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曹三省  李璐 《传媒》2016,(4):16-18
在2015年内,“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横空出世,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碰撞与融合,在“互联网+”的旗帜之下,也呈现出越来越密集的创新效应,“互联网+电影”已经势不可挡地成为了这场大浪潮中的一道独特景观.人们把2014年称为中国电影产业的“网生代”元年,《小时代》《老男孩》《后会无期》等电影的高票房,刷新了大家对传统电影票房的认识,这些带有明显互联网基因的电影品牌,让中国的电影产业格局骤变.对于电影产业格局改变所带来的影响正反声音都有,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的思维和基因促进了中国电影的横向整合和纵向重塑.一方面,在电影的形式上,“互联网+电影”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电影形态,如微电影、网络电影、手机电影、新媒体电影等,它们在互联网时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叙事手段;另一方面,在电影的宣传营销层面,“互联网+电影”开辟了全新的宣传营销方式,如众筹、在线售票、网络营销、多屏互动等.反观传统电影形式缺乏创新,仍以内容为王,缺少对于大数据、“粉丝”经济、IP资源的开发利用.如今,互联网已经全方位渗透到电影产业的宣传、发行、融资、创意、营销各个环节之中,将为中国电影产业带来新一轮的革命性创新与改变.  相似文献   

2.
当历史的时光机强行进入2014年,互联网这个"怪物"以史无前例的魔力几近疯狂地解构、融合甚至颠覆着传统行业,于是,"互联网+X"这一句型成了香饽饽,社会舆论及产业实践井喷式升温,裹挟着制度变革的声音掀起了互联网热潮,于是"互联网思维"就成为商业新思维,似乎有取代"忽悠"成为热词之势。但互联网思维究竟是什么?见仁见智,或许再过时日,"互联网伪思维"又会喧嚣而起。面对互联网浪潮,出版业也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2014年,尽管互联网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在意料之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影视行业的传统内容生产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文章结合影视创作内在规律和受众理论,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影视生产体系面对的挑战和环境,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内容生产的关系型目标、跨屏设计、特效包装、版权保护、生产机制、创意众筹等新应对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新媒体技术逐渐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主要形式,改变了传统媒体形式,其利用互联网环境、计算机等设备,发展成为我国互联网时代的主要传播方式。新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先前的传播信息方式,以新媒体技术为主,将新媒体技术应用融入人们生活,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影视传媒行业增添了一笔艳丽的色彩。本文就"互联网+"时代影视传媒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的弹幕电影分析——基于互动仪式链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达维 《新闻界》2015,(3):2-6,30
弹幕作为"御宅族"的小众文化一夜之间走入大众视野,其背后是互联网时代,网络亚文化对社会主导文化的渗透。弹幕电影作为新型的互动观影仪式,是在互联网思维下,新媒体技术对传统电影产业的再造创新,其背后蕴含着互联网时代文化经济转型发展的产业逻辑。本文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在分析弹幕电影互动观影仪式的基础上,揭示弹幕电影背后的文化与经济原因,指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拥抱互联网思维、主动迎接时代与产业变革,才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6.
弹幕作为"御宅族"的小众文化一夜之间走入大众视野,其背后是互联网时代,网络亚文化对社会主导文化的渗透。弹幕电影作为新型的互动观影仪式,是在互联网思维下,新媒体技术对传统电影产业的再造创新,其背后蕴含着互联网时代文化经济转型发展的产业逻辑。本文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在分析弹幕电影互动观影仪式的基础上,揭示弹幕电影背后的文化与经济原因,指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拥抱互联网思维、主动迎接时代与产业变革,才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战略"已经全面提出,"互联网+"时代教育不仅是网络及教育接入互联网进行简单的沟通行为,而且是转型、开放、整合的"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的新思路,这种新的"互联网+"教育模式让教育熠熠生辉.从教育技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对于教育界来说是创新教育新思路和新模式的一个全新的可应用领域和平台.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全面覆盖,传统的教育理念势必面临转型和创新发展.这种改变不仅仅影响着教育发展的走向,更为社会价值的创造和经济效益的突破做出突出贡献.因此,在这种社会发展大方向的推动之下,互联网企业与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是有着光明前景的.  相似文献   

