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超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1]人际传播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大众传播媒体中,如网络互动、电视访谈、广播热线.而网络又是一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渗透力最强、互动性最强、人际性最强.网络传播是超人际传播的一种.超人际传播结合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本文给超人际传播下的定义是:网络媒体或大众传播中存在的人际传播交流方式.超人际传播更优于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媒体中,超人际传播具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产生了强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姚靖 《传媒》2017,(18)
传播活动从产生之初,就具有社会性和人际性的双重特性.但是,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人类传播活动的社会性不断增强,而人际性却不断弱化,甚至被社会性所遮蔽.直到互联网时代及其以后的媒介产生,为恢复传播的人际性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力图阐释以社交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是如何恢复被大众传播所遮蔽的人际性的.同时,文章也指出这种人际性的恢复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姚靖 《传媒》2017,(17)
传播活动从产生之初,就具有社会性和人际性的双重特性.但是,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人类传播活动的社会性不断增强,而人际性却不断弱化,甚至被社会性所遮蔽.直到互联网时代及其以后的媒介产生,为恢复传播的人际性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力图阐释以社交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是如何恢复被大众传播所遮蔽的人际性的.同时,文章也指出这种人际性的恢复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信任是影响用户隐私风险感知和自我表露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网络人际信任,构建了社交媒体信任影响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隐私风险感知与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模型。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501位社交媒体用户的媒体使用数据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隐私风险感知与自我表露并无显著相关性;2.社交媒体信任负向影响用户的隐私风险感知,网络人际信任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3.社交媒体信任正向影响用户的自我表露,网络人际信任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对于理解社交媒体信任影响隐私风险感知和自我表露的解释机制,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李强 《传媒》2015,(10):74-75
以网络为平台的社交媒体不断涌现,网络新闻也凭借着社交媒体的及时性和互动性得到了迅速发展,就目前社交媒体发展的情况来看,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本文主要在介绍社交媒体的基础上,探讨网络时代下的社交媒体与新闻传播的关系及其未来的发展走向,为日后社交媒体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更好地促进社交媒体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掀起了媒介私人化热潮,个人通过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生产以及传播信息,同性恋群体积极掌握与利用媒介话语权维护自身权益。本文使用最新的数据,分析同性恋群体的网络使用情况,得出同性恋群体对媒介话语权的掌握实现了从依赖网站和网页到大力使用社交媒体的转变,社交媒体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成为社会少数群体与社会大多数人群进行沟通和传播的绝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传播学领域内,"意见领袖"的发现和探讨是社交网络传播研究的重点。对此,国内相关研究方法大多采用了各类数学算法,主要通过社交网络用户表面的粉丝数量、转发数、评论数等作为意见领袖属性值。本文认为,这些数学计算都忽略了意见领袖人际影响链的传播特征。在复杂的社交网络中,这种基于群体间个人影响的动态链式传播结构,仅用数字反映其影响度大小是不够的。本文从传播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层面对意见领袖的存在条件、存在方式、存在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社交网络中的个体是否对另一些个体产生了态度的改变或者行为的影响,应该作为判断意见领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网络视频为广告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网络视频广告既实现了人际传播的回归,又完成了议程设置的再现.而不同介质媒体的有效广告传播都是基于其媒体属性而实现的,因此一些传统的广告传播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这种依托于互联网的视频广告传播模式,需要对传播理念重新演绎,从而对广告传播理论进行一定的补充和拓展.如在网络视频广告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受众逃避问题,且这种问题的产生原因与以往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应该以新的策略来应对这种受众逃避行为.  相似文献   

9.
刘滢  秘丛丛 《青年记者》2017,(28):82-84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9月7日公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二(67%)的美国成年人在社交网络上看新闻,这一数字高于去年的62%.其中,在Facebook平台看新闻的占45%,稳居第一位.①伴随社交网络传播实战经验的日益丰富,国外专业媒体机构对社会化媒体传播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入,对社交网络账号的运营进入了深耕细作阶段.作为新兴国际舆论场,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网络平台是各国主要媒体开展传播活动的“兵家必争之地”.由于具有语言便利和先发优势,美国媒体一直是其中的佼佼者.那么,美国媒体是如何在社交网络上“谋兵布局”的?本文以美联社在Facebook平台上的传播为例,总结提炼美国媒体在社交网络上的矩阵布局、联动传播和内容选择策略,为我国对外传播媒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的自由交互性,容易消解舆论的社会整合功能,使网络传播空间处于无政府无秩序的状态.传播规范的缺失,信息传播的失控,致使网络社交媒体的传播极易出现各种负面功能.在今年初突尼斯、埃及等中东国家出现的政局动荡中,网络社交媒体扮演了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夏临 《青年记者》2017,(5):107-108
当今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我国影视剧营销的必争之地.社交媒体不仅具有自媒体特性,同时兼具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征,能够吸引用户分享隐性广告,这对影视剧的广泛传播具有一定的作用. 隐性广告与社交媒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将广告定义为“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活动”.  相似文献   

