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说:“美是亲近所得,美是邂逅所得。”一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是一个不可穷尽的宝藏,每亲近一次。总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如《红楼梦》中频繁如梭的语文学习活动描写就是一个很少被人说到的话题。以大观园为舞台的人物活动中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型的社会。其中直接正面表现各种语文学习的活动就有二十多回.占了曹雪芹所写的八十回的四分之一篇幅之多。  相似文献   

2.
戏曲丑角是备受我国观众喜爱的角色,这与丑角独特的舞台表演紧密相连,也与丑角给观众以滑稽之趣、灵动之美的舞台感受紧密相连,同时也与丑角追求娱乐、丑刺、调剂的舞台功能紧密相连。文章从丑角的舞台表演入手,重点探讨了丑角的舞台特征与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对雕塑美静中寓动、凝练而富有概括性和象征性等诸多特点的探讨,主要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京剧《曹操与杨修》中运用现代技术对雕塑美的多角度表现,及雕塑美在剧中所起到的推动剧情发展、升华人物形象、深化矛盾冲突等作用,从而在美学角度上探讨了该戏在舞台表演上的创新意义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导言"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这是2300年前我国思想家庄子《天下篇》中的语句,其意是把"判美"和"析理"看成人们认识事物相连的两个方面。"判美"和"析理"今天在周世斌教授《音乐与心理统计基础》一书中又一次得到了很好的印证,给"美"和"理"来了一次亲密的碰撞。艺术是表现情感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编排了四首诗歌.它们是《春雨》《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妈妈的爱》《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四首诗歌,文质兼美,风格各异。教学中,我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欣逢《江西教育》创刊60周年之庆.我衷心祝贺她越办越好,璀璨辉煌。回首望,我与《江西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她是我人生的坐标、活动的舞台、一生的至爱。我和她命相系、心相连、情相依,永远难舍难忘。1953年.我是江西省南昌师范艺术科的学生.这年早春二月的一个星期天,在校园的阅览室里,我看见了《教育工作》(《江西教育》前身)杂志,细读之.如遇知己般喜悦.  相似文献   

7.
梁好 《湖北教育》2009,(12):14-14
《东施效颦》(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自《庄子》,课文通过东施盲目效仿西施,反增丑态的故事,告诉人们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真正的美是自然的流露,而非矫揉造作。这篇课文编排在《美与丑》单元,该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美与丑,树立自信心,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激发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正美,追求美,塑造美,恐怕是每一个儿童舞蹈编导者的初衷。展示美是每个小舞者在舞台翩翩起舞时心灵的呼唤,如萨亮娣》《笛中花》《蝶儿》《守山人》《俏花旦》《戏韵》《快乐女孩》《鱼戏》《茉莉花》《苗歌》等。一些舞蹈注重了内容充实,表现了孩子们的向往和情趣,如《红玉丹心》《妈妈我来帮帮你》《天天向上》《课堂变奏》《快乐精灵》《小小环卫工》《天边的羚羊》《映山红》等。  相似文献   

9.
李明山 《现代语文》2006,(10):26-26
鲁迅的短篇小说《药》,在情节上分成了四个部分,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作为结局的第四部分写得稍长一些。可以猜想,鲁迅在写结局的时候,要比前三部分吏重视一些,因为怎样写好结局,是不容易的。故事的结局,有不少讲究,比如照应开头、深化主题、预示未来、提出问题、引人深思等等;特别是结局要求不落俗套,应是小说创作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全书围绕曹、刘、孙、司马四人安排了两条线索,一条是从曹操到司马懿,首尾呼应,重在展示历史事实;另一条是刘备、孙权,重在表现作者的情感、道德取向。这一结构使作者既尊重了历史的既定结局,又在主体情感上树立了尊刘抑曹的情感倾向。罗氏独特的英雄史观是他艺术表现的有机手段,成功地融合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1.
感伤美与淮海词风朱苏权在中国文学史上,自《诗经》、《楚辞》以来,感伤一脉,绵绵不绝。直到宋代,由于社会心理,作者身世遭遇,以及词体本身特别适合于表现感伤、凄怨之美等因素的影响,宋词塑造和表现感伤美,成为极为普遍的现象。其中,秦观的《淮海居士长短句》表...  相似文献   

