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探讨什么是报纸的服务性,新闻报道服务性的种类、功能和作用,通过提高新闻报道的服务性、进而强化报纸服务性的途径、方法。阐明了提高新闻报道的服务性对强化报纸服务性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强化报纸服务性对提高报纸的知名度、影响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家真 《报刊之友》2014,(2):112-113
本文旨在探讨什么是报纸的服务性,新闻报道服务性的种类、功能和作用,通过提高新闻报道的服务性、进而强化报纸服务性的途径、方法。阐明了提高新闻报道的服务性对强化报纸服务性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强化报纸服务性对提高报纸的知名度、影响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吕冰 《青年记者》2010,(2):52-53
对全国性时政话题独立采写报道,对《南方都市报》等地方媒体来说已渐渐成为一种常态。有效处理高端时政新闻“重大性”和都市报“贴近性”的关系,结合自身实际,强化高端时政新闻报道有助于提升都市类报纸的品质,有助于提高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对全国性时政话题独立采写报道,对<南方都市报>等地方媒体来说已渐渐成为一种常态.有效处理高端时政新闻"重大性"和都市报"贴近性"的关系,结合自身实际,强化高端时政新闻报道有助于提升都市类报纸的品质,有助于提高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阴玉钦 《新闻爱好者》2010,(10):126-126
在当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报纸媒体如何既坚持新闻报道的权威性、指导性,又具有贴近性、可读性,如何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引人爱看,在新闻宣传中真正做到“三贴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6.
报纸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媒介工具,历来被统治阶级牢牢地把握在手中,作为其强有力的宣传工具。在当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报纸媒体如何既坚持新闻报道的权威性、指导性,又具有贴近性、可读性,如何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引人爱看,在新闻宣传中真正做到“三贴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7.
办报要有群众视角。这对实现报纸原创性、贴近性、可读性的统一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新闻报道讲究视角。选择什么样的视角,将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如何选择群众视角?笔者在近年的新闻实践中认识到,新闻报道必须从新闻事实的实际出发,以群众视角切入,实实在在地站在读者的立  相似文献   

8.
增强科技新闻报道的贴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阳 《军事记者》2005,(8):18-19
科技新闻报道“专家看不上,读看不懂”的问题由来已久,妨碍着科技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影响力。强化受众本位意识,不断增强科技新闻报道的贴近性,科技新闻报道才能鲜活起来、丰富起来,为读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9.
在求新求变中成长,是这个新时代的特征,也是媒体人孜孜以求的姿态。市场需求在变,报纸媒体服务读者、满足市场的手段方式也将在细节上不断改进在当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报纸媒体如何既坚持新闻报道的权威性指导性,又具有贴近性、可读性,如何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引人爱看,在新闻宣传中真正做到"三贴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0.
王琼 《传媒观察》2006,(10):17-19
现状与挑战我国第一批文摘类报纸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开始从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对信息的需求很大。而相矛盾的却是党报一统天下,新闻报道宣传化,信息供应不足,报纸贴近性和可读性差。两者之间的鲜明反差使文摘类报纸应运而生。1980年1月,解放日报  相似文献   

11.
贴近性,是新闻的特性,同样也应是报纸理论宣传的特性。尤其在报业愈来愈走向市场的情况下,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出来。报纸理论宣传若不能及时改变原有的办报思路,使其更加适应读者、贴近读者,必将被读者抛弃,被市场淘汰,失去在报业中的立足之地。这就迫使我们必须研究报纸理论宣传的贴近性,以新的思路和切实的措施增强其贴近性。增强报纸理论宣传的贴近性,首先要研究贴近谁的问题,也就是报纸理论宣传的读者定位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必须和整张报纸所处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联系起来。从北京三大党报来看,由上述方面决定,已经形成了各  相似文献   

12.
朱建林 《新闻世界》2013,(10):130-131
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经济已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新闻和民生新闻、社会新闻一道成为都市类报纸的报道重点。本文以《铜陵日报‘铜都晨刊》为例,从贴近性、服务性和本地性入手分析了经济新闻报道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袁颖 《新闻窗》2007,(5):121-122
文接类报纸的现状 我国第一批文摘类报纸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开始从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对信息的需求很大。而与此相对的却是党报一统天下,新闻报道宣传化,信息供应不足,报纸贴近性和可读性差。两者之间的鲜明反差使文摘类报纸应运而生。文摘类报纸一问世即以其密集而短小的信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适应全媒体时代企业报的发展规律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二次跨越”的战略需求,《中国海洋石油报》于2012年4月进行扩版,改为周三刊。扩版不仅仅是报纸期数和版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代表着新闻报道理念的转变。扩版一年多来,报纸的时效性、客观性、贴近性等均得到了增强,服务中国海油生产经营、形象建设、舆论引导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一张地方报纸,要在强手如林的同业竞争中立足,首先必须有自己鲜明浓郁的个性,这里说的个性就是地方特色。凸显地方特色,是地方报纸依据新闻发展内在规律运作的利器。众所周知,办报要讲究贴近性,要重视和依据受众喜好和关注的心理状况来选择新闻事实并加以传播。贴近性中,首先应加以重视的是地域的贴近性。事件发生地点和新闻传播地点距离的远近,往往是衡量受众关注度高低和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标杆之一,地域也就成了一张报纸采集、编辑和传播新闻的重要尺度。地方报纸要赢得读者、赢得市场,就必须时刻密切关注自身所处地域里所发生…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指导性的鲜明体现。晚报自然也不能忽视评论的作用,但它的指导性不应游离于晚报的特色,就是说,晚报的新闻评论也应讲究贴近性。一、讲究贴近性是办好晚报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晚报新闻评论的基本要求。晚报强调的贴近性指报纸的内容要贴近百姓,贴近百姓的实际。这种贴近性是晚报基本读者———市民百姓对新闻信息的客观需求,是办报人遵循新闻规律的必然取向。离开这种贴近性,晚报就会失去生命力和读者市场。晚报发表的新闻评论,也必须讲究贴近性,允许有体裁特点上的区别,而不能允许在内容上远离百姓和百…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成就报道的探讨越来越为界内人士重视,本文立足受众视点,从报道思想上对成就报道中的辩证思维略作探讨,以求得成就报道更好的社会效果。一、宣传性与贴近性成就报道作为新闻报道中常见而重要的报道形式,它的宣传特质与长期以来表现出的宣传作用,已为广大受众所共识。新闻宣传依托传媒来完成,它应遵从新闻传播的规律。强调新闻报道的宣传性,只是重视了传播链中传播者一方。既要把握报道的宣传性,又要注重报道的贴近性,关键在于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新闻报道联系群众的作风,通过寻找喉舌意识与受众意识的契合点,来了…  相似文献   

18.
重大主题新闻报道往往具有主题重大,思想性强,报道角度高屋建翎,报道形式较严肃等特点,这与市民报纸所强调的内容上的可读性、服务性、适用性及形式上的灵活性与贴近性有较大的差别。这也是为什么都市类报纸较少涉足重大主题报道,或即使涉足往往也是蜻蜓点水、欲言又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不少地市党报努力自强发展。在增强报纸的可读性、服务性、贴近性方面下功夫,可谓高招迭出,各有千秋。其中,增加社会新闻报道的分量,即是共同的招数之一。社会新闻是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动态、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的报道。特点为报道范围  相似文献   

20.
有读者抱怨党报的报道会议太多,文章太长等等。如何既坚持新闻报道的权威性、指导性,又具有贴近性、可读性;如何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引人爱看,这是党报面临的、一个值得花大力气去探索的课题,是党报与时俱进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