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家庭婴幼儿照护支持是二孩时代实现幼有所育的关键。从家庭育儿压力、母职困境和社会支持出发,调查6个省12个市共计11453个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结果发现,家庭育儿压力较高,抚育成本高昂,子女教育成为最大挑战,且二孩家庭育儿压力更大;母亲育儿工作难平衡,超过三分之一的母亲职业中断,且二孩家庭、低收入和低学历母亲面临更大的职业困境。在社会支持方面,家庭内部支持以祖辈为主,父亲参与不足;对教育支持最为迫切,但所获外部支持有限。在历史短板、时代挑战和文化制约的多重影响下,亟待构建婴幼儿照护家庭支持体系,通过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形成夫妻同工、祖辈适度参与的动力机制,保障女性就业权,最终实现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婴幼儿照护良好格局,切实缓解家庭的育儿压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应对少子化压力,日本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的视角,对其传统的以国家提供为主、体现"家庭主义"特点的育儿支持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逐步转为在政府引导下,由社区、市场、民间组织等多部门共同协作为家庭提供育儿支持,这有效地缓解了家庭育儿压力。当前我国家庭在育儿方面缺乏政府与社会的各方支持。借鉴日本的改革经验,我国应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和机构部门;发挥市场作用,发展多样化托育服务,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推动社区及社会组织参与育儿服务,创建有利于育儿家庭的社会支持环境;重视家庭的不可替代作用,实现社会多元支持下的"再家庭化"。  相似文献   

3.
增强家庭育儿支持是实现“幼有所育”的重要内容。挪威高度重视父母育儿支持政策,出台了《安全的父母-安全的孩子:支持父母育儿国家战略规划(2018-2021)》,致力于帮助父母成为最好的照护者,强调父母共担育儿责任,重视回应特殊需要家庭的育儿需求等战略理念,以及通过休假制度、经费投入、信息和智力支持等多种举措,产生了积极效果。我国应着眼于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因地制宜,鼓励探索形式多样的育儿假政策,完善支持政策体系;补短兜底,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完善育儿津贴制度;通过共建共享,多形式、广渠道推进跨界融合,支持父母育儿,帮助父母成为最好的照护者。  相似文献   

4.
杨燕 《上海教育》2013,(13):68-69
为指导0到3岁散居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我园长期以来开展了一系列早教指导活动,但由于我们幼儿园与社区中心相距较远,家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指导工作失去应有的实效。近年来,我们大胆创新,成立家庭互助小组,以合作互助的教育模式来实现对0~3岁婴幼儿家庭指导的研究,提升0~3岁婴幼儿家庭指导的实效性。家庭互助小组,是以结对友好小组为主要活动形式,通过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参与,互相学习育儿经验,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开办的早教基地、亲子园一般肩负着指导社区内0~3岁婴幼儿家庭科学育儿的功能,而对1岁前婴儿家庭,大多采取入户指导的方式。早教老师如何提升自身的入户指导能力呢?关键是要把握住影响1岁前婴儿成长的家庭要素,比如母婴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提升母亲互动质量,提高母亲的育儿水平,改善婴儿所处的家庭环境,从而间接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从这个角度而言,  相似文献   

6.
海外撷片     
《师道》2021,(3)
母亲不仅要承担最主要的育儿责任,同时也要承受做“完美家长”的最大压力,这一点即使在双职工家庭中也不例外。……实际上,追求成为“完美的母亲”可能会对育儿造成危害。我实验室里针对初为父母者的研究发现,母亲越是担忧外界对她们育儿方式的看法,就越对自己的育儿能力缺乏信心。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开办的早教基地、亲子园一般肩负着指导社区内0~3岁婴幼儿家庭科学育儿的功能,面对1岁前婴儿家庭,大多采取入户指导的方式。早教老师如何提升自身的入户指导能力呢?关键是要把握住影响1岁前婴儿成长的家庭要素,比如母婴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提升母亲互动质量,提高母亲的育儿水平,改善婴儿所处的家庭环境,从而间接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从这个角度而言,早教老师有必要了解一些关于母婴互动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18,(3):121-124
家庭育儿面临很多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多方面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从社会支持理论的角度来看,构建育儿社会支持体系需要明确以国家层面为引导、以家庭和早期教养机构为核心、以社区和其他社会机构为辅助的支持主体结构,从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增加优质幼儿教育资源、提升婴幼儿保健服务、强化家庭教育指导、优化社区育儿环境、普及社会育儿意识等多种途径来初步构建我国的育儿支持体系,培养社会育儿的普遍意识。  相似文献   

