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张方媛 《东南传播》2021,(1):108-112
从网络小说到国产网络动画的改编已然成为当前文娱市场上的常见现象。蓬勃发展的网络文学产业给动画提供了大量可供改编的好故事,但从文字转换到动画这一媒介形态还需要合适的改编策略:创作理念上,动画改编参考了网络小说的类型叙事特性,正在打破低幼化的局限,实现题材上的多元覆盖;独特的产业模式促使创作者大多采用忠于原著的改编态度;在具体的叙事处理上,动画改编需要对小说内容进行删减提炼与结构重置,以适应自身生产与观看的特性;而在美学呈现上,动画对文字进行了具象化,并尝试着建构小说与动画间的内在美学联动,形成具有东方美学特征的动画风格。  相似文献   

2.
李静 《青年记者》2014,(2):84-85
"治愈系动漫"是指当代日本动漫格局中那些剧情温暖、格调清新、画风独特、节奏舒缓的作品。此类动漫能够治愈人们心灵的创伤,修复感情上的缺陷,可称得上是"低碳艺术"。①《夏目友人帐》是由著名动漫艺术家绿川幸创作的一部极具代表性的"治愈系动漫"作品。本文试图就其"治愈"特征进行探讨。一《夏目友人帐》的故事情节围绕着"将名字归还给妖精"这样一个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看似简单、琐碎、多变、  相似文献   

3.
周广 《出版广角》2019,(22):47-49
“圣地巡礼”是由日本动画粉丝自发形成的动漫亚文化,目前“圣地巡礼”已发展为由地域、动画制作方、粉丝共同开展的活动。随着我国优秀国产动画作品的涌现,动画旅游热潮在国内兴起。日本的“圣地巡礼”为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要提高动画内容创作水平,完善产业链合作模式,拓宽动画旅游信息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4.
传播大众文化是跨文化传播的主流趋势,动画作为日本大众文化传播媒介中重要的一环,其质量和影响得到了其他国家的广泛认可。在新媒体语境下研究日本动画跨文化传播的成功经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同时新海诚被誉为"宫崎骏接班人",他将动画电影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研究他所创作的动画电影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跨文化传播角度切入,浅析新海诚的代表动画电影,并且为中国国产动画的输出和跨文化交流提供独特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周洁 《采.写.编》2016,(1):183-185
现代社会,中国文化的影响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渗入到了世界各个角落,动画片的创作也不例外.无论是选材、角色设置还是场景设计,在美国、日本还有中国的动漫作品中,都能够看到民族文化的影子.而这些动漫创作者在运用这些中国元素时也不是一味照搬,而是大胆对其进行改动,使之符合剧情的需要.然而,这些靠"中国元素"赚大钱的动画却鲜有"中国制造".基于此,文章将从现象入手,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动画片中出现的中国元素及对我国少年儿童认知的影响,进一步为国产动画片的创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为中国动画创作的民族化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研究过程中以动画创作者为主要角度,通过对中国社会潮流、政策的指引、技术手段和时尚的驱使等方面,来分析民族元素在中国动画演变和发展中的一些规律;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主要动画,并根据它们在传播媒介与创作这两方面展现的不同时代特征。本文还将通过对影响动画片创作的诸多因素——创作心态、叙事手法、技术手段与制作成本等客观因素对民族美术元素在动画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陈吉德  刘天豪 《编辑之友》2023,(11):107-112
受“漫符”工业制作模式、培养和利用受众需求、亚文化特征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日本当代动画形成了独有的一致化、重复化的类型化制播形态。随着动画作品数量的高速增长,类型裂变存在动态的“海夫力克极限”。在此情况下,日本动画创作者通过内发、外发两种途径寻求突围,完成了类型化框架内的多维裂变。日本动画产业界的相关做法对中国动画产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日本动画的后现代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动画植根于日本的绘画传统,同时也受到迪斯尼动画和西方电影的巨大影响.但是日本动画从画面风格、镜头移动、叙事结构、背景音乐等方面都和好莱坞主流风格有很大不同,特别是日本动画的有限动画(Limited animtion)①风格--"超级扁平",这种独特的后现代色彩的风格与手法引起许多好莱坞同行关注并被观众广泛接受.研究日本动画的艺术风格独特性对于更好地发展中国动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产动画形象的恶趣味体现在创作、文化、受众等多个细分层面,主要是究其产生根源、探查恶趣味文化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制约因素和文化价值,以部分典型国产动画角色为例证,具体从媒介层面和市场角度分析该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日本新锐动画导演代表人物新海诚是首位以独立动画制片人身份跻身顶尖行列的动画家,他制作了许多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并受到广泛认可.新海诚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提出了超越时代的动画创作理念,他的作品融合了生活、艺术、技术等多种元素,并塑造了"新海诚式"动画.本文主要通过对新海诚动画作品独特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新海诚主要动画作品所运用的诗意化叙事手法、新海诚动画作品的视听语言元素以及新海诚动画作品所体现的物哀感等四个方面的深入分析来探索新海诚动画作品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贾腾 《东南传播》2016,(4):45-47
生态主义已经冲击到传统的意识形态,并影响到其它领域研究。从生态主义视角来研究动画艺术,是动画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笔者力图通过对"生态主义动画"这一概念的界定及生态主义动画创作的理念、主题、叙事等几个方面的思考,浅析生态主义动画的创作观念。在反映现实生存危机和反思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同时,认识动画作为媒体形态传播的社会责任,并探讨动画创作的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技术变革带来的动画传播与制作模式的变革为国产动画植入广告的产生带来了契机。以《十万个冷笑话》和《泡芙小姐》为代表,国产动画植入广告经历了诞生和发展时期,如今国产动画的广告植入从形式上和产品类型上都有了突破,融合企业和品牌文化的动画植入广告在未来的整合营销实践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陌生化”是使事物奇特化的艺术手法。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不断给予受众持续的新鲜感,延长或改变他们对人物和情节的自动感知,在细细地咀嚼和品味中,形成渐进的审美效应。将“陌生化”艺术手法运用到以神话为题材的国产电视动画中,把握住动画叙事中的奇特程度与理解范畴,便会与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理念同频共振。本文通过“陌生化叙事”与“讲好中国故事”两个角度对我国神话题材电视动画的叙事策略进行探寻,以便为形成以抒写家国情怀、讴歌精神力量、提升审美价值为方向的神话题材叙事的新业态和叙事新亮点提供理论支持,从而使神话叙事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4.
国产喜剧电影从受众心理出发,通过本土化的创作模式,以幽默的形式观照社会,实现群体共情,同时延续了喜剧的精神内核;在叙事上,融入戏仿、拼贴、解构等后现代元素,渲染共情氛围,并迎合了消费时代受众群体的审美偏好;在情感上,通过逃离—寻找—回归的叙事结构,承载共情空间,通过情感共振抚慰现代人内心的困境与焦虑.这些关注普通民众生...  相似文献   

