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常凌翀 《今传媒》2006,(2):56-57
传媒公信力一直是国内外大众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国内学者认为,媒介公信力是指"传媒能够获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它通过传媒及其提供的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被受众认可、信任乃至赞美的程度而得到反映"。这一定义着重从传播学的角度阐释传媒与受众的关系,形成  相似文献   

2.
人类运用符号来认知和改造世界,并通过符号创造文化和文明。在当下的信息社会,符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文字符号、图形符号、色彩符号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媒介。本文以广告视觉形式中的标志设计为例,分析了符号的识别性是直观传播商品广告信息的重要体现,是广告信息传播中受众区分商品品牌信息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受众消费观念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3.
叙事:电视广告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的消费社会中,过去赤裸裸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式的说教式广告慢慢淡出受众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故事性情节化的广告。本文首先从受众心理需求、竞争需要、电视传媒的特殊性三方面探究了叙事广告盛行的原因及设计的技巧,探讨广告人应如何巧妙地将商品或服务信息融入到情节之中,让受众被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的同时,牢牢记住商品或服务信息。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龚赟 《东南传播》2012,(4):85-86
现代广告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就是去广告化,植入式广告便是这一趋势下的产物,它使得人们在非广告氛围中接受广告信息。一般来说,植入广告较多采用在影视作品中植入商品的标记或实物,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但随着受众媒介素养的不断提升,品牌标记以及实物的简单植入越来越难以打动消费者。拓展植入广告的表达方式,打造属于品牌的独特音乐,营造出更为广阔的信息空间,增强受众对商品的记忆度和辨识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人类与媒介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受众传媒生态环境.媒介的传播范式及其受众意识的偏离容易引发对传媒生态优化的负面效应,造成不同群体间的信息资源不平等.媒体往往主要针对具有消费能力的高收入群体受众,而忽视为数不少的低收入群体受众.文章针对我国低收入群体受众传媒生态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媒介素养来改善该群体的传媒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受众心理机制与广告劝服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鹏  柳珊 《现代传播》2002,22(1):108-110
受众心理机制直接影响传媒广告的劝服效果。受众处理广告信息的心理过程分为边缘路径和中枢路径。前者在受众的“动机 -能力 -机会”心理指标较低时效果显著 ,后者在该指标较高时效果显著。与此相对应的是两种基本的广告诉求方式。其中感性诉求方式强调“典型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 ,以此对受众施加心理暗示 ;理性诉求方式强调商品的性能优势 ,满足受众既存的认知期待。不同的商品要根据目标受众的心理机制的不同确定诉求方式。  相似文献   

7.
陆莹 《新闻界》2003,(2):36-36
广告是当今信息社会最具普遍性的文化现象,从大众传媒的普及性来看,广告对受众所产生的影响已远远超出其推销商品的经济功能。因此,如何把握好广告宣传的正确导向,不仅是新闻传媒增强发展实力的根本保证,也是新闻传媒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曹鹏 《新闻与写作》2001,(12):14-15
媒介的信息并不都能创造经济效益,只有一小部分信息,是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其他的信息都是附赠的陪衬、背景。什么样的信息能创造经济效益?是那些能吸引、劝说、促使受众采购以媒介上发布的广告所推销的商品或服务的信息。 这些主打信息并不是变相的广告,所谓的软广告,或者是所谓劝酒歌性质的宣传,而是构成媒介核心竞争力的东西,其内容根据媒介的个性与特色不同而各异,比如,财经资讯与投资分析就是华尔街日报的主打信息,这些信息能够为房地产广告、汽车广告等等聚拢理想的潜在客户。也就是说,这些信息的意义与作用,在于锁定了…  相似文献   

9.
龚赟 《现代视听》2012,(2):72-74
广告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就是让广告不再显得过于广告化,它使得人们在非广告氛围中接受广告主的意愿。一般来说,植入广告较多的是在影视作品中植入商品的标记或者实物,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广告信息。但是随着受众媒介素养的不断提升,品牌标记以及实物的简单植入越来越难以打动消费者。因此,在植入广告中加强对音乐的运用,打造属于品牌的独特的音乐,营造出更为广阔的信息空间,增加受众对商品的记忆度和辨识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简而言之,电视明星(名人)广告,就是指利用明星(名人)形象,通过电视媒介制造特定的“名人效应”,公开、广泛地向受众传播商品信息、以促销为目的的一种广告宣传形式。这也是当今电视广告中日显其多的一种类型。电视明星(名人)广告片由三个部分构成。电视的视听功能,是为广告的媒介载体;影视明星(名人),是为广告的“第二媒介”、创意得以表达的“道具”;最后是特定商品的品牌、功用、性能、特征等个别或综合信息——要传递给受众的。由此三者构成的电视明星广告,当以有关商品的信息传递为核心而有机结合。对商品的诉求目的,始终应该确定、表现在核心位置,直接或潜在、有意或无意的偏置都不允许。离开这一核心而尽情发挥电视媒介的视听功能,或强化明星的气质形象都是无谓的。  相似文献   