12.
曾丹 《青年记者》2016,(17):29-30
“当Internet开始以一种传播媒介进入人们生活时,最早承载的形态就是‘人际传播’,直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移动终端和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引起人际交往模式和关系交往结构的变迁.”①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重建了人的感觉方式和对待人的态度.而层出不穷的社交媒体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交流和交际,微信的影响尤其显著.因此本文以微信为例,解读微信构筑的主要人际传播情境,探究在社交媒体上如何通过仪式来建构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社会化媒体进行内容分析,探讨内容聚合对于其开放平台建构的影响;同时通过网络人际传播线索消除进路的理论框架以及超人际传播模型,分析社会化媒体中的人际传播模式,进而探索其社会性的传播线索图景,最终为探析社会化媒体的本体意义寻找出路.本研究发现,内容聚合为社会化媒体开放平台构建奠定了基础;传播线索消除进路的突围与超人际模型的探索推进了社会化媒体的网络人际传播;而内容聚合与新型人际传播模式彰显着社会化媒体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信息传播角色.人们在社交媒体体现的情绪化传播则表现为人们对网络媒体信息内容传授的不理智状态.文章把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下,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病理现象归因为社交媒体的情绪化传播行为.社交媒体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困扰.本文对社交媒体情绪化传播症结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哲瑜 《青年记者》2016,(21):92-93
美国社会学者曼纽尔·卡斯特认为,由于交互性传播网络的发展,一种新的传播模式——大众自传播在互联网上兴起.随着社交网络、社交媒体的迅速崛起,基于网络的社会行为已经深深植根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之中.社交化营销是一种以用户社交关系为中心的新营销模式,企业利用消费者的网络社交属性去推广和销售产品,让消费者深刻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并分享该产品.  相似文献   

16.
情境是自我的主我与客我互动的场所,人们在情境中易于顺从其社交规范,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自我呈现与情境定义.情境融合导致行为的混乱.互联网技术将情境融合带入社交媒体中,出现了“语境消解”现象.如微信朋友圈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性和平台设计塑造了圈式社交语境,为用户提供了新的人际语境线索.但由于机器的机械性与人生物性的社交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交媒体大众传播的本质与用户人际传播需求之间的矛盾,用户依然面临自我意识混乱、语境内情境定义困难、语境界线模糊及隐私问题,所以“语境消解”没有消除,仅是得到了缓解.这体现了媒介的人性化回归趋势.“语境消解”是移动在线社交的常态.我们应该提高媒介素养,建立新型的隐私观和社交规范.“语境消解”问题解决的出路在于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移动终端带来的去中介化人际传播是这一问题解决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公众的媒介接触由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移向转变的框架内,网络媒介内部受众行为由传统门户网站与搜索引擎等信息内容获取向社会化媒体的社会性的创造与分享转向;在社会化媒体内部,亦发生由最初网络邮件、博客等媒体向社交媒体、微博等兼具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特性媒体的结构性转移.从中可发现两条演变主线:个人逐渐掌控创造并传播内容的权利与能力,分享与关联而创新了媒介与人的社会化属性.  相似文献   

18.
在碎片化、娱乐化特征凸显的现代传播模式下,手机游戏作为一种新型的人际传播媒介,具有独特的人际传播特点。手游《摩尔庄园》以情怀延续为突破口,使得“打工人”在“慢生活”中重塑了网络人际关系。本文以《摩尔庄园》手游为例,分析了基于社交手游中网络人际传播的新场域、新特点,试从人际传播学的角度探讨社交手游对网络人际交往的正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温优华 《出版广角》2014,(12):66-68
新的媒介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学术期刊正寻求突破传播困境,微博作为以关系网络和人际互动为传播特征的社交媒体,是期刊实现有效关系管理的重要工具。当前,学术期刊的微博传播和营销活动还是比较滞后。应打造微博团队,加强微博行为管理,主动策划,开放互动,实施富有创意的活动,加强微博关系管理,实施微博营销,增强期刊传播效应和加速期刊的市场推广。  相似文献   

20.
舒小东 《传媒》2016,(11):62-63
在社交媒体、移动终端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人类已经进入一个能够随时随地展开社交的时代,这彻底改变了人际传播的场域格局。在交流和互动过程中,微信打破了以往人际传播格局,呈现出全新的传播特征和更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微信人际传播展开系统研究,不仅是必然趋势,而且是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