9.
楚雄彝族母亲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公共教育机构的兴起、社会传播媒介的发展,母亲育儿观念在亲子观、受教育观、期望观方面发生了转变。而楚雄彝族母亲科学育儿观念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彝族母亲自身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积极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已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上海市初步建立了以社区为依托的早期教育公共服务机制与网络。但调查发现,上海市0~3岁婴幼儿家庭对早教服务的需求与政府和社会实际能提供的早期教育服务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为了进一步促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制定相关的社区服务和家庭支持政策;社区应整合多方资源,提供多元的早教服务;家长要明确自身的教育职责,积极参与早教活动。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托育政策经历了从“福利化”到“市场化”再到“家庭为主,托育补充”三个主要阶段的调整变化。伴随着2021年“三孩”政策的全面落地,托育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深入了解当下家庭的照护需求并精准提供服务成为重中之重。对深圳市已育有0-3岁婴幼儿和有生育意愿的770户家庭的调查显示:父母科学教养观念强,期望得到专业指导;托育机构价高质劣,家长对社会托育服务满意度低;在育儿指导方式上,期待多种方式提升育儿水平,争做新时代教育型家长;在照护服务形式上,呼唤“父母带薪育儿假”,时间、经济支持双重保障;对于入托年龄与类型而言, 1岁前入托需求相对较低, 2-3岁的入托需求超七成;社区式、全日制备受青睐,期盼普惠性托育服务。这代表了我国诸多城市婴幼儿照护发展的现实状况。为此,可尝试在顶层设计上完善家庭生育友好型育儿支持政策;在梯度推进上优先解决2-3岁幼儿照护需求;在强化指导上分类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在优化监督上健全托育机构监管与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文颐 《学前教育》2010,(10):44-45
目前,在大多数早教机构中,0~3岁亲子集体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通常,亲子集体活动是由家长带着孩子,在老师的组织下通过一些有教育价值的集体游戏,促进孩子的能力发展,同时提升家长的育儿信心和能力。亲子活动的教学对象包括0~3岁婴幼儿和他们的看护人。早教机构大多数采取混龄的方式,按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班。参与集体活动的婴幼儿在年龄和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看护人的育儿理念与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婴幼儿的发展是个性化的,看护人的需要也是个性化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民族区域自治地区 3~6岁幼儿的家长有一定的育儿压力。其中,幼儿教养压力、生活调适压力和外界环境压力是家长较为关注的压力。通过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研发适宜当地家长需求的育儿课程,关注女性的母职困境和心理健康,提升父亲父职角色的责任感和参与度等策略,可以帮助家长缓解相应的育儿压力。  相似文献   

14.
凉山州彝族农村地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主要由家庭承担,家长对婴幼儿教养的观念和引导对婴幼儿后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选取凉山州彝族农村地区128名0~3岁婴幼儿监护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了解当前彝族农村地区婴幼儿教养的问题,并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到彝族农村地区婴幼儿教养存在的具体困难和原因。结果发现:彝族农村地区家长在婴幼儿教养方面存在教养目的忽视人格培养、教养观念重包办代替、教养方式以专制型为主、环境创设重拿来主义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家长应转变育儿观念,切实履行教养的主体责任,政府应主导家庭教养指导服务的管理体系,社会各界应在政府的规划下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彝族农村地区家庭教养的研究和指导中来。  相似文献   

15.
阅读的快乐     
正父母必读育儿智慧大讲堂2013年,父母必读育儿智慧大讲堂联合早教机构、出版社、幼儿园、医院等合作机构在全国各地开展精品妈咪课堂活动,为0~6岁家庭传递科学育儿理念和实用方法。让孩子更快乐、更自信是许多家长的期望。11月17日,父母必读  相似文献   

16.
正当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时,许多教师主要借助亲子活动对家长进行育儿观念、育儿知识以及育儿方式的传递,这类活动我们称为"早教指导活动"。早教教师要解读孩子、解读家长、解读亲子关系,指导家长把握孩子发展规律,这是有效开展早教指导活动的关键。目前我省早教教师在观察、指导0~3岁婴幼儿方面经验不足,在实时与家长互动并给予帮助等方面存在困难,因此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在早教指导活动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潘晨聪 《上海教育》2014,(13):13-13
本刊讯4月26日,“育儿加油站”--2014年上海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医学专家咨询公益活动在上海群众艺术馆欢乐启幕。活动专为0-6岁家长而设,引导和支持家长科学、快乐、从容育儿,让更多儿童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吸引了四干余户家庭冒雨参加。  相似文献   

18.
社会支持是学前儿童父亲缓解育儿焦虑、应对育儿压力、改善育儿方式、提升育儿胜任感的重要支持来源。本研究运用相关量表探索社会支持对学前儿童父亲育儿胜任感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学前儿童父亲的社会支持、心理资本和育儿胜任感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心理资本和育儿胜任感三者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性;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学前儿童父亲的育儿胜任感;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育儿胜任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可见,加大社会支持可以提高学前儿童父亲的心理资本,缓解其育儿压力,增强其育儿参与,提升其育儿胜任感。  相似文献   

19.
提高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质量是当前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提升社会的生育意愿,就需要做好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工作。当前我国农村地区0~3岁婴幼儿照护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社会各界对农村家长的照护需求缺乏必要的关注和了解。本研究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对河南、江苏、安徽三省33位农村0~3岁婴幼儿家长的照护需求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家庭0~3岁婴幼儿照护的支持需求主要体现在婴幼儿养育支持、教育支持和条件性支持三个方面。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家庭在婴幼儿照护过程中对经济、家长教育、心理健康、再就业等方面的条件性支持的需求更为强烈,对家庭内部的协同照护、邻里支持等非正式支持更为偏爱,同时对心理健康的支持也有明显的需求。为提升农村家庭的婴幼儿照护质量,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协调以及家庭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婴幼儿照护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妇联、学校等社团组织和专业机构积极参与农村婴幼儿照护服务,强化新型农村邻里互助组织和互助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张苹 《早期教育》2018,(1):48-52
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411名青年父母调查,从教育支出、生活支出以及经济压力角度,对城市青年家庭养育0~3岁婴幼儿的经济行为进行因素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对子女教育的经济支出,区域差异影响显著,夫妻双方户籍均未入沪的新上海人家庭更不倾向于让孩子上托班。对子女生活方面的经济支出,家庭年收入和区域差异显著正相关。是否有经济压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