧本与话剧剧本的异同。二、在举行开国大典之前,叙述了哪些看似毫无必然联系的事件?这些事件对表达主题,深化主题有什么益处? 【阅读入门指津】一、要正确地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首先要了解不同样式文学作品的特点。电影文学剧本,我们可以在与话剧和小说的比较中掌握它的基本特点。电影和话剧,都是视觉艺术,有戏剧冲突,有严密的结构,塑造人物形象,依靠演员的表演,等等,这都是相同的。但是,电影文学剧本主要是供拍摄用的,话剧剧本主要供演出用的,因此有两点显著的不同。①电影不受舞台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话剧却受这三者的限制.《雷雨》(选场)受到时间(午饭后)、空间(周公馆的客厅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在这部光辉著作中,毛主席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实际出发,运用整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中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从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理论。在《讲话》“结论”部分的开头,毛主席告诉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应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