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项链》的主题究竟是什么?作者在《项链》中都隐喻了哪些思想?莫泊桑想在《项链》中启示读者哪些方面的内容?《项链》的艺术价值何在?诸多问题一百余年来世人一直没有停止过探讨。下文是金传富老师引导两个班的学生的探究所得。  相似文献   
2.
2005年的中考作文究竟考了些什么?从这些中考作文中究竟能看出什么端倪来?对于2006年的中考又能得出什么样的启示?想必这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共收集了47套(份)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并就其中独立成题的63个作文试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从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到,2005年的中考作文既有一些共性的特点,又有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一、考题内容方面的分析就内容方面的特点而言,我们看到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于人生哲理的考查我们所收集到的作文考题中,直接以人生哲理为中心话题的内容就占了16题之多,高达几乎1/4的比例。这些题以全…  相似文献   
3.
在古文学习上,多年的教学模式就是串讲法,虽然学生学起来很轻松,但并没有注意他们学习能力的自我培养。有鉴于此,我在教《鸿门宴》时,运用整体阅读教学法进行了相应的一些尝试。一、抓住矛盾线索  相似文献   
4.
对于语文教师的素养问题,刘国正先生在《实与活》中有过多次论述,而对于语文教材的编辑者,国正先生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写作要求分析 1.一般共性的要求今年高考作文题一般共性的要求与往年没有太多的差异。这几项要求几乎是一致的:“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教师成长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模糊估评的居多,而进行精细调查的还不常见。基于工作的研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重点调查分析语文教师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特长与不足、需要的培训指导方向以及培训指导的形式等方面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语用学的相关信息语用学就是“研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学科。”“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应用语言学本来多指把语言原理应用于教学方面,但是随着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语言学的领域越来越广,已经包括文字创制、语言政策制订、语言疾病治疗、通信技术研究乃至人工智能研究等等。”“句法学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句法学回答的问题是:句子是按什…  相似文献   
8.
英国最著名的语言测试专家AlanDavies认为:“语言测试在语言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它为语言教学提供了目标,并对教师和学生成功地实现这些目标进行监控。它对教学的影响是强大的。语言测试对语言的讲授和学习提供了试验和调查的方法学,作用如此之突出,值得给予比以往更多的重视和研究。”(《语言测试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可能我们对于高考语文的研究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高考对于语文教学的检测功能却没有任何方式能够代替。因此,我们如果能以高考作为教学的参照体系,就能有效地把握语文教学的实质和内涵,进而培养学生合…  相似文献   
9.
1984年高考试卷中出现阅读题以来,语文教学就流行了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高考语文题大多与课文学习无关,因而有相当一批老师或学生往往忽视了对课文的研习。事实上语文的整体能力无一不是从课文中来的。一、理解虚词提高阅读能力“(学习文言文在一定程度上对白话文的写作有帮助,帮助表现在两个方面:篇章和语言。)这也可以说是对现代作家的一种批评。”此话原意是:A.现代记者、作家受到批评,是因为他们滥用文言词语,影响很坏。B.学习写白话文而必须求助于文言文,这说明某  相似文献   
10.
《杜鹃枝上杜鹃啼》【自读导言】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 ,名叫杜宇 ,他后来禅位退隐 ,不幸国亡身死 ,死后魂化为鸟 ,暮春啼苦 ,至于口中流血 ,其声哀怨凄悲 ,动人心腑 ,因名为杜鹃。又叫杜宇 ,因其声若“不如归” ,也叫子规。而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后世即以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 ,或多用作离愁的寄托。自古以来 ,文不绝书。作者即以此为契机 ,生而发之,从给自己起名“瘦鹃”写起 ,写到了“愁种子”的欢愉之声 ,写到了自己“从此东涂西抹 ,沿出至今 ,倒变成了正式的名号”的过程 ,从而暗示人世间的悲苦并非不可变更。作者从悲苦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