11.
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如今,媒介的日益多元化和强大力量使受众在媒介筛选加工后的拟态环境中接收和了解信息。其中,电视广告是最具渲染性,且与经济利益联系最为紧密的媒体内容。一则成功广告的评价标准,不仅在于受众接受广告宣传的商品信息,对商品形成了认知和好感,更在于对广告所宣传的商品做出购买行为。然而,电视广告要在短短十几秒的时间限定内,完整地实现这三个层次上的效  相似文献   

12.
陶喜红 《新闻记者》2007,(10):18-20
传媒除了提供信息、引导受众等功能之外,还应该强化为受众服务的意识。传统的传媒服务理念过于轻视为受众服务,对于服务内涵缺乏准确把握,服务范围也比较小,这大大淡化了为受众服务的意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各国政府的放松管制,传媒产业之间、传媒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逐渐成为大势所趋。媒介融合催生了一些融合媒介,这些新兴媒介对于受众结构、受众消费方式、信息获取渠道等产生重要  相似文献   

13.
受众、媒介、广告主被看做是媒介市场的三个主要链条。广告主通过媒介把自己的信息向受众宣传,而受众对广告的吸收是受一定的条件限制的。作为中间环节的媒介,怎样处理好广告主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又能够满足媒介自身的发展需要?本文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技术是推进当今世界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种新的传媒技术的出现可能打破媒介权力划分,改变媒介存在的形式,也改变了受众的角色。新的传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自上而下的媒介权力赋予与受众参与在传媒技术变革的推动下有了新的诠释与意义,受众的进阶式的媒介参与大大增强了媒介信息和现实的融入感和一体化的感受。整个过程将"人"作为重要的基点,受众的能动性与选择性决定了媒介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5.
先从媒介的“双重出售”谈起:一方面,媒介通过出售自己的传播资源获取受众资源;另一方面,又通过出售自己的受众资源获取广告资源。如果将时下流行的“注意力经济”引入传播领域,那就是:传播回收并出售给广告主的正是“受众的注意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特说过: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 不难发现抢夺“受众的注意力”已成为当下传媒个体间竞争加剧的动力。媒介的竞争说到底是对注意力的竞争。而注意力能否成为恒久的资源,取决于信息源的影响力,也就是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种商品纷纷借助电视媒介来展现自身品牌价值和理念,进行广告营销,电视广告数量日益增多,可以说现代电视广告已经成为电视媒介信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电视广告有泛滥的趋势,导致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形成了一看到广告就换台的习惯,这就是所谓的受众对电视广告的躲避现象.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指出了广告躲避的危害,分析了广告躲避产生的主观原因,提出了缓解广告躲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翟灿 《传媒》2018,(2):82-84
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广告行业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广告媒介投放—广告受众"的传播模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广告主通过社会化营销使其广告信息在互联网上得到广泛传播,而广告公司和传统广告媒介却因此遇冷受到很大冲击,广告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广告信息的轰炸,而是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口碑传播,主动参与营销.而大数据和消费者画像则能够帮助广告主精准定位目标消费者.  相似文献   

18.
媒介两级交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健 《现代传播》2003,(6):68-72
本文通过分析媒介最重要的两类关系公众 :受众与广告客户如何与媒介交易价值 ,满足各自需求来论述媒介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交易中的两级特性。描述媒介两级交易中 ,受众、广告客户与媒介三者之间的交易关系、交易中介体———注意力资源及交易模型。从媒介交易的特征探讨媒介经营  相似文献   

19.
媒介素养就是每位公民对媒介信息的使用、分析及制作能力,其中的媒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同时也包括广告。目前,受众的广告素养这一课题进行专门的细化研究还比较少。有鉴于此,本文结合媒介素养理论,对我国受众广告素养的内涵、形成原因以及受众广告素养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我国受众广告素养培育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新兴的因特网,使我们的信息空间成了被媒介包围的世界。一方面,众多媒体为争夺受众各出奇招;另一方面,受众为获得信息的最大需求满足而吹毛求疵。在这种混合媒介时代,传媒市场信息供求矛盾必然导致白热化竞争。而研究新闻开发,把握受众心理发展新的兴趣点,则是大众传媒由宣传本位向新闻本位回归并获得效益新增长点的必由之路。纸质媒介追求发行量,视听媒介重视收视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