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困境,阐释了新媒体给传统体育文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析了新媒体视角下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发现新媒体对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具有独特优势,传统体育文化应当建立与新媒体相适应的传播策略,如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与提炼、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立体化渠道整合等。  相似文献   

2.
魏佳 《新闻战线》2015,(4):159-160
就体育文化长期以来的宣传和推广方式而言,伴随传统媒体形式而进行自我发展的体育文化在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类无法预知的问题。本文以体育文化与新媒体的融合为论述基础,重点围绕体育文化的发展途径展开分析。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呈现出形式多样的面貌和发展特征。任何文化的发展、传播、传承等都有相应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体育文化与体育新闻间已呈现出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波 《新闻战线》2015,(3):159-160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需求,需加强对媒体的运用,提升知识传输能力,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与身心健康。本文着重阐述了新媒体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并对其提出建议,期望对高校体育教学有所帮助。体育教学对学生培养正确的体育意识,建立正确的体育思维,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起到重要作用。在新媒体时代,各类传播手段、传播媒介与高校体育活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带来冲击与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和新的传播渠道.本文在具体分析新媒体时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困境及相应优势的同时,也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渠道进行了探索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从对外的角度来看,在新媒体时代主动放弃诸如Facebook、YouTube等海外开放式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巨大舆论阵地,等于是主动将自己置于不对等传播的处境之中,自弃话语权。新媒体时代需要我们改变思想,采用"逆向传播"的态度,尝试逆向利用海外开放式互联网信息平台谋求与海外媒体对等的话语权,树立中国国家形象、引导海外涉华舆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信息渠道日趋多元化,公共话语权在开放性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普通民众通过网络等自媒体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随着话语权的日益分化,传统媒体的话语权收到了空前的挑战。面对新媒体时代话语权的严峻形势,传统媒体如何坚守住自己的宣传阵地,保持话语权,成为传统媒体人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将阐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差别不同以及传统媒体的优势,分析传统媒体话语权所面临的挑战,并对传统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坚守住话语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信息传播已经全面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全面普及对包括体育解说在内的传统媒体行业造成冲击。"弹幕"作为新媒体平台独有的一种互动方式,已大量出现在当下体育赛事解说的直播中。传统体育解说信息垄断格局被打破;单向、被动、滞后的反馈体系被打破;传播手段面临革新。对此,新媒体时代解说员应提高个人素质,增强受众意识和牢固"把关人"职责,以应对新媒体形势下体育解说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薛峰 《新闻战线》2015,(5):207-208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世界丰富多彩,许多关于信息传播的新特点、新概念、新渠道也越来越多地涌现在大众眼前。面对新媒体环境的变化,体育文化的传播也出现了崭新的渠道,因此,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如何让体育文化的传播顺应新媒体的特征,引起大众的关注,加强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度和广度,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互联网的出现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信息收集平台,极大地改变了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因此媒体的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春节广告具有回归人文性的审美倾向;展现现代化社会新型生活方式与消费社会下的审美观;聚焦于小众人群,审美文化更加包容与多元。同时,在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审美文化困境。中国新媒体广告在2012年到2019年实现起步和发展,本文将以这7年时间中,春节时期发布的新年主题广告的审美文化演变为研究主体,考察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春节广告审美文化的基本肌理和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0.
在以互联网、手持阅读器为代表的新媒体和新新媒体时代,以传统行政区划空间为主要市场根据地的地市报业,在区域话语权的相对竞争力凸现的同时,却难掩其绝对竞争力的衰减。如何在益愈复杂的市场格局中,固守来之不易的城池,并且蚕食竞争对手的地盘?此时此刻,对报业经营方法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传媒》2023,(20):6-7
<正>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新媒体因技术而生,发展势不可挡。要把新媒体的力量调动到文化强国建设上来,让新媒体发挥生力军的作用。希望新媒体界找准定位,提高传播品位,发挥更大的作为。新媒体话语体系构建要有特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构建新媒体特色的话语体系。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使用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来传播正能量。更要立足中国文化的底色,捕捉时代话语要素和国际话语的亮点,打造融通中外的新媒体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力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海外传播,是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新媒体时代为典籍对外传播创造了全新的机遇,本文通过跨文化传播视角分析新媒体时代典籍传播的现状,探究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对外传播策略,以寻求最佳传播方案、达到最佳对外传播效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人们的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重点.文章以网络舆论的定义和特点为切入点,分析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探索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地市级党报必须紧紧围绕创新这条主线,不断夯实、壮大自身实力,强化传播力,巩固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信息发布的隐匿性、迅速蔓延与话语纷乱给地方政府正确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化解公共危机带来新的挑战。以新媒体时代纷杂多变的媒体环境为背景,本文为地方政府如何掌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及时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提供良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公众话语权的不断升级与提高俨然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要表征。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从原本纸媒、电视媒体等方式转变到网络、手机等终端设备当中,获取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针对于此,广播电视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以便迎合新媒体时代赋予广播电视行业的挑战与机遇。文章主要以新闻编辑工作为例,结合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提出加强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媒介素养的相关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新媒体时代话语权社会分配的趋势、成因,指出当前话语权重新配置的社会意义,同时也指出话语权转移后的现实问题是:网民在拥有话语权后容易走向话语霸权、为抢占话语高地而丧失诚信、制造虚假舆情、话语权使用极端化以及话语失范等。文章认为政府管理者有必要建立一个良性的话语权分配机制,杜绝上述问题的发生:建立对话机制,防范话语向专制化集聚;促进传统媒体话语与新媒体话语之间的融合、互动;谋求话语表述脚本的社会共写,让话语权在事件中发挥其正面效应;为每一个社会个体提供一定的表述机会,促成社会话语权向下转移。建立这种机制,一方面有利于保障言论权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防范话语权滥用。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图像话语权是伴随新媒体的异军突起而出现的新问题,图像(主要包括图片和视频)在新媒体传播中作为被独立使用且能达到特殊传播效果的符号。代表话语权传统力量的各类官方机构、迅速掌控新媒体话语权的互联网商业集团以及普通的、数量庞大的新媒体使用者,这三方力量都希望掌控新媒体的话语权,试图为我们重新绘制新旧媒体的话语版图。  相似文献   

19.
杜菲 《新闻世界》2013,(7):198-200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文化发展的“中国梦”在移动二维码的推动下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移动二维码是新媒体时代新的传播平台,对文化传播的推动力不可小觑,有效拓展移动二维码的利用频度和广度,可以加速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早日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陈功榕 《东南传播》2012,(10):42-43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话语权在开放性方面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它不再是权威机构向受众的单向传播,而是呈现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向性的互动。公共话语权与公众话语权的概念不同,公众话语权是宪法赋予公民言论自由的普遍权利,而公共话语权则有特定的含意,它包含了传播话语的社会属性和受众被动接受的特征。坚持平台开放,明确责任主体,规范传播监督,促进网络自主监督机制建设,推动以过失责任可追求溯为前提的自愿实名等,是当前规范新媒体公共话语权应该坚持的重要原则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