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明  邵旭根 《传媒观察》2013,(11):56-58
微博时代、微信时代,很多事件中的旁观者、当事人都成为记录者,各种视角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传播出来。媒体人使用微博、微信,建立广泛的职业社交网络、更为快捷有效的信息源,得以有效拓展报道自由度。双“微”时代,正在改变纸质媒体的新闻流程,甚至其操作理念也在酝酿着革命性的变革。本文试图从新闻实践层面,探寻“微”生态下纸媒突围的一条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Web2.0时代,受众拥有着自主生产与传播信息的平台,每一次新媒体革新的出现都推动着公民新闻一次进步。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不仅成为新闻事件传播的平台,其本身也成为事件的一部分,推动着事态的发展。本文选择乐清村委会主任死亡事件为例,分析微博时代公民新闻的生产过程,及其呈现出的新特点,并对微博公民新闻这一新兴平台当前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信息传播的“微时代”,深刻改变着新闻传播的传统方式。军事新闻要想在当下的舆论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必须在传播的方式方法上与“微时代”接轨。  相似文献   

4.
今天你“围脖”了吗?已悄然成为了一句流行问候语。“围脖”是网友对“微博”的呢称。“微博”借奥巴马参选的西风,崛起于江湖。随之微博在中国也形成一股潮流,饭否、叽歪、嘀咕等微博网站涌现,随着门户网站及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加入,微博的发展摆脱了单一的效仿模式,逐渐融人了中国本土元素。“青海玉树地震”微博成为救援及报道的新阵地。许多人在微博上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微博已不再仅仅是普通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它秒播救援情况,充当信息枢纽,传递大爱无疆,它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它正作为一种媒体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微博消解了传统媒体发布信息的主导地位,使得“人人面前有了一个麦克风”.微博的海量用户为广播等传统媒体快速便捷获取报道线索和新闻信息提供了通道,也为其发布信息扩大影响提供了平台.以北京新闻广播《整点快报》这档快速报道动态新闻的特点为例,说明微博悄然而明显地改变着广播新闻的报道理念、操作路径和现实效果.  相似文献   

6.
魏颖 《中国传媒科技》2013,(16):136-137
微博的到来,也预示着新闻传播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自微博出现以来,微博成了突发新闻的播报源,尤其是在国内它发布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从而促使政府及其他组织在管理方面得微博的到来,也预示着新闻传播自媒体时代的来临。随着人们在发新闻者与读新闻者的双重角色互相演变,新闻发出其应有的新闻能量让人感到微博正能量的威力。探讨微博与传统新闻媒体的创新功能,分清新闻影响来源力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闻天地》2011,(8):4-6
从江苏溧阳某局长“微博开房”到“郭美美事件”,再到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照”,诸多热点事件在微博上酝酿、发酵。在中国,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到新的社会公器,微博已经悄然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7·23”动车追尾事件爆发后,人们越发相信这个不可改变的事实,那就是作为一个强大的舆论场,微博正全面参与并影响着现实世界,其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已不仅局限于简单的个体事件,甚至在可预见的将来,微博或将直接改变中国的社会生态和政治语境。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是全面、系统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的产生、过程、结果、解释其意义 ,展望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深层的报道方式。新闻链接是近年来新闻编辑学上的一个新概念 ,它是“大新闻”、“大时事”、“把新闻做透”、“把新闻资源吃干炸尽”等新闻理念的产物 ,同时 ,也是深度报道理念在编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进入21世纪 ,全面深入的改革开放使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提高了 ,他们不但要求知道发生了什么新闻 ,有什么信息 ,而且要求传播媒介在报道一些重要新闻事件或问题时 ,回答“这意味着什么”和“为什么会这样” ,从而使受众活跃思想、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9.
"2010,微博元年",在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中,新闻事件主角利用微博,把事实真相以最快的速度上传到网上,普通公众近乎零距离接近事实真相,了解到事件的来龙去脉,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加速了事件解决的进度,最终促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得到相对完美的解决,成为2010年普通公民利用“微博”维权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0.
以新浪微博为平台,对“莫言作品微信息传播”进行分析,研究图书馆官方微博如何针对新闻事件进行有效的微博阅读推广,并快速实现读者阅读诉求的方式方法,进而探寻图书馆官方微博服务读者、创新微博阅读推广方式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闻化”像是一股伴随着世纪之交来临的旋风,在出版界、广告界和电视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促成了新闻出版业的一系列的变化和革新“新闻化”迅速地成为了一个新的热门名词,它不仅仅代表着一种新的制作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这种理念和制作方式的影响在电视界尤为明显,许多非新闻类栏目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新闻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2009年被称为我国“微博元年”。短短两年时间,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微博事件层出不穷:从“我爸是李刚”事件到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从上海高层住宅大火事件到腾讯与360大战事件。从唐骏“学历门”事件到周立波与网民对骂事件,从后宫优雅事件到郭美美事件,从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照”事件到江苏溧阳卫生局长“微博开房”事件,微博已经从单纯的网络社交工具,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民主政治的多棱镜。  相似文献   

