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人际传播活动在社交媒体这一传播媒介的发展之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用户在通过社交媒体开展传播交流活动时展现出一些与以往线下人际传播相异的特点.本文主要以微信为例来研究网络人际传播的具体表现和存在的弊端.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了解基于社交媒体的网络人际传播的便利性,也应该意识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辩证地看待这种传播活动并对它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社交媒体的风靡深刻变革了大众的媒介使用方式,进而重构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心理情感和思维意识.微信是当今中国网民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腾讯发布的《2016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61%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每天打开超过30次的重度用户占36%.①微信已深度渗透用户生活.对微信用户传播心理的探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媒介认知及社会文化认知.本文从自我传播心理、人际传播心理和群体传播心理三个层面对微信用户的传播心理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3.
舒小东 《传媒》2016,(11):62-63
在社交媒体、移动终端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人类已经进入一个能够随时随地展开社交的时代,这彻底改变了人际传播的场域格局。在交流和互动过程中,微信打破了以往人际传播格局,呈现出全新的传播特征和更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微信人际传播展开系统研究,不仅是必然趋势,而且是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传播媒介的社会交往功能日臻成熟和完善,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特别是随着以微信为代表的集通讯功能和社交平台为一体的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局限,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传播方式.本文基于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的视角来解读当今环境下微信的人际传播,并就微信对日常生活中人际传播的影响进行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一沿 《东南传播》2021,(6):127-12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传播的研究已经很难跟上现实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对各种媒介的接触日益频繁,以至于离开媒介难以自拔,特别是微信的兴起与迅猛发展,是即时通讯和社交媒体软件领域的一次变革,对人际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每一个人似乎都患有这种"媒介依存症",个人依赖媒介满足自己的需求,进而与媒介之间建立了一种依赖关系.微信作为一款备受大家喜欢的App,用户数量庞大.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出发,探究中国式的人际传播.  相似文献   

6.
网络化时代,微信的兴起与迅猛发展是即时通讯和社交媒体软件领域的一次变革,对传播模式尤其是人际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传播现象。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旨在分析微信的主要传播特征,探索微信传播的影响,试图揭示微信在网络传播时代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同时,网络社交软件应运而生,无论是微博社交媒体,还是微信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均快速增加.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谣言成本,而且还为谣言传播提供了速度和范围支持,谣言的传播机制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对社交媒体谣言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对社交媒体谣言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而智能手机又将即时通讯带入人们的生活。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以既保留原始即时通讯功能,又强化社交为中心的“面对面”人际传播功效而备受青睐。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其用户软件使用过程中的服务感受过程也受到重视。对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如何做好服务营销,使用户满意,弥合服务双向传递中的差距成为微信服务营销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魏雨杭 《今传媒》2020,(4):50-5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更加重要。人们的社交方式不再局限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往来,信息的快速流通促使人们不得不适应更加快捷的社交方式。全民网络化,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QQ、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方式逐渐占据人们的社交重心位置,乃至抖音短视频的出现,迅速席卷了国内市场,而后海外版抖音TIKTOK借助东风,一路燎原。世界各地的用户都在这里发布自己的原创短视频,以抖音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新型社交走上了跨文化传播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姚靖 《传媒》2017,(18)
传播活动从产生之初,就具有社会性和人际性的双重特性.但是,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人类传播活动的社会性不断增强,而人际性却不断弱化,甚至被社会性所遮蔽.直到互联网时代及其以后的媒介产生,为恢复传播的人际性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力图阐释以社交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是如何恢复被大众传播所遮蔽的人际性的.同时,文章也指出这种人际性的恢复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姚靖 《传媒》2017,(17)
传播活动从产生之初,就具有社会性和人际性的双重特性.但是,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人类传播活动的社会性不断增强,而人际性却不断弱化,甚至被社会性所遮蔽.直到互联网时代及其以后的媒介产生,为恢复传播的人际性提供了可能性.本文力图阐释以社交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是如何恢复被大众传播所遮蔽的人际性的.同时,文章也指出这种人际性的恢复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夏薇 《青年记者》2017,(20):12-13
技术革命后,接踵而来的总是媒介的革命.在社会化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已日渐减弱.受众大量的时间被社交平台牢牢占据,越来越多的人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演变为通过微博分享、微信群、朋友圈这些社会化、辐射式的传播渠道.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众多不同形态和模式的社会化媒体,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社会化传播时代.从宏观的角度观照当下社交网络时代的传播系统,“传播者从专业媒体机构扩展到非媒体机构和个人;内容生产模式从组织化到社会化;传播模式从单向大众传播到以社交关系为纽带的互动式群体传播”.①但是,和社会化媒体、社会化传播相关的诸多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公认精准的定义,社会化传播的诸多特征也少有系统的理论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社交网络(SNS:Social NetworkService)即为社会化网络服务,包括独立SNS(如Facebook、人人网等)、微博、博客、微信等。社交网络作为大众信息共享的社交平台,每天都传输着大量的网络用户的共享文件。美国心理学家米格兰姆曾提出社会学中的“六度分隔”理论,认为一个人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即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可以扩展自己的人脉。①通过聚合产生效应,通过互动与分享,形成舆论,各类社交网站逐渐受到关注。社交网络的基础是人际传播,而其凭借互联网超强的兼容能力,与电视、移动等以大众传播为主的媒体进行资源整合,使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4.
马昱宇  唐英 《青年记者》2017,(29):99-100
自媒体时代互联网触及各个行业领域,微信朋友圈广告成为各行业营销推广的手段之一,而微信信息流广告也成为其广告的主要形式.但微信信息流广告有别于传统的广告及其他社交网络广告,给企业及机构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梳理了微信信息流广告的传播特征及优化路径,为实现其传播的有效性和广泛性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邱婧玲 《青年记者》2016,(17):81-8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的主角不再只属于大众媒体,社交媒体也步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微信等新兴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和学习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种传播渠道. 微信传播的特征 1.传播内容有隐蔽性 微信的本质是即时通信,其特征是一对一的私密通信.在精细化的交际圈中,微信的传受双方以亲人、闺蜜、朋友、同事为主,由于信源与信宿的特殊关系,微信信息交流的内容更为私密.同时,为了通信的隐蔽性,在微信中对于同一照片或者状态的评论者之间若非朋友关系,相互是看不到评论内容的.微信是以关系为核心的具有高度私密性的社交工具,使个性化内容的信息得到传播,同时也能让微信用户放心地使用,不担心隐私被泄露.  相似文献   