8.
传统科学交流体系难以应对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给科研领域带来的挑战,"互联网+"思维模式为新环境下的科学交流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发展路线。文章首先归纳了科学交流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科学交流特征,接着从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出版机构和图书馆四个科学交流组成部分的角度研究了"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科学交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便利,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很多产业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生活、娱乐的方式变得多样化。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行业新的发展形势,为广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广播形式,使得广播媒体朝向多元化、便利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了音频的特征,分析了新广播形式下传统电台面临的机会与挑战,阐述了"移动互联网+音频"的新广播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5,(23):44-49
媒介融合是近年来传媒业的热词,关于这方面的论著已经很多,但是从"互联网+"这一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角度展开并深入剖析的论文并不多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不但在理念和技术层面,而且深入到商业价值与模式、媒介机构与形态的层面,深刻分析了"互联网+"给媒介产业带来的转型机会和挑战,并描述了未来媒介产业可能存在的一些新兴业态模式。  相似文献   

11.
唐邦勤  王梅 《兰台世界》2016,(12):84-86
大学图书馆服务能力是一种基于资源和技术的动态组织能力,"互联网+"行动计划通过互联网思维指导和互联网技术助力从资源和技术两个方面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互联网+"时代大学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升与拓展途径主要有资源共享、产业融合和组织学习。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思维”之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思维"这一热词的出现,表征了整个社会层面对于互联网发展的关注。本文从审视互联网发展开始,切入分析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继而从互联网的三个核心装置:"电商""大数据"和"终端"反证其思维的存在基础以及运行机制,提出了关于互联网思维的五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闫方宇 《出版广角》2016,(15):74-7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传统图书产业的生态环境,微信书作为继微博书、照片书等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图书生产形态,为“互联网+微信+图书营销”开辟了道路。本文剖析了“互联网+”时代的微信书现状,以期为研究图书产业的新变化提供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理念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其基本的思维模式逐渐改变行业发展的传统观念.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应充分整合"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构建智慧服务模式,契合读者个性化需求,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阳 《中国广播》2014,(7):94-94
许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时代“死亡”或“重生”之后,中国电影产业也迎来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王昀 《东南传播》2015,(3):31-36
互联网正融入电影工业系统,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备受关注的变革角色。结合受众的多层面向意涵,从新近三部案例电影之考察来看,电影制作者可以依赖互联网时代提供的独特技术语境,一方面打造用户作为"我"这一主体的精准需求,另一方面强化一种集群式、共同体化的观影行为。尽管互联网真实改写了新时期电影模式的具体实践,但电影市场的高票房现象仍是基于以内容、资本与受众为基本内涵的多重互动结果。我们应当以一种聚合化的视角,来解构互联网时代电影市场的转型变化。  相似文献   

17.
陈洁 《传媒观察》2015,(9):52-53
纸媒寒冬论的恐慌还未消散,"媒介融合"、"互联网+"的概念适时到来,为纸媒转型提供了有益途径。纸媒不但不能惧怕新媒体,反而要利用新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覆盖全渠道、提升传播影响力、扛起媒体社会责任;还要在"服务"、"共赢"、"市场细分"、"学习"的互联网思维下做好内容和产品,输出合理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数字出版的“互联网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潮 《出版参考》2014,(15):16-17
正一段时间以来,各界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讨论不绝于耳。关于"互联网思维"有很多定义,主要被归结为以下特征:"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社会化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思维、免费思维。"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意义是把对互联网的认识从一个新技术形态或工具提升到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与普及,各种资源充分下沉,任何事、物或经验都成为资源"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每个节点对于其他节点来讲都成为潜在的优质资源。此外,人们手中闲置的资源越来越多,它们在有需求的人那里或许可以重新被赋予价值。于是,碎片化的需求与碎片般的盈余资源通过互联网直接对接。这种崭新的资源"分配"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使用同时拥有"的财产观,逐渐产生了一种新的"使用文化",即:使用但不一定拥有。这是互联网思维最根本的特征,它从最底层改变了人与人之、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结构及其运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互联网思维"~①可谓是当下最火的一个词汇。当电视爱上"互联网",二者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面对新媒体对电视的挤压、蚕食和分流,电视媒体也在探索新的出路。2013年1月1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开播了一档新栏目《都市007》,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和实践"互联网思维"。一、观众变用户,改变的不只是称呼透过"互联网思维",都市频道首先强调的是确立"用户至上"的创新思维,这与以往宣传中的"一切为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