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08,(2):99-99
封面故事:蚂蚁与树木因失去大型哺乳动物而遭殃;冰原普遍存在于超级温室气候中;蝴蝶用蚂蚁抚养幼虫;数百种可能的HIV-1新宿主因子被确认。  相似文献   

2.
动态     
封面故事:蚂蚁与树木因失去大型哺乳动物而遭殃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如果东非热带大草原上的大象、长颈鹿及其他食草动物消失,其生态效应可能会一直延伸到该草原上的蚂蚁与金合欢树。"互利共生"指的是两个物种存在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3.
蚂蚁王国     
<正>蚂蚁遍布全球,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上亿年。俄罗斯摄影师安德烈·巴甫洛夫对这种小生物情有独钟,他长期观察蚂蚁,并以它们为模特拍摄了一组名为"蚂蚁的故事"的作品。看过照片的人可能会认为,这些图片是电脑合成的,因为它们太像动画片里的场景了。而实际上,这是摄影师利用微距镜头拍摄下的真实场景。巴甫洛夫在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之后,利用浆果、果壳和树枝等来设计场景,然后引导蚂蚁们进入他设下的"陷阱"中,让蚂蚁们不知不觉当了模特,这个过程需要花上好几个小时。  相似文献   

4.
<正>尽管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早在7000万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了,但白蚁才是群落生活最古老的缔造者。化石证据表明,白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有人甚至认为白蚁有2.5亿年的生存历史。人们总认为白蚁是蚂蚁一类的生物,因为表面上看它们不仅长得有些相像,而且都是营社会性生活的小昆虫,但白蚁和蚂蚁的亲缘关系其实比较远。蚂蚁是膜翅目昆虫,其有翅个  相似文献   

5.
小树和蚂蚁尔虞我诈 在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中部,有一种名为Hirtella myrmecophila的小树。这种小树的嫩叶上会长有一些很小的袋状物,里面经常有蚂蚁进进出出,那些袋状物就是蚂蚁的巢穴。 小树和蚂蚁的关系可以算得上一种共生关系。蚂蚁为小树充当保镖,保护它免受昆虫的袭扰,小树则为蚂蚁提供栖息地。但巴西科学家巴斯孔塞洛斯和同事发现,树叶和蚂蚁的"亲密接触"一般不会长久,因为双方都是为了暂时的利  相似文献   

6.
蚂蚁是地球上出现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动物之一。恐龙灭绝了,而蚂蚁却以顽强的生命力繁衍至今,只要有土壤表层之地,都可看到它的踪迹。蚂蚁是世界上最平常最渺小的动物,它的数量在上百万种以上的陆生动物中首屈一指。但除了少数专家外,人们对它了解甚少。早在3000年前,蚂蚁就用于食疗。我们的祖先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狗熊、穿山甲等动物因诱食大量蚂蚁而健壮,受到启发,开始食用蚂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蚂蚁的功能作过较为详细的介绍。但是真正全身心投入蚂蚁药用和营养保健研究并取得引人瞩目成就的,是吴志成教授。  相似文献   