16.
付玉 《新闻爱好者》2012,(17):18-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自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应运而生。以微博、社交网站为代表的自媒体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改变着大众传统的人际传播模式,新的媒介时代不仅带来了人际传播的即时互动分享、传播跨越时空界限等现象,而且也给大众的人际交流与沟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茼萱 《传媒》2018,(11):51-53
据《凯度:2017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显示,2017年微信活跃用户近10亿人,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对用户影响的积极程度上,微信都稳坐中国社交媒体的头把交椅.2017年的微信朋友圈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刷屏事件,带来了广泛影响,如下半年的集体晒合成军装照事件;集体晒网易云音乐年度报告、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集体晒18岁照片事件等.这些微信朋友圈里刷屏级的传播现象,其实都是典型的沉浸传播现象.基于此,笔者尝试从沉浸传播的视角评析微信朋友圈的刷屏事件.  相似文献   

18.
戴骋 《东南传播》2014,(10):57-59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引起了大众传播媒介产品的变革。在互联网的传播环境中,微博与微信理所当然地登上了传播媒介的"舞台",近一年以来,随着微信的出现,很多人以为微信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微博,很多人认为微信传播的私密性更适合中国人的传播心理,但是通过对二者的传播方式、受众影响、社交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报纸遭受到社交媒体的强烈冲击.报纸以微信矩阵的方式进入微信平台,不但可以提高报纸的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还可以将报纸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拓展到新兴媒体,这可谓是报纸针对新的媒体变局采取的一次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20.
情境是自我的主我与客我互动的场所,人们在情境中易于顺从其社交规范,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自我呈现与情境定义.情境融合导致行为的混乱.互联网技术将情境融合带入社交媒体中,出现了“语境消解”现象.如微信朋友圈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性和平台设计塑造了圈式社交语境,为用户提供了新的人际语境线索.但由于机器的机械性与人生物性的社交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交媒体大众传播的本质与用户人际传播需求之间的矛盾,用户依然面临自我意识混乱、语境内情境定义困难、语境界线模糊及隐私问题,所以“语境消解”没有消除,仅是得到了缓解.这体现了媒介的人性化回归趋势.“语境消解”是移动在线社交的常态.我们应该提高媒介素养,建立新型的隐私观和社交规范.“语境消解”问题解决的出路在于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移动终端带来的去中介化人际传播是这一问题解决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