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课堂教学硬件设备的优化,使深度分析课堂教学行为成为可能。基于区域技术优势,遵循研训一体化的理念,从教师培养模式、组织形式、技术创新等维度进行思考,构建AI支持下的区域教师助力系统。该系统围绕“一系统”“三层级”“四助力”形成组合式架构,分别构成区域助教新基础、灵活助教新操作和多方助教新样态。依托一个系统,通过AI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在“教师个体—基地学校—区域研训”三个层级,开展自助诊断、组内互助、学校研助、区域定助四种助力方式,从而提升区域教师的课堂教学胜任力,并促进区域教师专业水平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进入智能化时代,由人工智能与教师协同并存所形成的"AI+教师"协同教学的实践形态,将为高效教学和个性化教育提供新的契机。由于教师的"缺陷存在"所产生的"补缺"需求,使得"认知外包"成为常态,人工智能由此嵌入教学,充当"代具"以弥补教师能力的不足,形成"人-技术"的教学新形态。"AI+教师"协同教学的实践形态,按照协同性的高低依次分为"AI代理+教师"、"AI助手+教师"、"AI导师+教师"、"AI伙伴+教师"四种,这四种形态之间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协同、共同服务于教学。未来,"AI+教师"协同教学的实践形态,将致力在实现教育转型、突破技术壁垒、厘清伦理关系三个方面做出努力,以弥合理论模型与教学实践之间的鸿沟,为教学注入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和延伸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科学。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AI赋能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和分析,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价指标的构建、加强个性化反馈以及探索发展性教育模式,以推动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深度发展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AI智能技术在促进体育教育领域精准化、高效化开展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在推进个性化教育、数字化教育、科学化教育方面有着极大的助力作用。国家领导人指出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随着AI技术的迭代升级,它在不同学段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更为凸显。“AI体能系统”的研发是基于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后台、智能教具等开展游戏化的渐进式分解体能活动。  相似文献   

5.
研究基于人工智能交互的助教学伴体系构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机器学习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智慧教育中的助教学伴体系,贯穿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全过程提供交互性的教学辅助支持,减轻教师对于学生个性化辅导的压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力及成效。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程度的不断深化,推动了以新型"双师"课堂为代表的人机协同课堂的教学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为促进课堂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人机协同课堂教学活动,分析了人机协同新型"双师"课堂中TPACK框架内涵的变化,说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将随之进行相应的革新,并通过基于自然语言的人机对话系统进行AI助教与教师的人机...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AI)时代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AI"的运用对教师的发展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文章从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师挑战与成长两个方面分别阐述大数据、信息技术科技影响下教师的前景与未来,以期推动教师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教师是促进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当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专业能力不佳、能力标准不清等已成为制约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主要阻力。鉴于此,为切实提升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专业素养,研究基于教师专业素养和人工智能教师专业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廓清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德尔菲法等,以叶澜的“教师专业素养三维结构理论”为基础,探索性构建了涵盖AI教育意识、AI学科知识、AI实践技能3个一级维度和11个二级要素的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教师专业素养框架,并对该素养框架进行了学理性阐释,以期为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教育现代化是个大概念,是以“数字原著”为特征,以“人工智能”为指导的学习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基于AI视角的数学学习是教育现代化的一种新样态,展现AI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学习新路径和新方法,利用AI投影图景、拟合经验、机器扫描、数据干预等自动功能,将新的知识经验注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认知结构不断丰富与完善,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AI)技术的教育应用给教师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智能教学环境、“AI+教学法”的创新到教学内容表征形式的智能化,AI的影响日渐广泛,但同时也伴随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伦理问题与伦理风险。进入智能化时代,教师扮演着新的角色并面临更加复杂的AI应用伦理问题,这需要重构教师的知识结构。为此,基于TPACK概念框架,将伦理知识作为一种新的教师知识构成要素引入,提出并构建了“AI+学科教学”伦理知识框架(AIPCEK),即教师的基本知识构成包括教学知识、学科知识、AI知识和伦理知识。在原有TPACK框架基础上,生成新的融入伦理的复合型知识形态:教学伦理知识(PEK)、学科伦理知识(CEK)、AI伦理知识(AIEK)、学科教学伦理知识(PCEK)、“AI+学科”伦理知识(AICEK)、“AI+教学”伦理知识(AIPEK)和“AI+学科教学”伦理知识(AIPCEK)。AIPCEK继承了伦理知识所具有的复杂性、情境性、实践性、协商建构性和多元化等特点,其发展模式有三种:AIPCEK发展的金字塔需求模型;基于在线实践社区的教师AIPCEK发展模式;基于项目驱动的AIPCEK发展模式。AIPCEK的提出,有助于揭示智能时代教师知识结构新的特点及伦理内涵,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教师的知识结构研究及教学实践,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存在概念模糊、定位不清、工具不足、应用缺乏等问题,笔者开发一种名为“会学习的相机”的人工智能教学工具,通过给相机部署不同的AI模型,实现人脸检测、头盔识别等不同功能,并支持模型训练和快速部署。通过“安全出行”教学实践,“会学习的相机”能简化人工智能学习流程、分解学习难度,整合信息科技模块,有利于推广人工智能教育,让学生更好地实践AI、应用AI。  相似文献   

12.