15.
动画作为文化传播载体之一,在跨文化传播与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国产动画讲好中国故事,弘扬好中国文化,已成为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国产动画《一人之下》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表达及其传播实践策略进行探讨,分析该动画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创新方式,从而为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很久很久以前"的讲述传统,既是经典叙事模式的传承,也是动画电影特定时空关系的揭示,通过这样一种时空关系,自然理念得以体现。自然理念是西方传统叙事中所传递的顺应自然、追求天性、回归心灵的一种社会理想和世界观。它体现了当代西方动画创作对优秀叙事传统的坚守。大多数故事中,自然理念表现为对自然秩序和人的尊严的坚守,而自然理念的真意则是解放人的天性,实现心灵的回归。假如从自然理念的角度去理解,那么,所谓动画中的成人趣味,正是成人被压抑的童年心理及其念头的释放与展现。它解释了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何以能够获得儿童和成人共同喜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语言形式、叙事方式、艺术形态以及影像特点等在书法和动画之间建立联系,找出创作的共同道理,从而推动中国动画的民族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产动画曾有过辉煌的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精品动画片,如《大闹天宫》、《三个和尚》、《哪吒闹海》、《葫芦兄弟》等。然而由于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美国动画的大规模入侵,以及国产动画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国产动画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小,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19.
一 中国国产动画曾有过辉煌的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精品动画片,如<大闹天官>、<三个和尚>、<哪吒闹海>,<葫芦兄弟>等.然而由于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美国动画的大规模入侵,以及国产动画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国产动画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小,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媒体动画的发展现状,从品牌塑造与传播的角度,借鉴国内外传统动画的成功营销案例,探讨我国新媒体动画的品牌塑造的策略。对新媒体动画的品牌塑造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脱离传统动画的局限性,还可以通过创新来推动国产动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