13.
罗露 《今传媒》2011,(4):44-45
新浪微博推出仅一年多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获得信息,微博成为新闻传播的新方式。"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已成为一次社会性的新闻事件,微博的角色正在转变。  相似文献   

14.
当地时间4日,从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在一家知名微博网站的账号中发出了6条耸人听闻的微博,称“美国总统奥巴马遇刺过世”,并引来数千转发。对这起黑客盗用账号发布假新闻事件,“福克斯”当天发表声明予以“证伪”。  相似文献   

15.
微博.又称微型博客.起源于美国twitter。自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后.各主要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媒体陆续跟进开通微博。2011年,是微博大发展的一年。一系列公共事件,纷纷通过微博引爆舆论.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事件发展的走向。这标志着微博已成为一种新型媒介.  相似文献   

16.
王胜源 《青年记者》2007,(24):77-78
2007年7月,国内媒体爆出了两则轰动一时的假新闻一是“纸馅包子”事件;二是“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尽管二者在消息来源、传播通道和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但是透过它们背后的新闻制作理念,我们不难发现,两则新闻都附着着一层“民生”的华丽外表,而正是这面“民生”的旗号,吸引着散落四处的公众驻足观望、评头论足,进而汇成一股强大的舆论之流。  相似文献   

17.
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以其碎片化、私语化的独特传播方式迅速崛起为足以抗衡传统大众传媒的力量。它重构了新闻内容的生产流程,改变了人们的话语方式,也将深深影响企业的营销理念和政府的服务方式。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正在关注并尝试利用这一新兴媒介进行形象公关,但存在着公关意识不足、专业化水平低等许多问题。本文试图以“济南公安”这一公安机关的微博公关表现为例,为地方政府正确、充分地利用微博进行政府公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颜美群 《新闻知识》2012,(3):45-46,103
微博作为具有多元化传播元素的一种媒介平台,近年来在重大科技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2011年的“天宫一号”发射,多家门户网站对发射全过程进行微博直播,直播报道将航天事件碎片化、通俗化、个性化、无时差地呈现给微博用户,给微博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本文试图对微博直播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比照微博与传统媒体在航天事件传播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10年被称为中国新媒体发展中的"微博元年"。这年中,微博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占网民的13.8%。①一系列事件由于微博的介入改变了原有的轨迹,如宜黄事件、李刚事件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事件可被称为"微博事件"。"微博事件"作为中国"新媒体事件"②的新类型,不仅意味着事件平台的新转换(从论坛、博客等转移到微博),而且可能带来对舆论生态、新闻生产常规的新冲击。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仍然拥有更大规模受众的"主流"传统媒体如何处理和对待新出现的"微博事件"?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将"微博  相似文献   

20.
国际主流媒体在社交媒体时代不断调整媒介在新闻生产中的定位,经历了“新闻把关人”——“新闻看门人”——“新闻策展人”三个阶段.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国际主流传统媒体主导的新闻传播方式正逐渐被瓦解,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新闻业从新闻生产过程到新闻内容呈现、受众消费方式,甚至新闻工作者角色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