12.
解读《老人与海》的悲剧美与崇高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个英勇奋战的失败者。他在大海上与厄运顽强搏斗,最后的战利品却是一副残剩的鱼骨,这种以失败而告终的结局将悲剧色彩推向高潮。悲剧艺术,实际上就是拿被毁灭的美给人看,美的规律就此产生,因而其感染力是强烈的、长久的。然而,圣地亚哥的自信、勇气、力量和尊严震撼人心、催人奋进,崇高美由此产生。悲剧通过丑对美的暂时的压倒,强烈地展示了美的最终的必然的胜利。《老人与海》特殊审美魅力就在于由悲剧美超越到了崇高美。  相似文献   

13.
自莎士比亚的《奥瑟罗》登上中国戏剧、戏曲舞台以来就不断在中国舞台上演绎着悲欢离合、情愁爱恨、生离死别的悲剧。在《奥瑟罗》传入中国的100年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戏剧家将其改编为话剧、京剧和越剧.在其改编的过程中。溶入了中国导演、演员对莎士比亚《奥瑟罗》的独特理解。《奥瑟罗》中的悲剧主人公在中国舞台上不断变脸,其中既有中国政治的影响.又有现实的、现代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受《诗经》的影响,废名的小说表现出独特的韵味,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写实性,意境美.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是现代小说中的杰作之一,本文从《迟桂花》创作心态、人物形象、艺术匠心三个方面入手评论,认为郁达夫的《迟桂花》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人生、理想境界渴求的强烈愿望;作者笔下的翁莲是理想化的人物,是“美”的化身,外形美和心灵美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迟桂花》在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体现了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是“四美”兼备(“自然的美、人体的美,人格的美、情感的美”)的一篇杰作。  相似文献   

16.
论《四个四重奏》的音乐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美现代派大诗人T.S.艾略特的代表作《四个四重奏》表现出与他的前期诗歌杰作《荒原》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音乐手法的运用在艺术上奠定了该诗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基础。目前国内对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尚缺乏研究,本文从音乐结构,诗的音乐节奏、音乐的象征意义三个方面对该诗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欧阳山《一代风流》所描写的那些美貌绝伦的男女主人公,无不引动读者心灵的倾慕和爱恋.人的美是自然事物发展到最高阶段的美,是具有显著个性特征而又充分体现出社会普遍性的个体美.在这里,自然美与社会美、外表美与内在美、容貌美与精神美达到了高度的结合和统一。《一代风流》对男女主人公的美的描绘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所取的“东西南北古今中外法”所带来的特殊的艺术魅力和效果.它既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又汲取和借鉴了外国文学作品中某些有益的东西以善于用南国暖色基调重涂浓抹,又不时让北方冷彩高腔穿插洒泼其间,从而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出周炳、区桃、胡柳、胡杏等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美的典型;人物性格的典型性得到深刻、充分的揭示,环境的典型性也得到了更全面更内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从《红楼惊梦》、《田姐与庄周》、《欲海狂潮》和《死水微澜》四部剧作的外来影响,探讨和论述了川剧女剧作家徐的戏曲创作。四部剧作,四个面貌,四向开掘。《红楼惊梦》变换的视点和主观阐释、《田姐与庄周》人性心理的深度开掘、《欲海狂潮》改编过程对原作的扬弃与融合、《死水微澜》多种舞台语言的开拓,这些表明剧作家徐总是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与前进。而她这种“拿来主义”的态度与借鉴外来艺术的经验对当代戏曲改革有着十分有益与可资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彭林 《农村教育》2005,(9):34-35
“互动”是学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也成为师生新型学习方式、学习关系的代言,被提倡应用与各种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艺术活动的目标是初步感受并喜欢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艺术活动是美的活动,只有在和谐师幼互动关系状态时,才能达到“出最小的力,做最大的功”的效果,才能使幼儿在真正审美气氛中感知美.创造美.享受美.  相似文献   

20.
首先,就散文的语言而言。散文的语言美是多方面的,有的散文语言表现出极强的音乐美,语音上和谐、有节奏,语言形式上讲究对称,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有的散文语言简练、精致,如《爱莲说》;有的散文语言极尽铺排之美,如《阿房宫赋》……在散文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品味其中的美,就既可让学生学习到作家们语言运用上的技巧,又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语言是美的,美在何处,为什么美,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其次,就散文的情感而言。情是散文的生命所在,缺少了情,散文也就失去了活力。在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