作为强大技术推动力的人工智能正引发着一场技术革命,推动社会步入智能时代。开展人工智能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辅助智慧评价的高效开展、关注情感信息的动态变化、还原真实课堂的精准采集、实现师生成长的轨迹追踪。通过对象层、数据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四个层面的系统架构,搭建人工智能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路径,指向课堂语言分析、课堂行为分析、课堂情感分析与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四大应用场景。未来人工智能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深度发展与广泛应用还需探索专业化的评价指标构建、加强个性化的教师行为反馈、着眼发展性的未来教育挑战。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常州市明德实验中学作为2021—2022年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常州)第二批项目学校,积极实施“基于‘AI+OMO的课堂教学创新实践’”项目研究,从系统规划、科学施策,AI赋能、流程创新,以人为本、研学并进三个方面积极推进项目研究,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话聊天”的方式,示范了如何通过编写有效的人工智能提示语,帮助教师领会和践行新课标提倡的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整体教学。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课标理念学习、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资源生成和反馈评估等典型教学场景下的创新性应用前景。文章认为,正确有效的提示语是让语言大模型生成高质量内容的先决条件。在AI时代,教师提问能力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会提问”的教师将更容易适应人工智能引起的英语课堂变革。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从单一模态向多模态融合的通用人工智能演变,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有望推动教育领域的变革。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智能时代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多模态大模型有望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之间的有机结合,并彻底转变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方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着教育环境的实际限制等诸多挑战。为此,提出了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精准教学支持系统框架和面向个性化教育的云边协同基础设施架构。这两个互补架构能够协同工作,为构建更高效、规模化且个性化的精准教学体系奠定基础。此外,为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教育模式变革提供了更广泛的对话起点,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适应性学习系统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典型应用。在人工智能和网络技术支持下,适应性学习系统可以使不同类型特征的学生群体享受到不同的个别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各有各法,贵在得法。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王陆教授带领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团队以教师经验性知识为核心,设计开发的适应性学习系统在中小学课题校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为我们课堂教学应用带来了不少值得进一步探究的启示。个性化学习是一种“量身定制”的理想化的教育方式,它保证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学习革命。个性化学习系统走进中小学课堂教学可以说在个性化学习应用领域迈出了第一步。为此,我们特别策划了本期专题,从系统开发的背景、初衷、应用过程和体会等若干方面对个性化学习的实施和开展做了系统介绍,与大家共同感受一下这种学习方式给教师、学生带来的新体验,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提供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适应性学习系统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典型应用。在人工智能和网络技术支持下,适应性学习系统可以使不同类型特征的学生群体享受到不同的个别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各有各法,贵在得法。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王陆教授带领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团队以教师经验性知识为核心,设计开发的适应性学习系统在中小学课题校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为我们课堂教学应用带来了不少值得进一步探究的启示。 个性化学习是一种“量身定制”的理想化的教育方式,它保证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学习革命。个性化学习系统走进中小学课堂教学可以说在个性化学习应用领域迈出了第一步。为此,我们特别策划了本期专题,从系统开发的背景、初衷、应用过程和体会等若干方面对个性化学习的实施和开展做了系统介绍,与大家共同感受一下这种学习方式给教师、学生带来的新体验,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提供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适应性学习系统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典型应用。在人工智能和网络技术支持下,适应性学习系统可以使不同类型特征的学生群体享受到不同的个别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各有各法,贵在得法。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王陆教授带领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团队以教师经验性知识为核心,设计开发的适应性学习系统在中小学课题校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为我们课堂教学应用带来了不少值得进一步探究的启示。个性化学习是一种“量身定制”的理想化的教育方式,它保证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学习革命。个性化学习系统走进中小学课堂教学可以说在个性化学习应用领域迈出了第一步。为此,我们特别策划了本期专题,从系统开发的背景、初衷、应用过程和体会等若干方面对个性化学习的实施和开展做了系统介绍,与大家共同感受一下这种学习方式给教师、学生带来的新体验,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提供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大量学生直接利用ChatGPT生成作业,导致“智能知识喂养”的浅层学习新问题。如何促进人机协同深度探究性学习,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人机协同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涟漪拓展探究法,提出了人机协同深度探究性学习模型及其教学模式;以ChatGPT和QQ系统为基础开发了人机协同深度探究性学习系统和智慧助教,为学习者提供任务提醒、持续会话、学习评价和知识聚敛等功能。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法,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一章作为教学内容,检测上述模式的效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及其系统能够显著改变学生的学习绩效、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态度、自我效能感和内在学习动机,但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外在动机的效果不显著。为促进该模式与系统的有效实施,教师需要从在地化知识转化、人机认知冲突启动、人机协同探究学习理念树立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很热门的领域,在生产应用领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与语义理解方面的应用、在大数据智能分析方面的应用和在图像分类与物体追踪方面的应用。文章基于谷歌Tensorflow工具结合在图像处理方面的模型训练与物体识别,针对海洋装备教学的特点,通过AI技术与海洋装备的结合,实现了智能化分析。同时,展望了未来AI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