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职业指导对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广东药学院为例,指出目前职业指导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合理自我评估、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帮扶、提升就业竞争力方面未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原因,并提出在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中开展预防性职业指导、个性化职业指导、职业个体咨询与职业团体辅导和搭建校内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平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美珊 《文教资料》2011,(17):187-189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中存在自卑心理、缺乏社会资源、缺少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机会、就业成本受到限制的就业劣势。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力量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与指导者,应当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加强其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为其推荐工作,拓宽其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已经初具成效,各高职院校根据社会需求和生产技术变化对课程群、课程结构及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但与此同时,"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向愈发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文中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将职业能力分为专业知识和其他职业能力,将其他职业能力分解为七种能力,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4.
国外的经验模式对如何提高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启示:细化认定标准,避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受阻;塑造综合素质,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诚信感恩教育,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提升;服务就业依托,拓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5.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的特殊群体,是承载着社会与家庭较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顺利就业和再就业问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日益凸显。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找准切入点,创新工作模式,建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发展能力,促进其更高质量地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发展能力建构的路径是:在坚持“有序推进、统筹兼顾、针对实效”原则下,以就业发展理念为基点,突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境;以分类分阶段指导的学业生涯规划为起点,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发展能力;以市场考核评价机制为要点,拓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职业核心能力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的从事任何职业都通用的基本能力。培养与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既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厘定和分析职业核心能力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学校、企业和政府"四位一体"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希冀通过多方努力,协同合作,真正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越来越严峻,“毕业即失业”现象较普遍.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处境更加艰难.他们这一特殊群体通常有着性格孤僻、自我期望高、心理压力大等特点.如何提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校需要重视的问题.因此要从合理部署经济困难学生培养和就业、加快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资助体系建设、成立学生自立自强的自助组织、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建设及加强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等方面入手,保证有效提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赵晓兰 《高教论坛》2013,(7):117-118,125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对高职会计毕业生而言,近的需求是就业,远的需求是职业发展,因此,高职会计教育要以就业能力为导向,以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出发点,着重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本文通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途径的探索,寻找可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使其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往往以经济资助为主,根据“能力贫困理论”,只有提升他们的“可行能力”,具备了满足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所需的能力才能使他们通过能力脱贫最终解决经济贫困。高校应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对欠缺的能力,通过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专业教学体系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建立起“经济扶贫”+“能力扶贫”的资助方式,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又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受综合素质、经济条件、社会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就业道路更加艰难。高校应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有针对性的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实行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并设置绿色通道,以激发学生自身“成长力”为立足点,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职业发展教育模式。此外,还应从政策落实、组织架构和经济支持等方面全方位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顺利实施,促进其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梳理,分析了国内外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现状,并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展开调研,剖析了他们存在的主要就业心理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包括将训练和提高就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针对性开展就业心理帮扶,疏导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培养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增强其自我调适能力;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引导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及培养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园林技术专业职业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分析了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及其培养途径,旨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教育目标主要聚焦于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对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但传统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语言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缺乏与就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要积极探索创新策略,以适应“就业导向”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以就业和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科学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缓解就业压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方性高校切实加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重点,包括"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以及求职能力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地方性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优化专业设置,着力建设地方特色专业;强化校地合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改进就业指导工作,助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要以突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为主线,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丁贝  吴迪 《文教资料》2015,(4):111-11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就业异常艰难。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从国家、高校和个人三个角度提出了提升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伟 《中国培训》2007,(4):53-53,52
一、对学生新型职业能力的认识学生职业能力是由就业生存的基本能力、持续就业的支撑能力、职业发展的增长能力构成的。培养学生具备持续就业的支撑能力和职业发展的增长能力,这不仅是学校之间在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差异化的根本表现,更重要的是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今后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应该是技工学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更高目标和追求。  相似文献   

20.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我国高等、高职院校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该群体数量日益增加,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家陆续出台了为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一系列资助措施.近期,笔者对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贵州交通职业学院、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科技工程职业学院等西南地区8所高职院校贫困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15份,回收202份,有效问卷189份,有效问卷数占87.9%.通过数理统计法进行归纳分析发现,目前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贫困生界限很难确定、贫困生资助力度不均衡,以及只追求物质资助、忽视贫困生的精神生活等问题.因此,除了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满足贫困生的经济物质需求外,还要满足其能力和职业长远发展需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帮助学生解决顺利学习和就业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