7.
彭文 《百科知识》2003,(7):17-18
麻省理工学院移动机器人实验室里有一个“蚂蚁场”:在一个长4米,宽3米的台面上,一群小小的“蚂蚁”在爬来爬去寻找食物,它们相互交往,行为与蚂蚁无异,一切都没有什么异乎寻常之处,但这些蚂蚁是用金属和塑料做成的,它们不是用腿爬行,而是由电动轮子驱动。每个机器蚂蚁装有一个微处理器,其程序是模仿蚂蚁群体中的真蚂蚁的行为编制的。这些机器蚂蚁被分派了任务——诸如寻找食物(由黄铜标记作为食物)或者玩捉迷藏等游戏。真蚂蚁通过复杂的社会交互作用和协作实现目标,机器蚂蚁则利用红外光束共享行动计划和信息,模仿真蚂蚁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蚂蚁会爬,这是常识;蚂蚁会飞,也不稀奇;蚂蚁会倒着飞,就有些八卦了,但这确实是真事儿。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秘鲁东北部的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尖峰岭树木园热带树木基本构筑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树木园103种热带树木的调查,初步分析了热带树木的基本构筑型。结果表明:树木园中热带树木的冠形主要有卵形、圆球形、伞形和圆柱形几种类型:热带树木的分支角度以60°和90°的为最多,其次为45°和30°的,在同一树木中,靠近树冠下部的枝条的分支角度较大,而靠近树冠上部的枝条的分支角度较小,根据分支角度可将热带树木分为五大类:热带树木的最大分支级数为7级,分支级数为四级的热带树木为最多,其次为五级和三级的;热带树木的冠幅大多在10m2以下或20m2以上,而冠幅在10m2~20m2之间的树木则很少;尖峰岭树木园中的热带树木整体来说,枝下高与树高之间符合指数函数,而树高与胸径之间符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
蚂蚁是世界上是最平常最渺小的昆虫,然而它的数量在百万种以上的陆生昆虫中却是首屈一指的。除了少数专家以外,人们对它了解得甚少。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蚂蚁药用和营养保健研究,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是南京金陵老年病康复医院副院长兼金陵蚂蚁研究治疗中心顾问吴志成教授。他独辟蹊径50余年专门用蚂蚁治疗类风湿病、乙肝、糖尿病等疑难病症,被誉为中国的“蚂蚁王”。由吴志成主持科研和医疗的南京金陵蚂蚁研究治疗中心和全国地方及军内外70余家医疗协作单位应用其验方“蚂蚁类风湿灵”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儿童类风湿110多万例,“蚂蚁糖尿灵”治疗4万余例11型糖尿病患者取得了疗效,为医学界认定为终生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根据吴志成的验方以野生良种蚂蚁为“君”药,佐以活血化瘀、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的名贵天然药物研制而成的治疗类风湿病的“玄七通痹胶囊”于1999年8月13日获得了国家新药证书。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的第一个蚂蚁药品,标志着蚂蚁药用研究登上了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家做过的一个实验:在距蚁窝同等距离而方向相反的地方放置A、B两堆完全相同的食物,观察蚂蚁去两堆食物中取食的分布情况。最先出发的蚂蚁选择去A堆还是B堆完全是随机的,但是后面的蚂蚁的选择,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先行蚂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一块铁磁体的温度降到低于一个临界值,既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又没有物理形态上的改变,但由于原子磁矩有序排列而能自发产生磁性;单个蚂蚁或蜜蜂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多个蚂蚁或蜜蜂一起就能实现复杂的系统性行为;基因测序能迅速找到致病基因,但我们无法治愈多基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心血管、肿瘤、糖尿病等疾病。面对这些奇特的现象,我们不禁要问,微观层面上的简单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一只蚂蚁爬到一张纸上,看见一枝钢笔正在那里一笔一画地写着。“这可真有意思,”蚂蚁说道:“这个非凡的东西有其自己的生命,并能在美丽的纸上画出这些曲线并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即所消耗的能量要相当于世界上所有蚂蚁的总和。这些曲线多么长呀,就象把数百万只蚂蚁连接在一起。”它把这个观感告诉了另一只蚂蚁,结果使后者发生了同样的兴趣,它赞扬了第一只蚂蚁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但是,另外又有一只蚂蚁说:“你的努力的确值得赞扬,其实我已经观察过这种奇怪的物体,但我觉得它并不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主人.你没有注意到这枝…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有个同学看到地面上有好多蚂蚁在忙忙碌碌地爬来爬去,随口问到:蚂蚁之间交流的工具真的是触角吗?它们有耳朵吗?这一下可把大家问住了,平时我们还真不太注意小小的蚂蚁呢!这时一个同学说:蚂蚁是昆虫,可以飞的。另一个同学则坚持说只见过在地上爬的蚂蚁,从没见过会飞的蚂蚁。争论就这样开始了,于是大家都拥向生物老师的办公室。令大家“失望”的是,老师并没有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而是让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5.
<正>为什么蚂蚁可以举起比自己重100倍的物体?科学家们解释说,这是由于蚂蚁的身体小。如果把蚂蚁原样"放大"到人的尺寸,肌肉构造不变,蚂蚁就举不起比自己重100倍的物体,甚至连头都抬不起来。反过来,如果把人缩小到蚂蚁那么大,身体构造不变,人一样会变成"大力士"。物体的尺寸变化时,长度呈线性变化,面积按平方变化,而体积按立方变化。假设人的身长  相似文献   

16.
防虫两窍门     
陈景胜 《知识窗》2006,(5):62-62
方法一:如果在蚂蚁洞口围上橡皮筋,蚂蚁就不敢从那里通过。根据这一现象,你把厨房里的白糖、蜂蜜、果酱的容器上系一圈橡皮筋,蚂蚁就不敢去偷吃了。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7.
秦自民 《百科知识》2013,(19):28-30
夏日黄昏,漫步在巴西的草原上,或许你会幸运地看到一种蔚为壮观的景象: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突然奔涌出一条绿色的"小河"。但那小河里流淌的不是水,而是数以百万计的蚂蚁。每只蚂蚁都像撑雨伞那样高举着一片绿叶昂首向前。这种蚂蚁就是久负盛名的"育菇专家"——切叶蚁。切叶  相似文献   

18.
刘妍 《科学与文化》2011,(7):2+1+22-F0002,1,22
蚂蚁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昆虫,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亿年前,与远古的恐龙同处一个时代。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蚂蚁约有9000种。蚂蚁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存活,其秘诀就在于它们生活在一个非常有组织的群体中。蚂蚁们分工有序,它们一起工作,一起建巢筑穴,以使它们的卵与幼蚁能在其中安全成长。  相似文献   

19.
蚂蚁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但它们在自己的领地上却从来不会发生"交通堵塞".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蚂蚁处理交通问题的能力要远超人类,这一新发现将有助于人们未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预测气候变化下的森林植被生长季特征变化,本文基于华北晋冀山地区和黄土高原区两个区域44个气象站1961-2013年日气温数据,分析了华北湿润半湿润地区两个区域树木生长季特征的变化趋势。定义生长季开始时间为当连续5天日平均温度≥5℃,选第5天作为生长季开始时间;生长季结束时间为当秋季连续5天日平均温度<5℃,选第5天作为生长季结束时间。结果表明:①1961-2013年晋冀山地区和黄土高原区以及两个区域整体树木生长季开始时间呈现显著提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1.7d/10a、-2.1d/10a和-1.9d/10a;树木生长季结束时间均呈现显著延后趋势(p<0.05),变化速率分别为0.9d/10a、1.1d/10a和1.0d/10a;研究区树木生长季长度表现出明显的延长趋势,晋冀山地区和黄土高原区以及两个区域整体的树木生长季长度时间变化速率分别为2.6d/10a、3.2d/10a和2.9d/10a,树木生长季长度分别延长13.3d、16.4d和14.8d;②1961-2013年,海拔对树木生长季指标的影响,除了对晋冀山地区的树木生长季开始影响不大以外,对于两个研究区的其他树木生长季指标均有显著影响;研究区树木生长季指标(生长季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生长季长度)与春季和秋季气温都显著相关;③1961-2013年,树木生长季开始时间变化趋势在整个研究区空间上大部分呈提前趋势,树木生长季结束时间大部分呈延后趋势和树木生长季长度的变化趋势在空间上则大部分呈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