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现代高等教育是为发展现代的灰色文明而建立的,是为现代工业化机器文明的发展提供人才,它对目前的人类生存危机问题负有一定的责任。绿色社会是人类的向往,只有高等教育思想及培养模式的整体转换,在某种意义上才更能促进未来绿色文明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绿色大学"的创建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改革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是生态文明建设下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大学"的创建,丰富了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内容体系,深化了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社会内涵,凸显了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时代特征,因此高等教育要在加快绿色大学创建中提升大学生生态道德水平,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依次为采集狩猎社会、耕作农业社会、机械工业社会、智能信息社会,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劳动对象、生产方式和主导产业,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态。如果形象的以颜色命名人类文明史,与以上四个发展阶段相对应,依次可称为茹毛饮血的红色文明、毁林开荒的黄色文明、三废排放的黑色文明和环境保护的绿色文明。绿色文明是人类迈向21世纪的新战略,要培养新世纪绿色文明的建设者,需要加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而地理课程可看成是绿色文明教育的园地。一、绿色文明的内涵绿色文明是人类应对生态环境问题挑战而做出的…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构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问题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灰色关联矩阵的DEA评价模型,综合运用DEA模型对1989-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对有效性进行绩效评价。这是量化评价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其说是生态危机,不如说是文化和文明的危机。人类只有扭转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强调生态和人文价值取向,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才能解决自身困境。然而,人类社会能不能突破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教育是基础,"生态人才"是关键。通过低碳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和低碳绿色环保实践等"组合拳"策略,把高校建设成"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导社区和社会模范,为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培养输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能的"升级版人才"是我们的新责任与新使命。  相似文献   

6.
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其说是生态危机,不如说是文化和文明的危机。人类只有扭转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强调生态和人文价值取向,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才能解决自身困境。然而,人类社会能不能突破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教育是基础,“生态人才”是关键。通过低碳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和低碳绿色环保实践等“组合拳”策略,把高校建设成“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导社区和社会模范,为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培养输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能的“升级版人才”是我们的新责任与新使命。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文明形态的更替。人类社会第一次现代化进程完成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换,同时也遭遇严重的环境问题。针对环境问题的解决,西方社会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开始了生态转向,人类社会也向着更高形态的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明与生态现代化有着相同的问题指向与理论内涵,都应该从人与自然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理解。生态文明是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内在逻辑指向;生态现代化昭示了和谐、绿色的发展理念,成为人类通达生态文明的现实选择。借鉴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从制度建设、市场和经济主体、社会力量以及技术创新四个方面,形成自己的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绿色文明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基础的文明。这个文明的灵魂是绿色价值观。生态伦理是绿色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实质就是要超越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 ,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扩展到人之外的其他自然存在物。重新确认人类生活的价值根基与意义指针。为此 ,绿色文明要求我们评估近代以来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 ,彻底反省现代的政治理念与经济结构。使人类文明实现根本性的“范式”转型。绿色文明是一种内向的文明 ,它更关心财富的使用 ,关心如何使有限的财富带来更大的幸福。它更关注内在的心性满足 ,而非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它强调人际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建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新文明,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人们从无环境意识到开始治理污染是一种进步;从治理污染到积极预防污染,从而实现绿色生产与消费又是一种划时代的进步。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水平已不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的状况了,而是进入绿色文明时期。因此,梅州的发展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崛起"的科学发展新路,注重提升绿色竞争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交互过程中,人类主体性不断膨胀导致生态危机显现,这样的结果倒逼着人类反思并寻求更加理性和谐的发展方式,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在充分认识人类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生态文明之路。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之路进入成熟与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黑色发展与绿色发展对垒随处可见,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发展绿色文化与科技、推进供给侧改革、绿色发展政绩考核制度建设成为当下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必经之路。目前,60亿的世界人口中,城市人口已高达30亿,占总人口的50%。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促进了社会进步,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两大矛盾日益突出。首先,是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与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其次,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生态文化消费需求与城市灰色建筑不断增加、绿色的自然空间日益减少之间的矛盾。而森林因具有抵御风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提供游憩等对应功能,为都市中被恶劣环境所困扰的人们所日益迫切地呼唤着。城市森林就是以服务城市为宗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必经之路。目前,60亿的世界人口中,城市人口已高达30亿,占总人口的50%。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促进了社会进步,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两大矛盾日益突出。首先,是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与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其次,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生态文化消费需求与城市灰色建筑不断增加、绿色的自然空间日益减少之间的矛盾。而森林因具有抵御风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提供游憩等对应功能,为都市中被恶劣环境所困扰的人们所日益迫切地呼唤着。城市森林就是以服务城市为宗旨…  相似文献   

13.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凭借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灿烂的文明。随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由被动接受、初步探索、过度征服到和谐共处,人类文明大体上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在迈入了生态文明阶段。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可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生态文明教育责无旁贷地要肩负起发展人类生态文明意识的重任;学科教学更应主动承载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转化,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关注生命的自然学科.更具有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独特优势,必然需要在这场绿色文明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现时代,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拯救地球”、“绿色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等呼吁,这一现实揭示了生态文明正日益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和人类价值的新追求。人们开始用生态的观点和方法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在整个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中,德育生态化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德育观念的现代转换,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15.
建设绿色大学,开展绿色教育,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对于绿色大学建设缺乏足够认识,绿色教育课程普及不够,绿色校园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绿色大学建设的长效激励机制。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泛滥、生态哲学思想缺失、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阻滞都是造成上述障碍的深层原因。欲破除绿色大学建设面临的诸多障碍,需要加强绿色校园建设,积极营造大学的绿色文化氛围;将绿色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加强绿色人才培育;引导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规范;统筹规划,建立完善的绿色大学管理制度;重视绿色大学建设,加大对绿色大学建设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2010,(9):63-64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对传统文明的继承与创新。人类的精神发育、道德养成,靠的是东西方传统文化的滋养;科技的进步,物质的丰富.靠的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推动;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化是针对困扰当代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生态危机提出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文化,体现了以人类长远利益为崇高目标的价值观,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社会文明形态,是生态文化价值和目标的体现,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化教育是树立全民生态意识,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高校是直接或间接地推进全社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建设生态化社会合格人才的重任;高校应以生态文化的理念构建大学校园文化,着力建设生态校园;高校应把传统生态文化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高校德育教育的新课题,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性修养,以增强学生抵御不良思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文明创新与传承中的高等教育、博物馆和图书馆  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之后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积累呈加速趋势 ,日益增大的知识体系需要得到有效的传承 ,催生了形式各异的文化教育机构 ,高等教育、博物馆和图书馆应运而生。它们皆发轫于农业文明时代 ,成型于近代工业文明社会 ,发展与完善于信息时代。图书馆收集图书等文献资料并将其整理成有序的系统长久保存 ,克服了知识传递上的时空局限 ,是“人类灵魂的宝库”。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物化成果的汇聚之地 ,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 ,向大众开放。但是 ,作为人类知识和智慧的集聚之地 ,人…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彻底的环境理论,揭示了人类要走生态文明道路的必然性;推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人的存在方式和本质变革,使合乎人性的人向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复归;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革命和国际治理体系良善变革,为人类绿色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作出了重大贡献,发展了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扬生态文明旗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是值得认真玩味的:一方面,人类的科技与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物质财富大量涌现;另一方面,人类也开始饱尝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生态环境危机四伏。由此,形成人类有史以来波澜壮阔的旨在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的绿色思潮。其中,绿色经典文献以其宏阔的前瞻视野、宽泛的生态关怀、精辟的逻辑透视和深层的哲学把握,成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对其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层考察,无疑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