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制定过程是相当复杂的.民族教育政策制定是指从民族教育政策问题的发现到政策方案出台的一系列功能活动过程,主要包括界定问题、建立议程、方案设计规划和选择、方案合法化等环节.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使民族教育政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迁,要求民族教育政策主体顺应变迁,制定更符合实际的民族教育政策.为此,首先要优化民族教育政策制定系统,实现民族教育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民族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搞好民族教育,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主要探析了上海在促进民族教育方面的主要举措与经验,以期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浅论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发展学校教育,依靠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培训合格民族教师、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等方式,是全面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促进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民族教育评价与普通教育评价理应不同,但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民族教育评价和普通教育评价等同看待.因此,把握民族教育评价的特殊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把握民族教育评价特殊性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民族教育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和标准上要体现文化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族种类多、分布广、信仰多元化的特点,决定了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长期而重要的一项战略任务.全方位多角度研究民族精神教育问题是时代的要求和教育本质的呼唤.从物理学科教育的视野出发,挖掘物理学科内部具有民族精神内涵的我国古代至近代的物理学科成就、物理学家的卓越贡献,与民族精神教育交汇整合,探索研究民族精神教育问题,既丰富物理学科教育教学的趣味性,又实现了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精神传承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从政治角度来说,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在保证民族统一和认同、保障国家安定和团结以及社会主义方向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从成长的角度来说,相对于小学和中学教育而言,大学生阶段是民族精神的最重要的定型期;就学校教育而言,没有民族精神的教育,整个学校的教育将会迷失方向.本文最后对当前的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初步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民族教育是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加强对民族教育功能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面认识民族教育,重视民族教育,发展民族教育,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更好的发挥民族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小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结合实际,结合小学教育的特点,我们将国防教育和国学教育相融合,充分利用两者交集性、目标性、理论性、互补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对学生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实践证明,在小学国防教育中融合国学教育是进行民族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扫盲和推行九年义务基础教育是边贫地区民族教育的重点,财政教育经费政策化倾斜、法制化确定是边贫地区民族教育的物质保证,高等教育的机会平等问题是边贫地区民族教育是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民族教育理论的科学研究和探索是边贫地区民族教育的推动力,高素质民族教师的培养是发展边贫地区民族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神圣使命.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和渗透各门课程中蕴涵的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资源,坚持弘扬与培育、理论性与实践性、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的原则,使教育更加理论化、系统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要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高校应创新教育载体,营造教育氛围,丰富教育内容,搞活教育形式,提高教育实效,在大学生中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王志勇  贾佳  江莹 《教育探索》2011,(10):114-115
民族艺术具有综合性、活态性、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民族高等院校民族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民族高等院校开展民族教育的策略,主要是从民族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出发,注重艺术门类的整合;从民族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出发,注重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从民族艺术的活态性出发,注重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13.
民族教育优先发展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把民族教育事业作为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优先发展;二是把民族教育作为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的重点,优先发展.这是由民族教育的特殊使命及民族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所决定的.新时期实现民族教育优先发展,要继续加大经费投入政策的倾斜,要集中力量办好民族地区的"寄宿制学校",要建立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要加强民族地区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吴家鼎 《贵州教育》2008,(22):12-14
一、设立民族中小学,实施双语教学   设立民族中小学和实施双语教学,一是有利于对接国家有关民族教育政策,争取上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资助;二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三是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之间的团结;四是有利于实施索质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因此,县教育局十分重视对民族中小学的管理和教学指导工作.目前已建有民族高中1所,民族初级中学1所,民族小学7所.还在城关四小附中设立侗族艺术班、黎平二中设立民族初中班和民族女子班,由县政府给予每生每年500元的生活费补助,使一大批品学兼优且家境贫困的农村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一大批侗族艺术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带.民族教育扶贫是民族地区脱贫治本之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生态保护、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稳定.  相似文献   

16.
民族教育应处理好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关系.民族教育特别权利是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为实现民族教育特别权利设定之目的,民族教育立法应科学合理地规定民族教育特别权利的主体、内容及国家的特别保障义务.  相似文献   

17.
进一步办好民族预科教育,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层次,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21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民族预科教育必须立足于西部大开发、突出自身特点、加快教育改革、全力提高其教育质量,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8.
藏区教育受自然、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重视藏区教育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藏区要在开办寄宿制学校,发展实用教育,建立激励和稳定人才的长效机制,服务民族学生、培养民族人才,开展双语教学,传承民族文化、强化民族及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突出教育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确保藏区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历史课的3项任务之一,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能够进步、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因此,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十分重视对本国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课拥有丰富、详实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全球化的挑战下,民族精神有消解的危险.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从大局讲,当前民族精神教育需要防范的最主要的误区是民族精神教育滑向非理性的问题.若以"有效理性的爱国主义"为中道,我们可以列出两个极端民族虚无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民族精神教育要真正收到效果,就要避免踏入这两个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